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1960就爱打抱不平

第162章 进轧钢厂(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1960就爱打抱不平》最新章节。

“姐,这些菜够了,不用在装了,压坏了就不好了。”

一大早大姐收了新鲜的菜,就往沈河的车筐里装。

这可不能多装。

沈河挂上了另一个竹筐。

象征性的捞了一条3斤的大鲤鱼,装进了一个水桶里,这天可热,鱼死一会,就没法吃了。

装了两只小公鸡和两只小母鸡,还有一只老母鸡。

现在还有4只老母鸡,1只老公鸡,1只小公鸡,5只小母鸡。

全部装好,沈河推着车子就出了后门,这么多东西被人看到,指不定说什么呢。

也约好了,在工人没有上班的时候去轧钢厂,这样起码好看点。

沈河也是第一次到轧钢厂。

工厂在出安定门外,出城门就到,到南锣鼓巷这边也就不到2公里的路,要是在东直门外,那起码要3公里了。

棒梗带着俩小家伙跑三四公里远烤鸡吃,这就有点玩笑了是不是。

出了城门,这边就是荒地,然后很多修建下水道的管子就在这边堆着,这里就是以后棒梗烤鸡的圣地了。

刚到轧钢厂门口,李秘书就从里面跑了出来。

“沈师傅,您来了。”

“李秘书,怎么早。”

“领导交代过,一早在这里等您,就是怕您进不了厂,这边有我带着,我和保卫科的人说一声就行。

能省不少麻烦。”

“这就很好,成,我们进去吧,鱼虾这东西不能在小地方待太久。”

“那咱们赶紧的。”

李秘书到了门口,和保卫科的人说了一声,两人就进了厂区。

终于进了这个传说中的轧钢厂了,别说,可长大。

就占地就足足5亩地,这是扩张了一次后的成果。

原先轧钢厂只有3千多人,一下子扩张到了一万多人,前年经过减退,也保持在了一万人的规模。

一万人和9千9百人,这是差着规模的。

有时候往往就差那么一点点。

沈河两人到了轧钢厂2号食堂。

这边也已经有干杂活的和帮厨来了。

都不用说,过来帮着把鸡笼给卸了,然后拿出那些水灵灵的青菜。

一个个看着都咽了咽口水。

多长时间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青菜了。

沈河拎着桶把里面的鱼和虾倒了出来。

都是活得。

倒出来的时候,大鲤鱼变成了两条,也多了很多的大河虾。

这看着都有一扎长了。

沈河赶紧给鱼和虾分开。

这菜用一块湿了水的布盖着。

鸡也喂点水。

还有这鱼和大虾都看着点,中午可是要用它们的。

秘书交代完了后厨的事情后,带着沈河到了办公楼。

这里是一些需要翻译的文件。

多数都是一些技术性的资料,还有一些国外技术性的文章。

这些本来需要专人翻译的,可是翻译人员就那么多。

很多专业用语,错一个字很多一句话都是错的。

技术落后,只能如此。

原本轧钢厂有两名翻译人员的,可是他们的水平也就是刚毕业那种,这才干了一两年,翻译出来的东西还得拿去专业部门对看。

虽然省了很多事情,可依然不行。

李怀德当天晚上就打电话确定了沈河的身份,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后,他也就放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七色花
七色花
新房里,马文才骂道:“祝英台,没想到你是这么一个不知廉耻的女人,既然你嫁给了我,就不要再想着别的男人,原来你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真爱……”“我不懂,我不知廉耻?”祝英台辩到:“是你自己要娶我的,还来怪我?”“我又没拿刀逼你,你走吧,你根本就不...
难怪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明朝末年。山河陆沉,日月无光,东北建奴,西北流民,东南豪强,西南蛮夷!每一样,都让年轻的崇祯皇帝有心无力。大明这驾马车,行驶两百多年,已经到了吱吱呀呀崩溃的边缘!崇祯举目四望,茫然无措!还好觉醒了模拟器!模拟器说杀了魏忠贤,文官无人可制,大明要更快玩完?叶铭:“陛下杀魏忠贤!是取死之道!”模拟器说杀了袁崇焕,东北要大乱?叶铭:“陛下杀袁崇焕,皇太极大喜,庆功宴上陛下不到,皇太极都不敢动筷!”模拟
最爱喝娃哈哈
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
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
关于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叶晨穿越到了大魏王朝,成为被废的太子。他本想埋头搞钱,做一个纸醉金迷、妻妾成群的皇子,岂料在时局的推动下,他只得除奸臣、荡敌寇、南征北战!蓦然回首,他已然建功立业!
三白金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苏治只是一个普通的短视频制作者,直到有一天他点进了一个小网站。只要在该网站发布的视频,就能被平行世界里各个朝代的人物所看到。他不仅可以获得点赞奖励,还能得到大哥们的打赏。半信半疑的苏治,发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于是,皇帝们轰动了。秦始皇:朕灭六国,一统华夏!第一名,不为过吧?汉武帝:朕扫平匈奴,建汉家脊梁,前三名,应该有吧?李世民:朕文治武功,打得周围番邦磕头求饶,不是第一,也肯定是第二!朱元璋:咱
权照
阿姐,我中举了!
阿姐,我中举了!
陈秀才苦读一辈子也没能中举,临死之前对大女儿嘱咐道:“一定要让你弟弟读书,让他考取功名,不然爹,死不瞑目!”长兄如父,长姐如母。陈招娣带着爹的遗愿,毅然决然放出了自己的条件,“想要迎娶自己,就必须要送小弟去读书。”村里其他人沉默不语的时候,逃难来的糙汉眼巴巴将陈招娣与陈及冠两姐弟带回了家,任劳任怨供养小舅子读书。多年以后,衙役敲锣打鼓,簇拥陈及冠来到村里。“阿姐,我中举了!”......意外落水
螳螂爱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