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策

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东周策》最新章节。

王室讣告传遍诸侯,有往者,亦有不往者,皆为利之所趋。

周邻郑室最先接获王室讣告,郑公姬突闻日群臣:“郑周为恶,寡人无意前往吊唁,众卿意下如何?”

见问,众皆默言,大夫祭足上言道:“岁前,郑败于宋,遭受重创,而至诸侯轻郑,不若借此良机笼络周室,及后以天子之名伐交诸侯,定可重振郑室威名!”

郑公姬突驳道:“天下轻周,盟之何益?”

大夫祭足接言道:“王室没落,名之尚存,于周为敌,似与天下为敌,盟之大益!”

先前因之郑公姬突决策多有失误,百官对其多有忌讳,而大夫祭足之言无不核准应验,百官对其信任有加。

观之郑公姬突起身欲待回言固执己见,百官尽皆附言大夫祭足,请君盟周安郑。

见之祭足专政,百官对其毕恭毕敬,郑公姬突恐其于己不利,遂心生杀意。

及后数月,朝间议事,郑公姬突所谋无人问津,但凡足有言,百官无不逢迎。

郑公姬突如坐针毡,除祭之心更为坚定,由是诏请大夫雍纠入宫商议,谓其言日:“祭子结党篡权,寡人如履薄冰,雍卿可有良策解我心疾?”

大夫雍纠始为宋人,乃其母雍姞旁亲,随嫁入郑,受命宋公子冯扶助郑公姬突,闻其声言有难,是以极力为其谋划。

大夫雍纠稍加思索,进而回道:“君有不安,臣自当为之排忧解难,主言祭子专权,侵害君位,臣定设法除之,以安君侧!”

心中所想,为人言明,仍是吃惊不小,郑公姬突嘱咐道:“事非小可,卿当慎谋!”

大夫雍纠礼言回道:“主上宽心,臣有万全之策!”

说罢,转身即走。

疾步转出宫门,大夫雍纠取道直行还回府邸,连夜于书房密见门客府衙数十人,深夜又召其妻雍姬房中叙话。

雍姬得召行至房前,观之众人行色匆匆,似有大事将发。

雍姬踱步上前打开房门,只见大夫雍纠背对房门负手而立,闻声转身肃颜轻语道:“盛夏小满将至,愚夫业已置下祀礼,届时设宴郊野行祭车神,有劳贤妻代为通禀岳丈大人,请其如期临抵主事,以佑祭氏封邑风调雨顺,祈祷金秋岁丰!”

突闻其言,其妻雍姬莫名应承。出得书房,雍姬缓步侧首细思,往岁从未行祭车神,加之今夜府中景象,大致与父祭足有关。

夜色当空,本应归房休歇,还思夫君雍纠之言,雍姬越感心神不宁睡意全无,遂转道行入母亲房间,谓母言之雍纠所行之事,敬期母亲为之解惑。

祭氏稍加考虑,进而扶案急言道:“雍纠今日反常行事,夜谋行祭车神,此中必有蹊跷,如其真有加害祭子之心,老妪当是再难会见祭子矣!汝当尽早告诫乃父,嘱其早思应对之策!”

雍姬面漏难色,凄然回言道:“夫者,相伴一生!父者,赐享一生!何以抉择父与夫孰亲?”

祭氏叹言问道:“夫行无道,乱闱罪不可赦,弃之再续即可!父蒙冤屈,沦落小人之手,枉死无可为父,汝自思量也!”

雍姬连声叹息,终应祭氏之言,转首告日其父:“我夫雍纠,夜召门客密议,后又嘱我托言父君,请公小满郊祀车神,吾惑之,如实以告,期父及早谋之!”

大夫祭祭垂首不复回言,稍倾谓其劝慰安抚,送其归还寝房休息,恰如无事一般。

及至小满当日,大夫祭足如郊行祀祭礼,大夫雍纠屏退左右,谓其轻言道:“岳丈大人能谋善断,缕立勋绩,以致功高盖主,恐汝威胁君位,君上授命除之,汝自引灾,休怪愚婿!”

大夫祭足展颜笑道:“老夫行得正,坐得端,从不惧他人非议诽谤,汝若收手,我可既往不咎!”

闻其此言,大夫祭足似是有备而来,大夫雍纠疑心事已败露,遂欲先下手为强,掷杯为号传令伏兵出击,不料竟无一人行出。

大夫雍纠暗自心惊,回首还望祭足,只见其垂首闭目面无表情,良久复言道:“汝欲求死,我便成全汝念!”说罢,伸出双手合什掌击。

十数人应声窜出,转眼间将之大夫雍纠刺于血泊之中。

害人者自害之,大夫雍纠至死不知谋刺之事何以败露,大夫祭足着人将其尸体盛敛运回城中,停放于宫门左侧洗浣池边,以此敬告郑公姬突知过悔改,勿得再生害人之想。

郑公姬突呆立雍纠尸体旁,直视其面良久嗔言道:“谋及妇人,宜其死也!”说罢,负手叹息,扬长而去。

谋刺当朝权臣,事败势孤,郑公姬突自知君位难持,遂着手潜逃,期盼日后东山再起。

虽因雍纠过失而致今日困境,毕竟乃为其母雍姞故人,郑公姬突不忍其曝尸于野,遂着人好生收敛入葬。

静待月余,趁得城中守军松懈,郑公姬突领得三千护卫亲兵冲新郑,失落于野复回公子之身。

因之岁前方与周遭诸侯恶战,公子姬突一时竟无落脚之处,遂隐匿于蔡地山野,数月无栖。

君位虚缺,庙堂大乱,大夫祭足提请世子姬忽还主事。

群臣皆然,大夫祭足遂亲往卫地迎接世子姬忽复位,两人会于卫地庐庭,大夫祭足躬身致以大礼,世子姬忽拂袖侧身,目不相迎挖苦道:“大夫是为郑室北斗之尊,处高临深谓我施行如此大礼,鄙人落魄之身弗敢受之?”

知其仍旧无法释怀当初联宋易主之事,此属人之常情,纵谁受此际遇亦无法淡然处之,大夫祭足只得苦心解释道:“初时,先君新亡,举邦风雨飘摇,社稷危如累卵,世子不思固本安邦,竟纵风止燎出战楚军,老夫不忍郑室三世基业毁于一旦,只得行此下策,虽有负于世子信任,但无愧于先人寄望!”

时过境迁,世子姬忽亦时常自省,若非当初任性妄为,亦不至于走到这般田地,今又见当初罪魁祸首当面谦卑认错,是以释然亦无追究之心,接话直言问道:“祭子今日来此,所为何事?”

大夫垂首叹息一声,回言道:“公子姬突,恃君无道,刺臣事败,惧而携军叛逃,恳请世子复位为君,还邦主事!”

闻其所言,世子姬忽闻言一声冷笑,调侃道:“勘谁如郑为君,皆盼祭子横死,大夫怎生为人臣子也?”

大夫祭足接言道:“老夫忠心,天地昭昭,活得半生死不足惜,只求郑室基业长存!”

世子姬忽挥手止言道:“也罢!吾亦生为郑人,郑室三世基业,不能毁于你我之手,便从汝言!”

说罢,即着侍从收拾紧要什物,连夜随同大夫祭足还郑。

君位失而复得,郑公姬忽业已成事不少,桀骜秉性收敛许多,对之大夫祭足所言,亦是多有受纳,如其盟周御邻之策,就地施行秉行不悖。

而随之郑公姬忽复位者,还有许叔姜新臣,趁得郑室内乱,借助诸侯之力,驱走驻许郑军,而得入许复位。

然豫中许邑乃郑扩张必取之地,及后郑许相争分外激烈,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此后数月,郑室少事,转而言道鲁地,话说鲁公姬允,如齐参加完齐僖公葬礼,还邦有闻周桓王驾崩,亟欲前往凭吊,遂邀其属邦,诸如者邾、牟、葛者,共计十数诸侯,同赴洛邑以增声势。

然天不遂人愿,因之郑公姬忽还邦主事,秉持大夫祭足之策潜心理政,由是军民同心国力有所恢复。

访见鲁室极力巴结笼络周室,恐其有损郑室利益,郑公姬突明暗同事,阻拦鲁公姬允一行入洛。

然则想要入洛觐王,必经郑地,鲁公姬允几番与郑借道,均为所拒不得成行,勃然大怒日:“姬忽小儿,复入新郑不过数日,竟敢衅鲁绝我觐王之意,成周数百年间未见如此无礼之人,寡人立誓将竖子驱离出郑,叫其再失君权,以正世俗礼法!”

当下即著简遣出,欲会宋、卫、陈、蔡联军复伐郑室。

然经宫闱争位之乱,郑公姬忽引前车之鉴,与之大夫祭足君臣同心,运筹帷幄斡旋诸侯,鲁室联军数次侵郑,皆告无功而返。

是年冬十有一月,首侵郑地,鲁公姬允先助公子姬突突击栎城,击杀檀伯而自居,而后纠集陈、宋、卫三邦以扶持姬突为由,集四邦联军会聚袲地,大举进犯郑境,而得郑室君臣协力抗争,联军弗克而还。

次年(公元前696年)春正月,再伐郑室,鲁公姬允继又礼请蔡、宋、卫三邦会聚曹邑,歃血为盟复扑郑地,大夫祭足自请为使,独入敌营舌战诸侯,迫使联军不战而退。

时至夏初四月,三掠郑邑,鲁公姬允经营数月重获盟邦信任,遂又再聚宋、卫、陈、蔡会盟曲阜,集五邦联军围攻郑邑,郑将高渠弥临阵挂帅,统领郑室全军,左驭天子六师,右携南燕援军,风诡云谲虚归实往,五邦联军大败而归。

历此三败,无人再敢联军伐郑,鲁公姬允仍旧心有不甘,遂举倾国之力,欲以一己之力与郑一战。

秋初七月,鲁公姬允曲阜誓师,祭告宗庙以期先人护佑,大宴群臣以求政通人和。

金秋时节,鲁公姬允亲领四万鲁军开赴郑地,不期方才行至向地,便遇郑将高渠弥领军至相抗。

鲁者誓破新郑宁死不退,郑者护邦安民寸土不让,两军势均力敌由此陷入僵持。

郑军主将高渠责令三军倚仗山原壁垒驻防,鲁公姬允则令取泥为砖,耗时三月至冬初十月,竟于向地筑起土城一座。

山风凛冽,郑军驻防原野饱经雨雪催残,士气渐弱。

而鲁军集聚土城避风不畏严寒,士气愈强。郑将高渠弥观之此景于已利,遂起破城之想驱除鲁军,然鲁军聚重兵把守土城,何能如言轻易可破?

思前想后终是无计可施,忽一日风雪交加,郑将高渠弥计上心来,遂令亲兵百人着鲁军军服,视敌不备潜入城中,后又敕令三军熬寒藏伏雪中,及至城中郑兵赚开城,雪中大军相机而起攻入土城。

鲁公姬允着实未曾想到,郑军会在风雪之天发起突袭,是以毫无戒备,遇之郑军一触即溃。

数万鲁军顶风冒雪四散溃逃,及至鲁室四败于郑,天下诸侯再无敢言起兵伐郑者,郑将高渠弥亦因此战名扬天下。

及后,郑公姬突文仰祭足,武仰高渠弥,郑室政清民悦复兴一时。

而邻邦卫室因之随鲁三败于郑,空耗粮饷寸功未建,卫公姬朔渐失民心。

更于栎地传出流言,日其弑兄篡位之言,卫公姬朔众叛亲离,其君位岌岌可危矣。

话及当初,卫宣公姬晋荒淫好色,与其父卫前庄公姬杨之妾夷姜私通,生得伋子。

夷姜不甘屈辱,取得白绫三尺上吊自尽,卫宣公姬晋遂将伋子托与右公子姬职抚养。

后思将功补过,又择得齐女宣姜与其为妻,只是不曾料想,见得此女沉鱼落雁之容,卫宣公姬晋淫心大作,竟此女霸占自取为妾,生得寿与朔。

因寿与伋相貌极似,每旦见寿并生愧伋之情,卫宣公姬晋不忍观之,继又将寿嘱托左公子姬泄抚养。

朔因貌似其母,而得避免外送,伴母宣姜成长。

由是母子情深,宣姜意助朔子僭居太子之位,以便日后继位为君,遂与朔子和谋,诬陷伋子暗中联齐于卫不利。

伋子自请为使,入齐请盟自证清白,卫宣公姬晋见其宁死不屈颇为赞赏,加之心中本就于他有愧,不忍将其错杀,便应其出使齐地之请。

宣姜母子见之一计不成便生二计,因之入齐必经莘地,两人便使死士如莘等候,意在待伋行经莘地之时将其刺杀。

因其谋事不密,为其同母胞寿子获知,又因寿与伋同命相怜,寿子不忍眼看其惨遭毒手,遂亲住伋子府邸,耳提面命劝其放弃为使入齐。

突闻其言,伋子不知个中详情,直言相拒道:“弃父之命,我必落人口实,若许奸人得逞,父恶其子,我命休矣!”

其言亦在理上,寿子念及生母之情,又不便讲出实情,遂起意代伋入齐。

寿子以手击额,佯作幡然醒悟之状,谓言思兄至甚不忍远离,借由赔酒践行将其灌醉。

次日清晨,伋子处沉醉宿睡之中,寿子躬身礼别,驾得太子车撵出关使齐。

挨至莘地,寿子挑帘外望,谨盼刺客识得其面放弃刺杀。

殊不知,宣姜母子为免牵连己身,所选死士皆为宫外寻得,根本不识寿与伋,观其面貌,与手中画像极为相似,又有太子旌旗车撵佐证,遂一拥而上,乱刀斩毙寿子。

伋子酒解睡醒,寻遍府内不见寿子身影,问日门人方知清晨驾车而去。

伋子暗道不好急步出门,策马寻踪于后追赶,待其赶至莘地,见之寿子躺于血泊之中,遂弃鞍落马,跌撞上前一把将其身首抱起,仰面嚎啕不已。

刺客闻声转回,见之两人容貌如一,正自纳闷不知所以然,闻其言道:“贼子做科,刺我便是,寿子何罪?竟相刺焉!”

待其说罢,众人方知刺错人矣,嚎啕者方为太子伋,遂又一拥而上将其刺毙。

寻得二人身份证件,众刺客还城复命,宣姜知众误杀寿子,悲冲怒起将众屠戮殆尽。

此中一人,因疾未往复命,由是幸免于难,闻讯逃离为地,为公子姬突所获,栎城流言自此而起。

真相大白于天下,寿伋养父,右公子姬职并左公子姬泄,获知事情原委悲愤交加,遂起废君之念。

十一月,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合谋驱离卫公姬朔母子立公子黔牟为君。

卫公姬朔携母逃亡至齐地,齐公姜诸儿念及姐弟旧情,遂将二人留于临淄,齐襄公争霸中原自此而始。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天幕直播,华夏兴衰看哭历朝天子
天幕直播,华夏兴衰看哭历朝天子
++++主角二人组非完全工具人,有隐形任务。新媒体人徐爱和历史系毕业的闺蜜罗玉华商议着合作一档讲述历史的聊天节目。结果却因风格搞笑,野史正史一起来,天马行空的内容,被万界系统盯上了……而与此同时,万界客栈也因此打开,华夏历史上那些老祖宗们纷纷收到了邀请。那身长玉立,叫人一见便瞪大了眼睛的美男祖龙嬴政。中世纪最强碳基生物,爱哭鼻子的东半球话事人李世民。太祖长拳舞的虎虎生威的赵匡胤带着他那,驾车技术
金小鲤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关于秦时之血衣侯传奇:魂穿到了秦时明月的世界中,成为了少年时代的血衣侯白亦非。七国还未统一,韩非尚未出生,嬴政也还没出生,那可有搞头了!开局一个一座城堡,十万精锐,怎么说也能拼一下吧!搞起!郑重声明:本文无系统,不穿越其他世界!
汉时关山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关于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王厚穿越三国,成为袁绍帐下第一毒士。他给袁绍献毒计十二策,十八路诸侯会盟,灭董卓,屯冀州,威震天下!官渡大战,他谏言毒计上中下三策,灭曹操,诛刘表,袁绍志大才疏,认为王厚毒计太毒,冀州之大,无他容身之地,逼得他投奔曹操帐下。此时,曹操正值赤壁大战前夕,面对袁绍二十万兵马,天崩开局。他在曹操帐下,屡献毒计!曹操军中爆发瘟疫,何解?王厚献计:用投石车投放到敌方阵营
隐居的鱼
火影:从迎娶楼兰公主开始无敌
火影:从迎娶楼兰公主开始无敌
(本书涉及到的原着剧情,将以TV版为主非漫画版。)道传世家的李浮生,偶然从环境中吸收到了一缕早已消失的灵气,以为即将灵气复苏。为了赶在其他人之前争取更大的好处,匆匆办理了休学手续,一个人偷偷前往昆仑山脉深林。谁知一脚踩空竟摔进了火影忍者世界的风之国沙漠之中。就在他即将因脱水而死的时候,一个驼队从远处走来……毁于战乱的楼兰国,每次忍界大战都费力不讨好的砂隐村,强横一时的云隐村,火影世界的绝对主角木
单身怪
梦起之幻想乡
梦起之幻想乡
关于梦起之幻想乡:(前十章文笔暂未固定,写的较差,推荐跳过或大致浏览。因作者能力不足,本作品不完全依照原作时间线和原作剧情)这只是一个普通人,进入幻想乡之后,所发生的事情。我希望,它是美好的。我希望,我能写好。纯粹,单一的幻想乡同人。希望够甜吧,我不太喜欢,也不太会写刀子,索性不写刀子了。净土上,唯一的变化,就是多了个叫“杨栉”的家伙。他会无力,会尝试,会拼尽全力去改变一些事物。就这样,这就是这
栉Y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