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志11公孙熙》最新章节。
公孙绣在巩固了益州东部的统治后,兵锋直指成都。成都作为益州的核心,城墙高筑,粮草充足,刘璋在此经营多年,防御体系完备。而在中原方向,公孙绣也敏锐捕捉到了战机,准备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发起强有力的攻势,进一步改写天下格局。
在江州的将军府内,一场至关重要的军事会议正在进行。巨大的沙盘上,详细标注着益州与中原地区的山川、城池与交通要道。公孙绣端坐在主位,目光扫过麾下的谋士与将领,沉稳开口:“如今我军在益州进展顺利,成都虽近在咫尺,但刘璋必然负隅顽抗。同时,中原曹操势力虽强,可其内部也有破绽。我们必须抓住时机,两路并进。诸位有何良策?”
庞统轻摇羽扇,率先起身说道:“主公,成都城防坚固,强攻损耗巨大。刘璋麾下尚有诸多兵马,且城中粮草足以支撑长时间坚守。但如今其内部人心惶惶,我们可利用这一点,分化瓦解其阵营。一方面,持续对成都进行围困,切断其粮草补给;另一方面,加大对刘璋内部官员的策反力度,从内部打开缺口。至于中原战场,许昌周边的汝南是个绝佳目标。汝南地处中原腹地,拿下它既能威胁许昌,又能打乱曹操的军事部署,还可作为我们进一步向北推进的前沿阵地。”
田丰接着分析道:“庞军师所言极是。成都方面,我们可将军队分为多个部分,一部分负责围困,一部分负责阻击可能的援军。同时,散布消息,宣扬主公的仁德与未来的治理蓝图,让城中军民知晓归顺后的益处。在中原战场,马超将军的骑兵机动性强,可担任突袭主力。但曹操必定在汝南设有重兵,我们还需精心谋划,出其不意。”
公孙绣微微点头,心中已有定计:“就按两位先生所说。攻打成都,我亲自率领赵云、黄忠、严颜等将领,全力围困并伺机攻城;中原战场,派马超率领一万精锐骑兵,配合陈到的五千步兵,突袭汝南。务必做到行动隐秘,一击即中。”
于是,公孙绣率领大军向成都进发。一路上,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纷纷献上粮草物资,这使得军队士气愈发高涨。抵达成都后,公孙绣将成都城团团围住,派遣小股部队不断骚扰,阻止城中粮草运入。同时,她再次派法正潜入成都,与之前联络的官员进一步接触,加大策反力度。
刘璋在成都城内,望着城外层层围困的敌军,心急如焚。他紧急召集众将商议对策,然而,朝堂之上一片混乱。有的将领主张出城决战,以解围困;有的则建议坚守城池,等待救援;还有的已暗中与法正取得联系,意图投降。刘璋心烦意乱,难以抉择,只能强令士兵加强城防,死守成都。
随着围困时间的推移,成都城内粮草逐渐短缺,物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士兵们也开始人心惶惶。法正抓住时机,在城中四处散布公孙绣的仁政理念和优待投降者的承诺,使得刘璋的阵营愈发动摇。
公孙绣见时机成熟,下令发起总攻。赵云一马当先,率领精锐骑兵冲向城门,试图强行突破。城墙上,刘璋的士兵拼命抵抗,箭矢、石块如雨点般落下。黄忠则率领步兵,架起云梯,向城墙上攀爬。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双方陷入了激烈的交锋。
严颜凭借对成都地形的熟悉,率领一支敢死队,绕到成都城的南门后方,突袭防守薄弱处。他身先士卒,挥舞着大刀,砍倒敌军,迅速突破了城门的防御。公孙绣见状,立刻率领大军冲入城中,与刘璋的军队展开激烈巷战。
刘璋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好率领文武百官出城投降。公孙绣进城后,亲自安抚刘璋,承诺保障其安全与体面的生活。随后,她立刻张贴安民告示,减免百姓赋税,开仓放粮,赢得了成都百姓的衷心拥护。
与此同时,马超率领骑兵与陈到的步兵日夜兼程,向中原的汝南进发。马超深知此次任务艰巨,曹操在汝南必然设有重兵。他与陈到商议后,决定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派小股部队在汝南以西的上蔡附近制造声势,佯装进攻。曹操的守将曹洪果然中计,将大部分兵力调往上蔡防守。
马超见曹洪中计,立刻率领主力部队,绕道向东,直扑汝南。到达汝南城下后,他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迅速对城池形成包围。陈到则率领步兵,迅速搭建攻城器械,准备攻城。
曹洪得知中计后,急忙率领部队回援汝南。但此时马超已做好准备,他派陈到率领部分步兵阻击曹洪,自己则亲自率领骑兵攻城。城墙上,曹军拼死抵抗,但马超的骑兵攻势猛烈,不断冲击着城门。
在激烈的战斗中,马超身先士卒,冲入城中。他挥舞着长枪,所到之处曹军纷纷倒地。陈到也成功击退曹洪,率领步兵加入战斗。经过一番苦战,马超终于占领了汝南。
公孙绣占领成都后,迅速对益州进行全面治理。她任命庞统为益州牧,全面负责益州的政务和军事。庞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选拔益州当地的人才,充实各级官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促进农业发展;整顿商业秩序,促进贸易繁荣。在庞统的治理下,益州经济迅速恢复,社会秩序逐渐稳定。
马超占领汝南后,公孙绣派田丰前往汝南,协助马超治理。田丰在汝南推行新政,安抚百姓,加强城防。他重新组织了地方武装,训练士兵,使得汝南成为公孙绣在中原地区的坚固据点。
曹操得知汝南失守后,大为震惊。他深知公孙绣的势力已对自己构成巨大威胁,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夺回汝南。曹操决定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汝南。孙权在江东得知公孙绣同时拿下成都和汝南,心中十分忌惮。他一方面加强江东的防御,另一方面也在积极联络各方,试图寻找盟友,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公孙绣面对曹操的威胁和孙权的观望,毫不畏惧。她深知,这只是统一天下道路上的重要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她。她将继续率领着她的军队和谋士们,在这片乱世中砥砺前行,向着统一天下的目标奋勇迈进。
公孙绣在成都和汝南的胜利,如两颗重磅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让整个天下格局为之震荡。她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迅速投入到巩固新占领地区的工作中,同时密切关注曹操与孙权的动向,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在成都,庞统忙于推行一系列新政,他深入各郡县,巡查民生,选拔当地贤才,充实各级官府,确保政令畅通。他还大力整治水利,组织百姓疏通河道、修缮堤坝,使得益州的农田灌溉得到极大改善,百姓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公孙绣也时常微服出巡,倾听百姓心声,她亲民的举动让益州百姓更加拥戴这位新主。
而在汝南,田丰协助马超加固城防,深挖护城河,增高城墙,在城墙上增设瞭望塔与强弩阵地。同时,他积极安抚当地百姓,减免赋税,鼓励商业发展。田丰还将当地的青壮编入军队,在马超的训练下,逐渐形成一支战力不弱的地方武装,既能协助防守汝南,也为公孙绣日后的军事行动储备力量。
曹操在许昌得知汝南失守,雷霆震怒,即刻点齐十万大军,以夏侯惇为先锋,曹仁为副将,浩浩荡荡向汝南进发。他发誓要夺回汝南,给公孙绣一个下马威。消息传到公孙绣耳中,她与庞统等人紧急商议对策。庞统建议道:“曹操此次亲征,来势汹汹,我们不可硬拼。汝南虽已加固城防,但曹操兵力占优。我们可在汝南周边设下伏兵,待曹操攻城疲惫之时,前后夹击。”
公孙绣采纳了庞统的建议,命马超坚守汝南,同时派赵云率领两万精锐部队,埋伏在汝南城外的山林之中。赵云领命后,挑选了军中最为精锐的将士,携带强弓劲弩与充足的粮草,悄悄潜入预定地点。他们在山林中搭建简易营地,隐藏好身形,只等曹操大军到来。
曹操的大军很快抵达汝南城下,夏侯惇一马当先,指挥士兵攻城。城墙上,马超亲自督战,他手持长枪,来回巡视,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曹军推着攻城车,架起云梯,向城墙上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击。城上的守军则用石块、箭矢还击,一时间,汝南城下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
连续攻城数日,曹军虽勇猛,但在马超的坚守下,进展缓慢,士兵们疲惫不堪。曹操心中焦急,却又无计可施。就在此时,赵云率领伏兵从山林中杀出。他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曹军后方。曹军顿时大乱,夏侯惇急忙回师抵挡赵云。
马超见时机已到,打开城门,率领城中守军杀出。曹军腹背受敌,陷入绝境。曹操见状,知道此次难以取胜,只好下令撤军。赵云和马超乘胜追击,曹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此役过后,曹操元气大伤,短期内无力再次进犯汝南。公孙绣则凭借此战,在中原地区的威望大增,许多周边郡县的豪强纷纷前来归附。公孙绣对这些来投者表示欢迎,妥善安置他们,将他们的力量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江东的孙权密切关注着局势发展,他深知公孙绣的崛起对江东构成了潜在威胁,但曹操的强大同样不容忽视。孙权召集周瑜、鲁肃等谋士商议对策,周瑜主张联合公孙绣对抗曹操,他认为:“曹操势力最强,若任由其发展,我们江东迟早会被吞并。公孙绣虽崛起迅速,但目前与曹操矛盾尖锐,我们可与她联盟,共同抗曹,待曹操势力削弱后,再做打算。”鲁肃也表示赞同:“公瑾所言极是,联盟既能抵御曹操,也可借机观察公孙绣的为人与实力,为日后江东的发展争取空间。”
孙权最终决定派鲁肃为使者,前往成都与公孙绣商议联盟之事。鲁肃带着孙权的亲笔书信,日夜兼程抵达成都。公孙绣得知孙权派使者前来,心中明白孙权的意图,她与庞统商议后,决定热情接待鲁肃。
在成都的宫殿中,公孙绣接见了鲁肃。鲁肃献上孙权的书信,表达了孙权联合抗曹的意愿。公孙绣微笑着说道:“孙将军的提议,正合我意。曹操乃天下公敌,我们若能携手,必能挫败其野心。只是联盟之事,还需仔细商议具体条款。”
鲁肃见公孙绣态度诚恳,心中稍安。双方开始就联盟的军事协作、利益分配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虽然在一些细节上存在分歧,但总体上,双方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
在公孙绣忙于与鲁肃谈判联盟事宜时,她也没有放松对益州和汝南的治理与防御。她深知,联盟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强大还需依靠自身实力的不断提升。未来,无论是与曹操的对抗,还是与孙权的博弈,公孙绣都将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这乱世中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向着统一天下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