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影视打怪系统

第68章 方便面和薯片(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影视打怪系统》最新章节。

又用了两天时间,搞定包装材料生产线和包装设备。

“机器自动热封,比人工装袋热封的速度更快。”

实测一种种生产线和设备,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使用神机百炼,制造相应的技术资料。

“光洪,在忙啥啊?”

“领导,我做的方便面,尝尝?”

“这是?”

“有面饼,还有三包佐料,只需开水冲泡,几分钟就能吃。”

拿了一筐方便面,来到二层楼房,刘光洪烧了一壶开水。

片刻后,方便面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好吃,太好吃了,比外面卖的面还好吃。”

“一包方便面,成本大概一角钱,在港城起码能卖五角钱。”

一斤面粉一角八分钱,一包方便面的面饼,使用的面粉,成本不到四分钱。

牛肉每斤六角钱左右,佐料包里面的牛肉,还没有两克。

算上杂七杂八的成本,一包方便面的成本,大概九分钱左右。

结果跟他想的一样,制造方便面的技术资料,以及相关的设备,都被带走了。

研究经费突破二十万,财大气粗的刘光洪,买了各种各样的原材料。

他每个月的工资,就快五百八十块钱了,加上各种补贴,月收入六百出头。

自己的工资都用不完,领导给的奖金,刘光洪全部用于研究经费。

接到任务的一个个工厂,全力制造方便面生产线所需的零件和设备。

方便面分为鱼汤、鸡汤、微辣、中辣、特辣、麻辣、香辣,总共七种口味。

微型生产线制造的方便面,经过几百人品尝,得到一致好评。

一个月后,第一批方便面,运到了港城。

单价每包六角钱的方便面,在街上试吃之后,在港城开启抢购模式。

海量的订单蜂拥而至,豫州的方便面厂名声大噪。

豫州是龙国的产粮大州,小麦产量位居龙国第一。

北城的面积有限,沿海面临的风险不小。

综合各种因素,方便面厂放在豫州,是最佳选择。

方便面大获成功,刘光洪也没闲着。

“微型薯片生产线,总算弄出来了。”

开启薯片生产线,油炸的薯片,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尝了尝薯片,又香又脆。

“方便面的利润,比不上薯片。”

洋芋(土豆)的价格,只是面粉的几分之一。

即使算上含水率,一斤薯片的成本,也低于一斤方便面饼。

前世一包净重六十克左右的薯片,售价比一包方便面还贵。

薯片生产线也没多少技术含量,无外乎削皮、切片、油炸。

生产了几百包薯片,送给领导和战友试吃。

刘光洪还给陈雪茹她们,带了一些薯片。

科技含量太高的东西,会被明里暗里的敌人盯上。

薯片跟方便面都没什么科技含量,属于农产品加工。

看似不起眼的东西,赚钱的能力不弱。

进口土豆和面粉,加工成薯片和方便面,然后再卖出去,一进一出,利润不低。

“一不留神,又到三月中旬了,休息几天。”

给一个领导打了电话,刘光洪锁了大门,骑着自行车返回四合院。

刚到四合院门口的他,就看到秦淮茹带着不少东西回来。

“看这样子,秦淮茹又回娘家打秋风了。”

跟阎埠贵瞎扯几句,推着自行车返回后院。

走进父母家,刘光洪洗了洗手,瘦肉切丝,拿来做鱼香肉丝。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德云物语
德云物语
兜兜转转磕磕绊绊合合散散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凶手闰土
与僧同行
与僧同行
前世她低看皇权,死的凄惨。却带着一句又一句的诅咒重生。再来一世,她活在皇家,六岁前,她叫冷宫里那丫头,十二岁以前,她叫六公主,十六岁以前,她叫翊阳公主。二十岁以前,她叫翊阳嫡长公主。至此以后,她叫翊阳,只是陪在那个和尚身边的翊阳。
小巷风很大
不觉玉树映金台
不觉玉树映金台
紧扣国家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结合上海、江苏、安徽、山东、四川、重庆、云南……多地强化基础教育,努力提升公办初中“腰部”义务教育质量的真实轨迹,呈现我国城乡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的公办初中突破困局,“力壮豆腐腰”,发展成群众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精彩故事!
竹正江南
视频论战:从奥特BOSS开始
视频论战:从奥特BOSS开始
从奥特BOSS开始:剧场版BOSS与TV结局BOSS到底谁更强?超泰、无限梦、银河维克特利、格罗布、令迦,融合奥的实力到底怎么样!从贝利亚宿敌到打不过达达,版本最强为何沦为版本弃子?诸天万界,谁是强者,谁与争锋!
真假小还真
全球贬值一万倍,假千金带飞全家
全球贬值一万倍,假千金带飞全家
“我家养了你十八年,至少花了二十块!这么大一笔钱可不能白给你!你必须还!”乔月:?!乔月是被抱错的假千金,前世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创业发了财,养父母却破产了,一家人死皮赖脸缠上来。推搡之间,乔月被推下鱼塘,再次睁眼,竟回到十八岁被养父母扫地出门时。她发现全球物价贬值了一万倍!手机电脑平板,统统两块钱买顶配。一百块买套房,几百块买大平层。几千块买别墅,几万块跻身富豪榜。最重要的是,她拥有前世存款九百多
小潭春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