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忽然,李若琏满脸不敢置信地开口问道:“大人,您该不会是想……”
随后江宁笑了笑,说道:“老李,这人写的那些书我之前也看过,文笔着实不错。
而且我还安排老田查过他的底细,被他写进书里编排的那些人,确实都与他有仇。
这个张文和本性并不坏,原本是个一心科举的落魄秀才。
不曾想参加乡试的时候,竟遭人冒名顶替,考官还联合起来污蔑他携带小抄,革除了他的功名,还将他毒打一顿。
从那之后,他才四处以写书维持生计,这些年来,也算是吃了不少苦头。”
李若琏有些不敢置信地开口说道:“大人,您是想用这张文和来写书扭转京城内外百姓对魏公公的印象吗?”
江宁笑了笑,说道:“写书太费时间,不划算。朝廷不是有邸报吗?
咱们锦衣卫发行一种全新的邸报,至于内容,上至朝堂军国大事,下至民间百姓日常,什么都能写,而且全部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要让百姓们一看就明白。
咱们就把这种邸报称作‘报纸’。”
李若琏闻听此言,疑惑地问道:“大人,这样真的能转变百姓对魏公公的看法吗?”
江宁笑了笑,说道:“在京城乃至北方或许可行,但在南方肯定行不通。要知道,南方可是东林文人的地盘。
不过本官还有后手。要是我没记错的话,戏班子编排的戏文都要统一向官府上报备案,获得许可之后才能演唱,这事好像归礼部管辖,锦衣卫负责监督。
回头我跟顾秉谦打声招呼,让他把这事儿交给咱们锦衣卫来办。
到时候让这张文和一边写报纸,一边写戏文,再让京城的戏班子四处演唱。
用不了多久,咱们就能彻底把控舆论了。”
李若琏闻听此言,略有好奇地问道:“大人,何为舆论?”
江宁笑着解释道:“所谓舆论,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声明,也可以理解为朝廷发布的公文,能让百姓产生一定信服力的言论,百姓们打心底里认可。
到时候,咱们就能跟南方的东林文人争一争这天下民心了。”
李若琏闻听此言,顿时拍手叫好,称赞道:“还是大人厉害,连这种办法都能想得出来。”
江宁闻听此言,笑了笑,说道:“老李,你就别夸我了。
朝廷邸报存在都多少年了,说到底,只不过是没人关注底层百姓罢了。
那些身居庙堂的人,只希望百姓在田间埋头苦干,像牛马一样劳作,根本不希望百姓议论朝堂局势,这就是所谓的愚民之术。
百姓们浑浑噩噩、愚昧无知,才是他们乐意看到的。
就好比朝廷从不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你知道为什么吗?”
李若琏顿时来了兴趣,赶忙开口说道:“请大人赐教。”
江宁笑了笑,说道:“朝廷之所以不鼓励见义勇为,是因为今天你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反抗不公,明天就有可能反抗朝廷不合理的暴政。
而那些身居庙堂高位的人,就是要从根本上磨灭百姓的血性,让百姓变得懦弱且愚昧无知,这样他们就能肆无忌惮地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这种手段在秦朝就有了,出自《商君书》。”
李若琏闻听此言,气愤地一拍桌子,怒骂道:“简直可恶,为了欺压百姓,当真无所不用其极!”
江宁闻言,苦笑着说道:“青史几见帝王笑,何曾见过百姓哭?
历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哪一样不是建立在百姓的血泪之上?
当人们看到他们的丰功伟绩之时,又有谁能想到百姓所遭受的点点滴滴的苦难呢?”
李若琏一脸愤怒地开口说道:“大人,难道从秦朝到本朝,历代君王就没人管管这种事吗?”
江宁一脸无奈地说道:“能成为帝王的人,又怎会不明白如此浅显的道理?
但为了皇权稳固、王朝安稳,他们都选择对这些事视而不见。
只因在他们眼里,百姓就如同路边野草,死一千人、一万人,不过只是个数字罢了。
历朝历代,一旦发生天灾,朝廷虽会象征性地救济百姓,可说白了不过是给点吃食,至于百姓能活多久,全凭运气。
甚至有些时候,朝廷不仅不出手救助,反而会将受灾百姓当作乱民,就地绞杀,以此来震慑人心。”
李若琏闻听此言,额头青筋暴起,双眼通红地说道:“这些人简直毫无人性!
咱们大明朝的县衙、府衙、巡抚衙门口,可都立着太祖爷御定的碑文——‘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