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兽世我强宠了一条蛇

第193章 多没面子(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身穿兽世我强宠了一条蛇》最新章节。

小河边,青草萋萋。

悦欢欢看着刚到自己小腿肚的水,有些尴尬,就这,能有鱼吗?

小河本就不大,又被晒了整个炎季,没有任何雨水的补充,现在说是小溪流还差不多。

本兴致勃勃的修晏一看这水也傻了眼,看着寒眠若无其事的下了河,半天捞出几条还没手掌大的刺刺兽时,修晏觉得自己草率了。

他不该来的,陆地兽人也太苦了些。这样小的刺刺兽,龟都不吃!

寒眠看着两个人的神情,扬了扬手里的鱼,笑的愉悦:“不捉鱼了?”

悦欢欢眼神飘忽:“寒眠,那个,我们还是去狩猎吧,让风痕和蛇四多弄些柴回来。”

寒眠忍不住想笑,这条河本就没有什么刺刺兽,要不然他也不会在离开云中城前,想在给悦欢欢烤一次刺刺兽,早晨去捉,而被飞行兽人围剿。

扯了根草把不大的几条鱼串好,放进院子里的木盆中,三个人进了森林。

寒眠去狩猎,悦欢欢无聊,便带着修晏挖一些野菜和滋补的草药。

修晏打量了手中的野菜好半天,好奇的放在嘴里咬了口,立马吐了出来,不敢置信的嚷嚷:“寒眠小时候吃这个长大的?”

悦欢欢没注意他说了什么,视线已经被一大片野生豆角吸引,脑子里自动闪出排骨炖豆角,豆角焖面。

帝都附近的小城市,以前的冬季就是大白菜,土豆,干豆角,粉条这几样,家家户户都会屯很多。

悦欢欢从小和爷爷生活在农村,老一辈人还是那个传统,一到秋季,便开始晾晒干萝卜丝,干豆角,冬季时,每日炖上一大锅,锅边贴些玉米面,白面饼子,一吃吃一天。

想到铁锅炖的味道,悦欢欢有些兴奋,没带篮子,便扯了片大树叶子铺在地上,迫不及待的摘起了豆角。

修晏见她面带喜色,以为是什么好东西,也凑了过来,伸手摘下一个尝尝,皱了眉:“这都是什么呀!也太难吃了!寒季狩不了猎,我们就要一直吃这些么?”

悦欢欢笑了起来:“你先摘下来,回去和肉一起炖,好吃的。”

修晏看了看她,面露怀疑,却也没说什么,也学着悦欢欢的样子,把豆角摘下来放在叶子上,动作虽快,却是一脸的生无可恋。

他一来就把寒眠的房子里里外外都转遍了,都没看到能做饼和米饭的东西,也没有他爱吃的土豆和腊肉。

森林里也没看到,琢磨着那些东西应该是长毛兽部落的,寒眠没有。

一想到过了寒季,傻蛟安全醒来后,他才能离开,将近半个年轮的时间,都要吃这些草,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寒眠带着大大小小的猎物回来,就见两个人一言不发,修晏在不停的摘着什么扔到叶子上。

悦欢欢背对着他蹲在地上,两人身边已有了五六个打包好的叶子。

寒眠不明所以,化形后忙把悦欢欢拉起来:“欢欢,怎么又蹲着?”

修晏一看到寒眠,眼尾就有些红:“寒眠,你以后还是和我去赤海吧。”

寒眠有些懵,这是又哪根筋搭错了?

悦欢欢看着他发红的眼,也有些摸不着头脑,搞什么?

半晌寒眠才开口:“修晏,怎么了?”

修晏摇摇头,没言语,他刚才说完就后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宋天工锦绣
大宋天工锦绣
小吏之女沈清荷因父亲离奇中毒,被迫卷入一场滔天阴谋。为寻解药,她女扮男装南下临安,途中偶遇进京赶考的举子陆衡。他温润如玉,心怀天下;她聪慧果决,暗藏锋芒。二人萍水相逢,却不知命运齿轮早已转动——水运仪象台无故停摆,她妙手修复,引他侧目;辽国...
听已
穿成极品土肥圆,带崽二嫁上巅峰
穿成极品土肥圆,带崽二嫁上巅峰
关于穿成极品土肥圆,带崽二嫁上巅峰:现代兽医程拾娘意外穿越,竟成了古代万人嫌的土肥圆农妇!家徒四壁,眼前戳着四个养废了的儿子,只知道哭的大儿媳,嗷嗷待哺的小孙女!药铺还欠下别人一百两银子,即将卖子还债烹孙而食……“不慌不慌,超市空间在手,吃喝不愁!”依靠虐渣怼人升级系统,程拾娘赚钱变美,顺带教子携孙,成功洗白恶毒人设!有一天,程拾娘发现小孙女主意好多,精的吓人;四个傻儿子各有长处,大脑都在二次发
木叶萧萧
一味药草入心来
一味药草入心来
作为出道几年小有人气的艺人,江袅吟和萧炎凌在每年的生日时都会收到粉丝的祝福信件。这一点让他们在开心期待的同时,私下又觉得有点乏味。直到有一天,他们都收到一封神秘的贺卡后,似乎哪里开始不一样了…
依冰而立
陆总,你老婆拿钱跑路啦
陆总,你老婆拿钱跑路啦
沈思墨只是随手做了件好事,没想到这居然是她陷入漩涡的开始。“我喜欢你,非常非常喜欢你。喜欢你不因他人的缺陷而心生怜悯,喜欢你因我的试探而反复动摇时的无助,喜欢你因我而感到痛苦的模样。只要能乖乖待在我身边,你想要的,我全都给你。即便是天边的星...
流云墨影
遥望雪归处
遥望雪归处
“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林霁雪,青州公主,年少的悸动藏于心中多年,却未曾...
落橘笺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