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第141章 乡试上的试探(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最新章节。

“察今之吏治,或有贪腐之风,或有怠政之象。求问整饬吏治、选贤任能之良策。”

这样的题目出现在会试,殿试都不足为奇,但是出现在乡试就有些超纲了。

不过现在的科举还没有前世那般僵化,万般题目,多是利国利民之策。

如此也无可厚非,只是苦了那些真正的寒门学子,他们的见识还远不到这一步。

待考卷发完,王清晨听到了几声啜泣。

真的是被难到了。

至于两篇经义还是昨天那种难度,如果和策论一样难,那今晚谁都别睡了,熬个通宵都不一定。

想要在这短短时间内,写出锦绣文章,对于考生的精力和体力也是一种考验。

王清晨不敢耽搁,今天的时间可不充足,所以他便开始心酿腹稿。

题目一强调的是主要是国防之策,所以围绕这一点他有很多话说。

毕竟前世没机会当兵,是为一大遗憾,但是国防战略却是从未减少关注。

思虑片刻,他便提笔写道“国防之重,重在兵将,将兵严治,边患可平,百姓可安,国威可扬。故有以下七策:

一曰选贤能;古之胜战多仰将帅,将帅无能迁累三军,边患之重惟用贤帅方能解危,帅者,国之重器,用之慎之。

二曰强兵备;兵者国之利器也,当广募勇士,精训士卒,增筑城防,修缮关隘,备足械草,谋定而后动,动如霹雳,一举歼之。

……

王清晨前世刷抖音的经验总算是用出来了,虽然只算是纸上谈兵,但是至少也有可取之处。

正在他奋笔疾书之时其他号房的学子都有些茫然无措。

他们的知识储备都是源自书籍,而兵书则是他们接触最少的东西,毕竟这个被管控的相当严格。

不仅是朝廷管控,各个世家大族更是将民间的兵书搜刮干净。

所以考场上基本分成两派,奋笔疾书的世家学子和愁眉苦脸的寒门学子。

这就是科举的现实之处,说是平等,但是哪里又有真正的平等。

王清晨笔不加墨,洋洋洒洒一大篇文章,写得极其舒爽,这也算是为了国防出了一份力吧!

虽然可能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自己也算是尽力了。

第二道题目也不知是谁出的,试谈工农商的关系和富国强民策。

这显然是在试探开商的可行性,政府有高人啊。

可以预料到这肯定会受到强烈的阻力,所以拿着乡试来试探学子的态度和民间的态度。

王清晨有点为难,因为从题目可以看出高层显然是想开放商业。

但是这次举子多数应该是反对的,他是随大流还是独树一帜,这个不好说。

毕竟事情尘埃落定之前,考官的态度有可能也在摇摆中。

王清晨回想本次主考官礼部左侍郎钱范,副考官户部右侍郎祝瑞。

这么重视,显然是皇帝派来的,说不定皇帝也是支持开商的。

再结合第一道题目,王清晨就知道朝廷是什么态度,皇帝是什么态度了,如此他便知道怎么写了。

而他们这些学子应该也是棋子,支持的高分,反对的低分,这就是试探。

而事实也正如王清晨所料,景佑帝自登基以来,边患日益严重。

虽然没有让外患占到便宜,但是国库每年的支出都是天文数字。

而想要增加朝廷收入,开商则成了明面上的唯一选择。

今年开春又是两场大战,国库已然空虚,国税要到十月份才能顶上了。

这段时间的支出都是从他的内帑出的银子,所以他迫切想要破局之法,即便再怎么艰难也要开商。

而等到明年会试试探他等不及,到时候谁知道开春会不会还有战事,这是谁都做不得准的。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朱门风流
朱门风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穿越千疮百孔的封建王朝,陆清河却只是个七岁小娃娃。父母双全,外加个呆萌小妹,可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读书,必须读书!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我读他个太平盛世!
幸运的七号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我与朱棣争天下: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到底还算不算数?”
明镜要高悬
七色花
七色花
新房里,马文才骂道:“祝英台,没想到你是这么一个不知廉耻的女人,既然你嫁给了我,就不要再想着别的男人,原来你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真爱……”“我不懂,我不知廉耻?”祝英台辩到:“是你自己要娶我的,还来怪我?”“我又没拿刀逼你,你走吧,你根本就不...
难怪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关于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洛尘穿越古代平行世界,成为科举考场上抓耳挠腮的穷书生。离金榜题名只差最后一篇治国策论,可他连毛笔都不会用。好在穿越时绑定历史推演器,在虚拟推演中可以练习文章,锻炼技能,只要辅助皇女登基,就能将练习的才能带回现实。本想着随便选个最有优势的皇女速通游戏,却误打误撞选中政治头脑为零的秦王李瑾瑜。与此同时。得到天道推演能力的秦王李瑾瑜好奇之下开始未来推演,却发现自己的父皇将
灰色的灰
阿姐,我中举了!
阿姐,我中举了!
陈秀才苦读一辈子也没能中举,临死之前对大女儿嘱咐道:“一定要让你弟弟读书,让他考取功名,不然爹,死不瞑目!”长兄如父,长姐如母。陈招娣带着爹的遗愿,毅然决然放出了自己的条件,“想要迎娶自己,就必须要送小弟去读书。”村里其他人沉默不语的时候,逃难来的糙汉眼巴巴将陈招娣与陈及冠两姐弟带回了家,任劳任怨供养小舅子读书。多年以后,衙役敲锣打鼓,簇拥陈及冠来到村里。“阿姐,我中举了!”......意外落水
螳螂爱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