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盛世缔造者》最新章节。
第2章汉初诸王
为了能够紧紧掌握朝政大权,高后先后扶立了两个刘姓幼儿坐到皇帝的位置上去。尽管对这两个刘姓少帝的说法各种各样,但天下毕竟仍然姓刘,高后并没有敢改变天下的姓氏。高后在世时,在朝廷的所有重要位置上都安插了吕氏族人,吕氏族人实际已经基本上掌控了汉室王朝的所有大权。如果高后去世,汉王朝的刘姓天下将会是谁的,将成为一个大大的问号——高后一死,吕氏族人完全可能利用手上掌握的权力,将刘姓天下篡改为吕氏天下。
这将是汉王朝建立后面临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这场危机处理不好,汉王朝就完全可能夭折,成为继秦王朝之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
这是天下人都能够看到的形势,所以高后病重的消息传出后,天下所有人都高度紧张,皇宫里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传出,都马上会引起朝廷上下所有人的极大关注甚至惶恐不安。一些王族和朝廷官员纷纷偷偷地私下串联,寻找朝廷出现变局后的应对之策。自我感觉危险的官员还悄悄将在京城的家人和财产转移出京城,以期能够尽可能地自我保全。
正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京城代王王邸的副总管马驰才亲自出马,冒着巨大危险,从京城到代国向代王刘恒传递在京城里收集和打探到的相关情况的最新消息。
汉王朝是在秦王朝灭亡,刘邦率兵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后建立起来的。高祖刘邦作为汉王朝的建立者,为了稳定和巩固汉王朝,吸取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称帝前后先后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十一个同姓诸侯王。
所谓异姓诸侯王,就是不姓刘的诸侯王,八个异姓王分别是梁王彭越、楚王韩信、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韩王韩信(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卢绾(卢绾随高祖征讨反叛的臧荼,因其活捉臧荼被封为燕王)。这八个异姓诸侯王都是追随高祖刘邦击败项羽,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有功之臣。
所谓同姓王,自然是和高祖刘邦一个姓的诸侯王,他们分别是齐王刘肥(刘肥死后,其子刘襄继位)、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代王刘喜、楚王刘交、荆王刘贾、吴王刘濞。
十一个刘姓诸侯王中,代王刘喜是高祖刘邦的哥哥,楚王刘交是高祖刘邦的弟弟,吴王刘濞是高祖的侄儿(高祖二哥刘仲的儿子),燕王刘建与高祖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和高祖同姓,其余七个诸侯王则都是高祖刘邦的儿子。
高祖一共八个儿子,却只有七个儿子被立为王,因为皇后吕雉所生的儿子刘盈是嫡长子,五岁时便被立为了王太子,自然不用封为诸侯王。
代王刘喜、楚王刘交、吴王刘濞、燕王刘建虽然不是刘邦的儿子却能够封王,既因为他们姓刘,还因为他们在汉王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否则,天下刘姓不少,何以他们能够封王。
这些诸侯王,我们在以后的故事中会陆续说到,只不过限于小说情节叙述的需要,有的说得多,有的说得少。
刘恒是在八岁时,高祖率兵平定代国国相陈豨的反叛后,为了巩固对代地的统治,被高祖封为代王,以便让刘恒以诸侯王的身份去维护代地的稳定。
刘恒被封为代王前,还有两个人也被封为过代王。
首任代王是高祖的二哥刘喜。刘喜又名刘仲,公元前200年被封为代王。公元前199年,匈奴入侵代国时,身为代王的刘喜不仅不抵抗,还弃国独自逃回洛阳,刘邦对此大为恼怒,于公元前199年10月下诏废除刘喜的代王封号,贬为合阳侯。
废除刘喜的代王封号后不久,刘邦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刘如意封为代王。刘如意是高祖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所生,代国地处偏僻并且穷困少物,还直接与北方强虏匈奴相接,戚夫人自然不愿自己的儿子到这种恶劣的地方去,便向高祖哭诉求情,刘邦本来就既宠爱戚夫人,也宠爱刘如意,刘如意被封为代王后一直留在京城没有到封国去。高祖九年,也就是公元前198年,赵王张敖涉嫌谋反被降为宣平侯后,刘邦顺势将刘如意改封为赵王。
刘恒是第三个被封为代王的。刘恒的阿母薄姬并不受高祖宠幸,他没有任何条件象刘如意那样赖在京城不走。所以被封为代王后,很快便按照朝廷的规定,和自己的阿母一起,到自己的封地代国去了,从此以后便离开了京城。
刘恒生于公元前202年,被封为代王时,年仅八岁,虽然已经开始懂事,但对是不是到自己的封国去这样的事,他是完全不懂的。被封为代王后便马上到自己的封地,实际上完全是其阿母薄姬的意思。
本来,刘恒的阿母薄姬作为高祖的妃子应该留在京城跟随在刘邦身边,但因为她并不受高祖宠幸,加上她在皇宫生活的这些年,深知高后嫉妒凶狠的禀性,清楚自已如果留在京城的皇宫里,说不定什么时候便会成为高后打击的对象。薄姬知道自己在宫中孤独无援,儿子被封为诸侯王后,借口刘恒年幼需要照顾,向高后求情,请求跟随儿子一起到代国。高后巴不得高祖身边少一个可能和自己争宠的女人(尽管高祖只宠幸过薄姬一次),自然同意薄姬到代国。高祖刘邦也并没有想到薄姬作为自己的妃子不能离开自己,高后代薄姬向他提出到代国去的请求后,很快便同意了。
从刘邦能够很快答应薄姬到儿子的封地去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刘邦对薄姬没有任何怜惜。
对于小小年纪的刘恒来讲,京城虽然有自己童年的记忆,但从此却与它远离,除了朝廷有重大活动要求诸侯王必须参加时能够到京城外,其余时间都只能居住在自己的封国里,哪里都不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