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李邦华的内心仿佛被投入巨石的深潭,掀起了惊涛骇浪,久久难以平复。
他着实没有料到,这般勾结建奴、通敌卖国的惊天大案,背后竟是自己的老师在推动。
随后,他满脸疑惑地问道:“恩师,虽说您如今已不再过多干涉东林事务,但东林党众人依旧尊您为元老魁首。
您一心为国,为何不将自己的心意坦诚告知皇上与江大人呢?”
邹元标听闻此言,沉默了许久,像是在斟酌该如何开口。
半晌之后,他缓缓说道:“孟暗,为师这便回答你的问题,但你听后,切莫失望。
谁都可以背叛东林党,唯独老夫不能抛弃东林党。”
听到这话,李邦华大为意外,急忙追问道:“恩师,这究竟是为何?”
邹元标一脸平静地说道:“我可以不做留名青史的名臣,但绝不能做遭人唾弃的小人。
天下读书人都知道老夫是东林党创始人及元老,即便千秋万代之后,史书之上也依然会记载老夫属于东林党。
这一点,老夫从未想过为自己开脱。
在老家,乡亲们为我立了一座牌坊,这牌坊可不是因为我东林党人的身份,而是因为平日里我教导弟子读书、造福乡里才立的。
老夫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也不知还能在这世上活几年。
我绝不能让老家人把那座牌坊给拆了。
圣人的书是拿来给人看的,用来办事,一无是处。
《左传》里说‘君以此兴,必以此亡’,老夫既然是东林党的元老和创始人,如今名义上还是东林魁首,将来注定要与东林一同陨落。”
说到此处,邹元标声音渐渐哽咽:“老夫不怕死,可老夫怕死后,没有人明白老夫的一番苦心。
你是老夫最得意的门生弟子,今夜叫你来,便是希望将来老夫与东林一同陨落之后,你能为老夫说几句公道话。”
说着,邹元标竟直直跪了下来,身子颤颤巍巍地对着李邦华开始磕头。
李邦华见状,也赶忙跟着跪了下来,急忙去搀扶邹元标:“恩师,您这又是何必呢?”
邹元标借着李邦华的搀扶之力起身,随后认认真真地磕了三个响头,此时早已泪流满面,说道:“孟暗啊,老夫当年教导你的那几句话,你还记得吗?”
李邦华此时也是老泪纵横,哽咽着说道:“恩师,弟子都记得。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在朝为官做事,只求上报天子,下安黎民。
做事不问可不可能,只问应不应该。’”
听到李邦华的回答,邹元标欣慰地笑了笑,点了点头,说道:“没有忘记就好。
东林早已背离初心,如同毒瘤一般开始侵蚀大明。
老夫身为东林的创始人及元老,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东林的毒,必须清了。
将来,老夫到地下见列祖列宗之时,也能挺直腰杆说话了。”
最后,师徒二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复杂情感,相拥嚎啕大哭。
许久之后,李邦华强忍着悲痛,将邹元标缓缓扶起。
此时的邹元标,一扫先前的颓废之色,神情变得格外坚毅,一脸正色地说道:“此次,江大人前往山西办案,想必皇上也定会选派得力人手前往江南查办相关事宜。
到时候,老夫会在朝堂之上设法牵制住杨涟和左光斗二人,不让他们从中作梗。
只是希望江大人此次行事能够雷厉风行,迅速将案件办妥,不可拖延太久。
毕竟,此事牵连范围极广,稍有不慎,便可能横生枝节。”
李邦华听闻,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弟子明白,稍后便给江大人去信,将恩师的意思传达给他。”
邹元标摆了摆手,说道:“孟暗,你不必去信了。
刚好老夫也想借着这件事,看看这位江大人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干,能否担当起重振大明的重任。”
………
而此刻的江宁,对京城内发生的种种事情浑然不知。
第二天天还未破晓,江宁等人便匆忙起身,利落上马,再度踏上行程。
一路上众人快马加鞭,疾驰而去。
这般高强度的赶路,就连袁可立、郭允厚、魏忠贤这三位年事已高的老者,都有些体力不支,感到吃不消了。
期间,队伍途经宣府镇。
江宁等人便在宣府总兵黑云龙的军中休整了一晚。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亮,晨曦透过薄雾洒在营地上。
江宁等人早早起身,简单用过饭后,便整军出发。
士兵们精神抖擞,收拾好行装,牵出马匹,有序地排列在营前。
随着江宁一声令下,大军继续踏上征程,三天后,队伍兵分两路。
其中一路,由赵率教与温体仁带领一万五千人马,他们手持袁可立手令,直扑张家口。
他们的任务是迅速控制张家口,防止任何与案件相关的人员趁机逃出关外,同时彻查张家口守将。
而江宁、袁可立以及魏忠贤,则率领剩余的一万两千兵马,朝着大同城径直进发。
此时,大同城中,代王朱鼎渭在听闻钦差已进入山西境内的消息后,却依旧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全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照旧沉浸在花天酒地之中。
王府内,丝竹之声不绝于耳,舞姬们长袖翩翩,朱鼎渭醉眼朦胧地欣赏着歌舞,尽情享乐。
而大同知府王贵得知这一消息后,却是一脸的震惊。
他心中暗自纳闷,平日里朝廷鲜有如此大规模地调集大军进入山西的举动,此番究竟所为何事?
然而,尽管满心疑惑,他却并未过多深思,只觉得或许是上头有什么常规的军事调度,与自己并无太大干系,便也暂且将此事抛诸脑后。
望着那轮廓在视线中愈发清晰的大同城,江宁一行人虽一路风餐露宿、风尘仆仆,但此刻,他们脸上的疲态竟一扫而空,眼中不约而同地透露出灼灼的明亮之色。
此刻,江宁当机立断,下令李若琏即刻前去通报大同的一众官员,让他们前来迎接钦差。
李若琏得令后,即刻带着几名锦衣卫,策马如飞般匆匆离去。
紧接着,袁可立一声令下,“钦差”仪仗尽数展开。
只见队伍中,旗帜猎猎作响,上书“钦差”字样的旌旗迎风招展,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使命。
随行的侍卫们身姿挺拔,神情肃穆,手中的兵器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整个队伍瞬间气势大增,朝着大同城浩浩荡荡地行进。
紧接着,随着袁可立那声令下,不仅“钦差”仪仗尽显威严,信王朱由检的亲王仪仗全部展开。
仪仗队伍中,色彩斑斓的旗帜随风舞动,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不凡。
与此同时,太监总管王承恩领命后,快马加鞭地朝着代王府疾驰而去,准备向代王朱鼎渭通报信王与钦差即将到来的消息。
王承恩一路上马蹄扬起阵阵尘土, 不多时,他便来到代王府前,翻身下马,整了整衣衫,迈着匆匆的步伐走进王府。
李若琏策马一路狂奔,风驰电掣般来到知府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