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月底今日五连更】
吃完饭后,江宁便马不停蹄地赶往皇宫,求见朱由校。
彼时,朱由校正百无聊赖地批阅奏章,听闻江宁来了,顿时兴奋得不行,直接拉着江宁就往御花园走去。
两人在凉亭中坐下,朱由校开口说道:“江兄,你今儿又进宫啦,是不是今儿有空,特意来找朕聊天解闷儿?
朕这一天都埋在奏章里,都快憋闷坏了。”
江宁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臣是有好消息来告知您。”
朱由校一听,瞬间来了兴致,急切地说道:“快给朕讲讲,让朕也乐呵乐呵。”
随后,江宁便将修建大明英烈祠的想法以及军营里士兵们的反应,一五一十地向朱由校讲述了一遍。
朱由校听完,一脸郑重地点点头,说道:“江兄,你的这个提议甚好,修建大明英烈祠很有必要。
我朝将士们为保家卫国,不惜舍生忘死,建此祠能够起到稳固军心、提升士气的作用。
朕这就下旨安排。”
说罢,朱由校立刻返回御书房,亲自挥毫泼墨,写下“英烈千秋”四个大字,并郑重地盖上了自己的印章 。
江宁看着“英烈千秋”这四个大字,不禁由衷称赞道:“陛下好书法啊,这字笔锋刚劲有力,又不失飘逸灵动,实在漂亮!”
朱由校略带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哪有江兄说的那般厉害,朕也不过是尽一份绵薄之力罢了。”
随后,江宁赶忙趁机进言:“陛下,修建大明英烈祠乃重中之重,此事不宜耽搁,臣以为可交给定远侯邓文明去办。
刚好他如今正负责五军都督府的修建差事,定能把英烈祠建好。”
朱由校听完,思索片刻后点了点头,说道:“嗯,那就交给定远侯去办,朕相信他能办好此事。”
说完,江宁便上前准备拿起写有“英烈千秋”的字幅,打算离开。
朱由校见状,赶忙一把拽住江宁,说道:“江兄,这副字你可不能拿走,朕要留着,亲手给英烈祠刻匾,以表朕对英烈们的敬重之意。”
江宁听完,不禁拍手叫好,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把朱由校吓了一跳。
紧接着,江宁满脸钦佩地称赞道:“陛下当真大才!
居然能想到亲手为英烈祠刻匾,如此一来,将士们得知此事,必定对陛下感激万分,军心也会因此更加稳固,士气也会愈发高涨啊!”
朱由校一脸不敢置信地说道:“江兄,朕还以为你会说朕不务正业呢!”
江宁笑了笑,说道:“陛下,此次您亲自为英烈祠刻匾,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臣怎会说陛下不务正业。
对于将士们而言,他们只会更加感念陛下的大恩大德。
莫说臣等知晓陛下此举的深意,就算是哪个不知轻重的文官,要是敢说陛下不务正业,那他就是与整个大明的将士为敌。”
眼见朱由校兴致高涨,江宁顺势提议道:“陛下,要不您再帮忙写两副对联,回头一并刻好,挂在英烈祠内,必定增色不少。”
朱由校欣然点头,问道:“江兄,你觉得朕写点什么好呢?”
江宁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上联:忠魂不泯,热血满腔书壮志。
下联:浩气长存,丹心一片映山河。”
朱由校一听,微微颔首,眼中满是赞赏:“好联!
此联正气凛然,尽显英烈们的高尚气节,正适合挂在英烈祠。”
说罢,他当即命人备好笔墨,挥毫泼墨,将这副对联一气呵成。
写完后,还不忘端详一番,满意地笑道:“希望这对联能让后世之人铭记英烈们的奉献与牺牲。”
随后,江宁兴高采烈地离开皇宫,径直去找正在督导五军都督府修建工程的邓文明。
看到江宁前来,邓文明赶忙迎上前去,说道:“江大人,今日怎么想起来到这儿了?”
江宁笑着回应:“侯爷辛苦了。
今日本官过来看看工程进度,顺便告诉侯爷一个好消息,本官又给侯爷找了个差事。”
听闻此言,邓文明脸色略显尴尬,说道:“江大人,若是建造官署之类的差事,本侯怕是有些忙不过来呀。
如今这五军都督府正在没日没夜地赶工,本侯吃住都在这儿了。”
江宁笑着说道:“侯爷,这差事可是我好不容易为您争取来的,绝对是个能名留青史的好机会呀!
您再想想办法,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差事办得漂亮。”
听到这儿,邓文明顿时来了兴趣,连忙问道:“江大人,到底是什么差事呀?”
江宁笑着将修建大明英烈祠的事情详细讲了一遍。
邓文明听后,激动得满脸涨红,大声说道:“这差事,本侯接了!
谁也别想跟本侯抢,谁敢跟本侯抢,本侯就跟他拼了!”
随后,江宁又将修建大明英烈祠的诸多细节、注意事项,仔仔细细地叮嘱了邓文明一番。
从选址规划、用料做工,到工期安排、工匠挑选,事无巨细,一一交代清楚。
邓文明一边认真听着,一边不住点头。待江宁说完,他用力拍了拍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证:“江大人您就放心吧!
本侯一定把这差事办得妥妥当当,绝对不让您失望!”
听到邓文明如此坚定的承诺,江宁这才放心地离开。
江宁返回军营,就见李邦华领着两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来到跟前。
江宁一脸疑惑,问道:“李大人,这二位是?”
李邦华笑着介绍:“江大人,这两位便是茅元仪与孙元化。”
江宁听完点了点头,茅元仪与孙元化二人赶忙行礼,说道:“下官见过江大人。”
江宁笑着说道:“如今,本官奉命整顿军营军务,正缺人手,故而将二位调来,还望二位能助本官一臂之力。”
茅元仪和孙元化赶忙回应:“能获大人信任,下官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随后,江宁转头向孙元化询问关于训练神机营的事宜。
孙元化不愧是火器专家,讲起来头头是道,从火器的操作规范、战术运用,到日常维护保养,无一不精。
他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见解,那自信笃定的神态,仿佛眼前就陈列着各类火器,正在进行实地演练。
一旁的茅元仪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认同,对孙元化的专业素养深感佩服。
这时,江宁又转而询问茅元仪对神机营的看法。
茅元仪沉思片刻后说道:“江大人,神机营作为火器部队,与以往的步兵、骑兵大不相同。
下官对此倒是有些思路,但还需梳理整理一番。”
江宁点头,微笑着说道:“不着急,神机营往后就交给你们二位了。
往后有什么事,你们商量着办。
要是碰到拿不定主意的,再来找本官。”
随后,李邦华带着茅元仪和孙元化离开了。
江宁则来到中军大营,一进营门,便看到里面堆满了从五军都督府搬来的兵册档案,那场面,简直堆积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