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农村妹续》最新章节。
在宁静的农村小院里,七十几岁的晓妍虽已白发苍苍,但眼神中依然透着一股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她决定挑战刺绣一幅《清明上河图》,这个想法犹如一颗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小院,晓妍坐在院子里的老藤椅上,手中捧着一本《清明上河图》的画册,眼神专注地看着每一处细节。微风轻轻拂过,翻动着画册的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幅图描绘得如此生动,我一定要把它用刺绣展现出来。”晓妍喃喃自语,眼神中透着坚定。
为了准备刺绣所需的材料,晓妍不顾年迈,亲自前往镇上的绣品店。店里琳琅满目的丝线和绣布让她目不暇接。她仔细地挑选着每一种颜色的丝线,犹如在挑选最珍贵的宝藏。“老板,这种淡蓝色的丝线再来两捆,还有这种米黄色的,也多拿一些。”晓妍一边挑选一边说道。老板看着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好奇地问:“您这是要绣什么大作品呀,用这么多线?”晓妍微笑着回答:“我想绣《清明上河图》,这图颜色丰富,不多准备些线可不行。”老板不禁竖起大拇指:“您可真厉害,这么大的工程,一般人可不敢尝试。”
挑选好丝线,晓妍又精心挑选了一块质地精良的白色绣布。抱着沉甸甸的材料,晓妍满心欢喜地回到了小院。她将绣布平整地铺在屋内的大桌子上,用手轻轻抚摸着,仿佛已经看到了绣品完成后的模样。
一切准备就绪,晓妍正式开始刺绣。她戴上老花镜,拿起绣针,小心翼翼地将一根褐色的丝线穿过针眼。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于七十几岁的她来说,却有些吃力。线穿好后,晓妍开始按照画稿在绣布上勾勒出《清明上河图》中一座小桥的轮廓。
然而,刚开始绣,晓妍就遇到了困难。《清明上河图》中的线条复杂多变,人物、建筑、船只的线条都需要精准地表现出来。晓妍绣的第一针就有些歪了,她皱了皱眉头,轻轻地将线抽出来,重新再来。一次、两次、三次……晓妍不厌其烦地尝试着,额头上渐渐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可不行,得静下心来。”晓妍对自己说道。她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再次睁开眼睛时,眼神中多了一份沉稳。这一次,晓妍下针精准,线条流畅,慢慢地,小桥的轮廓在绣布上清晰地显现出来。
随着晓妍刺绣工作的推进,邻居们得知了她要绣《清明上河图》的事,纷纷来到小院帮忙。李大妈是个刺绣老手,她擅长绣人物的面部表情。“晓妍妹子,你看这人物的眼睛,得用极细的黑线,一针一线地绣出神韵来。”李大妈一边说,一边拿起绣针示范。晓妍认真地看着,不住地点头。
王大妈则帮忙调配丝线的颜色。“晓妍,这河水的颜色不能只用一种蓝色,得用深蓝、浅蓝还有绿色的丝线搭配着绣,这样才显得生动。”王大妈将几种丝线放在一起对比着,给晓妍讲解。晓妍按照王大妈的方法尝试,果然,绣出的河水波光粼粼,仿佛流动起来一般。
张大妈心灵手巧,她负责绣一些细节部分,如船上的绳索、店铺的招牌等。在邻居们的帮助下,《清明上河图》在绣布上逐渐有了雏形。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一边刺绣,一边聊天,邻里之间的感情也在这一针一线中愈发深厚。
在刺绣的过程中,晓妍常常陷入回忆。她想起了年轻时与前夫一起在那个小城市度过的美好时光。那时候,丈夫总是在一旁默默地支持她刺绣,为她准备好各种材料。每当她遇到困难,丈夫总会温柔地鼓励她。曾经也刺绣一幅人像画。。。。。。。
“老头子(前夫),要是你还在就好了,你一定会为我现在绣《清明上河图》感到骄傲的。”晓妍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泪花。但她知道,前夫一直都在她心里,会陪伴着她完成这幅作品。
晓妍还记得孩子们小时候围在她身边,好奇地看着她,这一年她已是七十五的人了,阳光温柔地洒落在林西老宅的小院,斑驳光影间,她心底萌生出一个宏大的心愿——一定绣完这一幅《清明上河图》。这个想法如同一颗顽强的种子,在她心中迅速生根发芽。
清晨,晓妍与林西坐在小院的石桌旁,桌上的清茶氤氲着袅袅热气。晓妍凝视着院中的老槐树,目光中满是坚定与憧憬:“林西,我打算把这一幅《清明上河图》绣完。”林西微微一怔,旋即眼中盈满理解与支持:“好呀,晓妍,我晓得这是你一直藏在心底的梦想,我陪你一块儿完成。”晓妍转过头,与林西四目相对,感动的泪花在眼眶中闪烁:“有你在,我更有信心啦。只是这工程浩大,怕是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林西轻轻握住晓妍的手,那双手虽粗糙却温暖:“别怕,咱们有的是时间,我会一直守在你身边。”
接下来的日子,林西陪着晓妍四处搜罗资料。他们跑遍城里的图书馆、博物馆,寻觅高清的《清明上河图》图片以及相关刺绣技法书籍。每寻得一本有用的书,林西都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捧在怀中。回到家,二人便坐在灯下,一同细细研究图片细节,探讨针法。林西虽对刺绣一知半解,但他会认真倾听晓妍讲解,不时提出独到见解,为晓妍开拓新的思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筹备还差很多的刺绣材料亦是一项艰巨任务。林西陪着晓妍来到城里最大的绣品市场。市场内琳琅满目的丝线与绣布,让晓妍兴奋之余又有些眼花缭乱。林西紧紧相随,生怕晓妍走丢。晓妍拿起一束束丝线,在阳光下仔细审视颜色:“林西,你瞧这金黄色,绣画中的琉璃瓦再合适不过。”林西微笑着点头:“嗯,你眼光独到,选的必定没错。”
挑选绣线时,晓妍更是谨慎。她这儿摸摸,那儿捏捏,感受丝线料质地。林西在一旁耐心等候,偶尔也上手帮忙感受。“这些如何,手感细腻,纹理均匀。”晓妍拿起一版五颜六色的丝线递给林西。林西仔细端详后,点头赞同:“挺好的,就它了,配得上你绣的《清明上河图》。”
购齐材料,二人满载而归。一路上,林西紧紧护着那些材料,仿佛它们比自己还珍贵。回到小院,晓妍望着堆放在一起的材料,心中满是期待。林西看着晓妍,温柔说道:“晓妍,接下来就看你的啦,我坚信你定能绣出一幅绝世佳作。”
终于,晓妍开始动针接着绣。她坐在窗前的绣架前,戴上老花镜,穿针引线。林西搬来一把椅子,坐在她身旁默默陪伴。晓妍下针的手微微颤抖,毕竟岁月不饶人。第一针下去,线条有些歪扭,晓妍眉头微皱。林西轻轻握住她的手:“别着急,慢慢来,这才刚开始呢。”晓妍深吸一口气,调整状态,重新下针。这一次,线条顺畅了许多。
随着刺绣推进,难题接踵而至。《清明上河图》人物众多,神态各异,每个表情都需精准用针法呈现。晓妍为绣好一个孩童天真烂漫的笑容,反复尝试了十几种针法。林西看着晓妍疲惫的模样,心疼不已。他起身去厨房,为晓妍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红枣桂圆汤:“晓妍,先歇会儿,喝口汤,别累着自己。”晓妍接过汤,轻轻抿了一口,温暖瞬间传遍全身:“谢谢你,林西,有你在,再难我也不怕。”
有时,晓妍会因绣得不满意而沮丧,甚至萌生放弃的念头。林西便会讲些鼓励的话语,回忆他们一同走过的风风雨雨:“晓妍,你看咱们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这点困难算啥?你连生活中的大风大浪都能挺过来,绣一幅画肯定没问题。你要是放弃了,多可惜呀。”在林西的鼓励下,晓妍重新振作,继续在绣布上耕耘。
数月过去,绣布上的《清明上河图》已初现雏形,汴京的热闹景象仿佛要破布而出。然而,意外却突然降临。天灾降临,心血濒危
一天夜里,一场罕见的暴风雨席卷而来。狂风呼啸着肆虐小院,豆大的雨点如炮弹般砸落。林西和晓妍从睡梦中惊醒,晓妍心中猛地一紧,她顾不上穿外套,趿拉着鞋就往放置绣品的房间冲去。林西紧跟在后,大声呼喊着:“晓妍,慢点,小心滑倒!”
当他们冲进房间,只见窗户玻璃已被狂风震碎,雨水灌了进来,绣架在风中摇摇欲坠。晓妍发出一声绝望的惊呼,冲过去想要护住绣品。就在这时,一阵狂风猛地灌进屋子,绣架“哐当”一声倒下,绣布与部分已经绣好的丝线被泥水溅污。晓妍呆呆地站在原地,泪水瞬间夺眶而出:“我的图,我的心血……”林西心疼地将晓妍拥入怀中,轻声安慰:“晓妍,别难过,咱们想想办法,一定能补救的。”
接下来的几天,晓妍茶饭不思,整日对着被毁坏的绣品暗自垂泪。林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四处打听补救的方法,跑遍了城里所有与刺绣相关的店铺和工作室,询问老师傅们有没有办法清洗并修复被泥水溅污的绣品。然而,得到的大多是无奈的摇头。有人说:“这泥水渗进丝线里,颜色都混了,想要恢复原样,难如登天。”但林西没有放弃,他继续在各种古籍中寻找线索,终于,在一本老旧的刺绣古籍里,他发现了一种用特殊植物汁液清洗绣品的方法,或许能淡化泥水痕迹。
林西如获至宝,立刻按照古籍中的记载,去郊外寻找所需的植物。那几日,他顶着炎炎烈日,在山林间穿梭,双手被荆棘划破,衣服也被树枝挂破,但他丝毫不在意。终于,他找齐了所有材料,小心翼翼地熬制出植物汁液。回到家,他在角落里悄悄开始试验,生怕晓妍看到后再次失望。经过多次尝试,他发现这种汁液确实能淡化泥水痕迹,虽然不能完全恢复如初,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林西兴奋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晓妍,晓妍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两人立刻行动起来,按照林西试验好的方法,小心地清洗绣品。看着绣品上的污渍一点点变淡,晓妍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然而,仍有一些部分受损严重,需要重新绣制。晓妍没有丝毫犹豫,她重新拿起绣针,坐在绣架前,眼神坚定。林西也坐在一旁,帮她整理丝线,递水擦汗。
重新绣制的过程中,晓妍更加谨慎,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她更多的情感。林西则不断给她讲笑话,逗她开心,缓解她的压力。有时,晓妍绣得累了,靠在林西肩上打盹,林西就会轻轻地搂着她,让她能睡得舒服些。日子一天天过去,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那幅被毁坏的《清明上河图》逐渐恢复生机,比之前更多了一份坚韧与执着的韵味。而林西和晓妍之间的感情,也在这场波折中愈发深厚,如同绣品上紧密交织的丝线,再也无法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