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最新章节。
说罢,老者缓缓端起茶杯,轻抿一口,似在品味茶香,又似在沉淀思绪。
那茶香缭绕在他的鼻尖,让他的神情更加悠然自得。
慕容垂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些话语,他从未听说过。
老者看到慕容垂似乎有点沮丧,接着道:“慕容居士,对于这段历史的是非对错,还需你自己去判断。但个人之得失与天下之得失,孰重孰轻,值得深思。这个天下到了如今的局面,是各种力量综合角逐的结果,也不全怪罪于你们慕容家。”
慕容垂接着问道:“那‘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这句话,又该作何解释呢?”
老者轻轻放下茶杯,双手交叠放在膝上,目光深邃地说道:“慕容居士,这句话所表达的乃是一种更高层次、更为精妙的治国方略。
一个大国,应当如同雌性动物一般,保持安静柔和、内敛含蓄的姿态,不张扬、不炫耀,却能够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其他国家。
从治国的角度来讲,就是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友好的往来交流,追求互利共赢的局面,而非凭借武力去欺凌他国,恃强凌弱乃为天道所不容。
就像历史上那辉煌灿烂的大汉文景之治,以其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姿态,吸引了周边众多国家前来交流、贸易,使得周边邦国都心甘情愿地与大汉建立友好的关系,这便是大国应有的风范和姿态,此乃顺应天道之举,方能保得国家昌盛繁荣。”
慕容垂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神情仿若在脑海中勾勒着文景之治的恢弘景象,又似在思索着燕国的未来之路,片刻后又问道:“道长,那‘其政闷闷、其民淳淳’这一句,其中蕴含的为政之道,晚辈该如何去把握呢?”
老者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目光平和地看着慕容垂说道:“慕容居士,这‘其政闷闷’,并非指为政者无所作为、碌碌无为,而是指施政的过程要不显山露水,不刻意去宣扬自己的政绩,不肆意干扰百姓的正常生活,要顺应百姓的自然天性。
让百姓在一种自然而然、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安居乐业,就如同春雨滋润万物一样,悄无声息却又无处不在,滋润着每一寸土地。
虽然国家的管理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百姓却几乎感觉不到被管理的存在,仿若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这样的管理方式,需要为政者具备极高的素养和精湛的管理艺术,所采取的一切手段都要以百姓为根本,符合大众所认可的道德标准,顺乎民心民意。
如此一来,政府的身影不会常常出现在百姓的日常言谈之中,百姓也不会时刻感觉到被管制,而政府却在背后默默地为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
这便是老子所认为的为政的至高境界,是一种无为而治却又无所不治的精妙之道。”
慕容垂追问道:“那与之相对的‘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又给我们怎样的警示呢?”
老者微微皱眉,神色变得严肃庄重起来,说道:“慕容居士,这句话所警示的是一种错误的、不可取的为政方式。
如果为政者对百姓的生活过于苛察,事无巨细都要进行严格的管控,甚至动用类似于对待罪犯的侦查手段去监视百姓的一言一行,让百姓生活在恐惧不安之中,那么这样的国家必然会走向衰弱凋零。
百姓会因为这种高压的统治而生活困苦,缺衣少食,失去自由和安全感,仿若陷入无尽的黑暗深渊。
纵观历史,有许多王朝就是因为实行了这种苛政而最终走向灭亡,这是我们应当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
慕容居士,你若要复国,一定要以宽厚仁慈的态度治理国家,顺应民心民意,切不可重蹈覆辙,逆天而行。”
慕容垂沉思良久,仿若在内心深处权衡着利弊得失,权衡着燕国的未来走向,抬起头问道:“道长,这些道理晚辈都明白其重要性,但是在复国的艰难道路上,具体应该如何去实践这些理念呢?”
老者目光温和地看着慕容垂,眼神中透着几分期许,说道:“慕容居士,复国之路艰难漫长,仿若攀爬陡峭险峻的高山,首先要以仁德作为根本出发点,向百姓展示你的仁义之心,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之光,仿若在黑暗中为他们点亮一盏明灯。
要积极吸引各方的贤能之士,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和绝佳机会,重视发展民生经济,让百姓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但在这个过程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要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稳步推进,仿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同时,要始终保持宽容的胸怀,对待各方势力都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不欺压,如此方能凝聚人心,汇聚各方力量,仿若百川归海,成就大业。”
慕容垂又问道:“那如何才能判断复国之路是否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又是否有希望达成大国的目标呢?”
老者微微仰头,目光透过殿顶望向远方,仿若在穿越时空审视历史的长河,缓缓说道:“慕容居士,这一点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观察判断。
首先要看是否能够吸引众多的人才汇聚到你的麾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仿若那栋梁之材支撑着国家的大厦;
其次要看国家的财富是否充盈,只有经济繁荣,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仿若那肥沃的土壤孕育着万物生长;
最后还要看外交关系是否和睦,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与它的外交关系密切相关,仿若那纵横交错的经络维系着身体的运转。
如果这几个方面都能够做到,那么离大国的目标也就不远了,仿若那黎明前的曙光即将破晓而出。”
一旁的慕容轩此时也忍不住开口问道:“道长,那老子所讲的天道在治国中又如何体现和运用呢?”
老者看向慕容轩,缓缓说道:“天道者,自然之规律也。
在治国中,当遵循天道,不违天时,不逆地利,不损人和。
如春种秋收,顺应时节;又如山川湖泊,各安其位。
治国者当知,民众如草木,需顺应其生长之性,不强加,不扭曲。
同时,天道平衡,治国亦当平衡各方利益,不偏不倚,使国之发展和谐有序。”
慕容垂接着问道:“那依道长之见,燕国复国若要顺应天道,当如何行事?”
老者沉思片刻,说道:“燕国复国,当以和为贵,不滥动兵戈。
先修内政,使民生安定,发展农商,积累财富。
再广纳贤才,以智慧引领发展。
且要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不树敌过多。
如此,方合天道,有望复兴。”
慕容轩又问:“道长,若他国来犯,难道也要一味求和吗?”
老者微笑道:“非也,求和非懦弱,战亦非鲁莽。
若他国来犯,当权衡利弊,能和则和,若不得不战,当以正义之师,速战速决,不使战乱蔓延,祸及百姓。此亦为顺应天道。
因此,二位居士要重建燕国、复兴燕国,要静待天时,不可违背天道;如天道不至,则其也是天道也。”
慕容垂与慕容轩对视一眼,若有所思,再次向老者深深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