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采购员开始的60年代

第24章 张支书的感激!(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从采购员开始的60年代》最新章节。

张家堡的村支书带着本村的十几个村民,进入苏家村后,就向着村食堂走去。

在快到村食堂时,他们就被苏家村的村民拦了下来。

此时,包括张家堡的村支书在内,十几人都闻到红薯的味道了。

这让本就肚子饿的咕咕叫的张家堡村民们,更是忍不住咽口水。

“支书,我闻到了,真的是红薯的味道!”

一名张家堡的村民小声说道,张支书(张家堡村支书)点了点头,向拦着他们的村民问道:

“你们的村支书呢?我是隔壁张家堡的村支书,我找他有事儿!”

“你等一下,我去喊我们的支书!”

有认识张家堡支书的村民跑回去通知去了。

不多时,被苏阳称为六哥的村支书赶了过来。

他看向张支书,大概已经猜到了他的来意,十有八九是来借粮的。

只是他们村里的粮食也不多,若是给了张家堡一些,他们村就要饿肚子。

身为苏家村的村支书,他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村里的利益。

想到这些,村支书先是问道:“老张,你来我们村有什么事?”

张支书先给村支书递了一根经济烟,和苏阳的大前门不同,经济烟是六十年代面向农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廉价香烟品牌。

价格为8分钱一包,因此也被形象的称为一毛找。

它因其低廉的价格和相对较好的吸烟体验,而广受大家的欢迎?。

等到给村支书点上香烟后,张支书叹了一口气道:

“这两天,我们村里又饿死了两个人,听说你们村弄到了一批粮食。

我过来就是想问问你,粮食在哪儿买的?

若是不方便透露,我能不能从你们村里买点儿粮食?”

虽然买卖粮食属于倒买倒卖,但现在人都快饿死了,谁还顾得了这些。

再说了,村里也没人这么傻,会举报这些,除非大家都不想活了........

........

村支书听张支书说,他们村里也饿死了人,又想到昨天苏阳说的那番话。

打到猎物相当于给他送业绩,而自己村里的粮食目前勉强能熬的下去,不想再进山冒险了。

于是,他向张支书吐露了实情。

“我们村里有人是轧钢厂的采购员,他帮我们从厂里换到了红薯和土豆。

不过他不收钱,是用我们打的野猪和他交换的!”

听到这个消息,张支书喜出望外,再次确认道:“你说的都是真的?”

“我骗你干嘛,人家厂里的职工都好几万人,随便扒拉一点儿粮食,就够我们吃的了。

像他们这样的大厂,真正缺的是什么?当然是肉,是营养了!”

听了村支书的话,张支书也觉得有道理。

这下他明白了,若是他们也能进山里打几头野猪,那他们村就有活路了。

虽然山里的野猪厉害,进山一次说不定会出现受伤的情况,甚至有可能死人。

但这些和换救命的粮食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思及此,张支书问道:“具体怎么换?”

村支书没有把苏阳和他们村交换的情况说出来。

毕竟,当初用200斤净肉换7000斤粮食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开局下葬爹娘,我带重八飞
大明:开局下葬爹娘,我带重八飞
关于大明:开局下葬爹娘,我带重八飞:穿越元末,成为朱元璋亲弟,开局下葬爹娘。“小弟你去当乞丐,哥去当和尚,口粮不够咱省给你!”眼见洪武大帝朱重八要把破碗递给自己,朱远砸了他的碗,并决定这一次带着朱重八走上一条不一样的皇帝之路!朱远:刀在手,跟我走!杀地主,抢钱粮!咱们兄弟二人定要闹个天翻地覆,亲手打出一片天来!………朱远:一场朝会两个时辰,站得腿好酸!朱重八:来人!给仁义王搬一张龙椅来坐!满朝文
半份红豆泥
原神:被雷电影收入眷族
原神:被雷电影收入眷族
关于原神:被雷电影收入眷族:穿越提瓦特变成一只凤凰,被影收入眷族!系统却让涅盘500年,结果错过了坎瑞亚之变。世界这么大,我想看个锤锤,各种浪!
狗月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世事百态:南北朝时代风云激荡,世事纷纭。政权如走马灯般更迭,民族融合日益加深,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孕育出众多历史英杰与璀璨文化。然而,伴随辉煌的是社会的剧烈动荡与民众的艰苦生活,动荡不安与民生维艰成为该时代不可抹去的印记。尽管如此,南北朝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安可儿妙桃
荒野大镖客之西部大亨
荒野大镖客之西部大亨
1898年一个名为克劳福德.约翰逊的年轻人突然出现在西部,从小农场主一夜之间成为了西部的食品巨头,勾结亡命之徒、诈骗银行、走私烟酒所认识他的人都称他为可靠的骗子。
百变真菌
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
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
关于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拒绝加班被开除,叶天激活避世隐居系统。本想找个小山村躺平,却不曾想迷路后来到大唐,遇到了外出散心的李世民。李二:先生如何看待玄武门之变?叶天:大唐之幸,百姓之幸,李世民牛逼!李二:先生如何评价李世民?叶天: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x之盛未之有!……本书又名:
两仪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