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成炮灰对照组,女穿男养崽种田》最新章节。
一个小小的织布机都如此费心费力,徐令每天都在忙活无数件织布机一样的小事,肯定更加辛苦。
如果有可能,她也不想做贼婆子,只想守着小家过安安稳稳的小日子。
可事到如今,她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贼婆子要做,还要为女子之榜样。
“爹爹!”
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院落,原本玩的认真的徐月楠从小木马上跳下来,飞奔而去。
“嘿!”宝贝女儿像个小炮弹一样冲过来,徐令弯腰一把接住,顺势将她抱到怀中,亲了一口,“乖丫头,玩的一头汗。”
徐月楠听到父亲的话,骄傲地仰起小脸:“我将来可是要做女将军的!才不是玩!”
徐令身后跟着的几个文士闻言都笑了起来。
刘行德道:“二小姐不愧是城主之女,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呀。”
自从徐令公开夸赞李小燕,这句话就经常被人用来夸赞女子了。
徐令笑而不语,擦去女儿额头的汗,月楠虽然年纪还小,可已经能看出聪明机灵的劲头。
顾迢等人从木楼中出来,看见徐令来了,眼睛一亮,忙招手让徐令过去:“阿令,你快来看看新的织布机。”
徐月楠要徐令将她放下,像个小大人一样一本正经地道:“爹爹,你快去陪娘亲吧,我要和昝叔叔一起玩。”
昝武跟着游道子习得武艺,经常在练武场跟人对打,徐月楠看在眼中,不知有多倾佩,她手中的木剑就是昝武从外边带回来的,亲自削好后送给她的。
小丫头有自己的主见,徐令也不拦着她,把她放下去,立马跑到昝武身边,“昝叔叔,你带我去骑真正的大马吧!”
昝武为难地挠挠头,看向徐令,他可不敢贸然带着孩子去骑马。
通州缺少好马,能拥有马匹的士兵不多,就连武将也难获得属于自己的马匹。
昝武因为抵青州来袭,立下军功,拥有一匹好马,徐月楠喜欢极了,总想着快快长大,也要去打仗掠来马匹。
徐令点点头,让昝武带着小丫头在府中溜达几圈。
昝武立马把徐月楠扛上肩头坐好,“二小姐,坐稳当些,咱们走咯!”
徐月楠咯咯笑着,抱住昝武的头,大声道:“昝叔叔,等我长大我要跟你一样去打仗!多多地抢来好马,一定送给你最好的!”
小丫头嘴甜,哄的昝武哈哈大笑,背后众人闻言,也都笑了起来。
胡迹轩对徐令道:“城主,二小姐天资聪颖,应该早些入学开蒙才是。”
徐令却道:“知识不止在书本之中,她生性好动,又是个倔种。一味地在这个年纪拘着她读书,只会适得其反。”
徐月楠犟的厉害,先前徐氏不许她穿马服,她才两三岁,就知道为自己争取权利,怎么做的呢,她绝食,说不吃就不吃,一天不吃饭,把大人急的不行。
最后还是徐氏跟她说好话,许她穿马服,骑小马,做女将军,她才肯吃饭。
徐月楠虽小,行事已经有了章法,徐令不想说现在就把压力全都放在一个小孩子身上,只能看将来的命。
若她有帝王之资,能不能让她成王,就要看他这个当爹的有没有能力了。
徐令去到木楼,两位妇人重新演示。之前的织机都有一个问题,养蚕缫丝后,丝线是一团糟乱,每次纺织都要先找到线头引线,整个过程繁杂不已。
有时候找线头失败,可能丝团就只能用来做丝棉,而非丝绸了。
徐令看着织布机吱吱嘎嘎作响,随着女子们轻快地拨弄纺锤,那些丝线乖巧地顺着经纬的规律成了布匹,整个过程又快又好。
“这织布机可真是厉害,有了此物,必能减轻家庭生产压力啊!”
胡迹轩虽然是个读书人,可他不像别人那般一心只读圣贤书,他懂得工农之不容易,尤其是跟着徐令之后,被他抽丝剥茧地教育,更加了解百姓之辛苦。
有时候只是稍微改进一下工具,就能极大地减轻百姓生活压力。
不止是胡迹轩,其他人也看出眼前纺织机的门道,纷纷夸赞起来。
徐令心中暗笑,不要小看纺织机啊!
要知道前世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就是从一台纺织机开始的。
他还没搬出来珍妮纺织机,只是采用天工开物里的较为成熟分纺织机,一来呢,工业的步子不能跨太大,二来呢,这纺织机也不是通州留用,而是卖给其他地方的。
通州改桑种稻已经有两年时间,隔壁青州已然代替通州成为新的丝绸大城,养蚕织丝是青州重要的支柱产业。
青州百姓种植桑树,却怠于农耕,用养蚕赚来的钱去高价购买粮食,底层百姓都在忍饥挨饿,民心动荡。
更别说通州与青州相隔不远,通州百姓过得日子,青州人也都知道。
他们虽然不养蚕,没得大钱赚,可他们不饿肚子啊!
两州交界处,常有百姓通婚,自从通州成了除害会的贼窝,两地交界也就被管理起来。
可那些本就通婚的人家,想尽各种法子钻空子,尤其是青州改稻种桑,再加上连年极端天气,粮食收成不行,百姓听说通州粮食价格低廉,经常想偷渡到通州买粮运回。
青州那边呢,关于百姓偷跑去通州买粮的事情基本不管,不仅不管,若是哪里有百姓活不下去,要去乞食,他们还会特意放开管控,把这些流民驱赶到通州。
这两年来,徐令屡屡接收青州而来的流民,虽然这对他来说是好事,可他也不能只当个没脾气的好人啊。
是时候送给青州太守王祎瑞一份大礼了。
眼前这份大礼,不知道王祎瑞喜欢不喜欢。
这台老式纺织机织布速度快,需要人口手,但因为体积大,造价相应就高起来。
可如果把它卖去青州以外别的地方,他们为了争夺丝绸的高价利润,还是会争抢购买。
等青州经济崩溃,百姓大乱,再次出现农民起义,徐令压根不需动一兵一卒,就能把青州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