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听劝后,大隋请天下各国赴死

第580章 你们不说我是谁,他们上哪知道去?(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杨广听劝后,大隋请天下各国赴死》最新章节。

杨安是懂拉拢人心的,就连李靖听他如此说,也都愣了愣,随后便嘭的一下单膝跪地,对杨安道:“谢郎君,臣与犬子必定誓死追随郎君,永不背弃。”

“末将谢过郎君。”

李德蹇也神色激动跪拜,压根就没想到,他居然也有得到太子赏识的机会?

“起来吧,这些都是小事。”

杨安笑笑,示意李靖父子起身后,这才对李靖再次问:“不过李靖啊,依你之见,你觉得西域诸国到底哪国会臣服,哪国会抗拒?”

杨安这也就是闲来无事,与李靖随意聊聊罢了。

毕竟身为将领,推演军事,未雨绸缪,这些都是必修课。

“这个。”

但李靖却沉吟了下,然后思索说:“若说哪国会臣服,臣目前也不好揣测。”

“可若说哪国会抗拒,臣以为,当属焉耆国为最。”

“因为他们死了两任国主,且都是被咱所斩,这对焉耆国来说,算的上奇耻大辱了。”

“如此奇耻大辱,他们很难投降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靖觉得焉耆国有可能抗拒,就连他的儿子李德蹇也附和说:“确实有这可能,焉耆国与咱矛盾最深。”

“这样啊。”

杨安颔首,随后才眼睛眯起道:“若是这样的话,咱不妨先下手为强,将焉耆国灭掉。”

“如此一来,也正好可以震慑高昌,且末,伊吾等国,让他们尽早做出决定。”

“你觉得怎么样?”

“这样也行,只是咱还未等到焉耆那边的消息就忽然动手,会不会有些不妥?”

“毕竟他们也没公然表示,要抗拒咱的命令。”

听杨安如此说,李靖琢磨了下,然后便担心说道。

但他儿子李德蹇却忽然一笑,道:“父亲此言差矣,这事其实并没父亲想的那般复杂。”

“如今主动权在咱手上,咱说他们抗拒朝廷命令,那他们就是抗拒朝廷命令。”

“总归只要灭了焉耆国,也没人知晓究竟是怎么回事?”

“哈哈哈,看见了吧李靖,你儿子都比你有悟性。”

“恭喜你了,后继有人,我们又多了一名猛将。”

李德蹇话刚说完,杨安就哈哈大笑了起来,对李德蹇的机智表示赞许。

李靖也这才微微一笑道:“说的也有道理?那臣现在就去整顿兵马,三日后率领大军出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行灭掉焉耆国?”

李靖还想自己领兵,可杨安却摇头道:“不,此战由我亲率兵马进攻。”

“来西域这么久了,你们都杀多少人了?”

“是不是也该让我杀些人?不然我来西域到底是干甚来了?”

杨安肯定不会一直在这龟兹国王宫待着,可李靖却被吓了一跳,顿时就慌张道:“不可啊郎君,您身份尊贵,若是让西域各国知晓您的身份,恐会横生波折?”

“就是啊郎君,要不还是算了吧,让末将与家父一同前去?”

“臣等保证,绝对以最快速度灭了焉耆国,可以吗?”

李靖的儿子李德蹇也跟着劝说,他们还真不敢让杨安这位大隋太子,国之储君冒险。

毕竟太子若有闪失,他们立再多的战功,那都于事无补啊。

“我身份尊贵?”

但杨安却错愕看着李靖父子,然后才无语道:“那你们别让西域各国知晓我的身份不就完了吗?”

“你们不说我是谁,他们上哪知道去?”

“对不对??”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红楼之皇权枯骨
红楼之皇权枯骨
关于红楼之皇权枯骨:一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名着红楼梦更是人人有自己的看法。笔者对于贾家的倒下没有一点同情,作为封建社会的勋贵,他们享尽荣华富贵,然而他们却,藏污纳垢,贪张枉法,无视世俗礼法!目光短浅且各个装腔作势!入红楼拆掉四大家族,他们没有一个无辜之人!
流浪的西北
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苏璟重生大明开局签到成首富,本想咸鱼种田,却撞上朱元璋的打土豪大业。陛下,您收商税养宗亲,跟养猪场抽成喂饲料有啥区别?朱元璋拍案而起:放肆!朕养的是宗室,不是猪!于是大明最离谱的君臣互怼现场诞生了:苏璟用签到奖励的忽悠朱元璋搞国企改革皇帝要抄家,他当场掏出手抄本:这可是我给皇家图书馆的预付款当朱棣靖难兵临城下,苏璟突然点亮靖难模拟器系统彩蛋
如烟如梦53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吕涛觉得米莱改革力度还不够,于是穿越至战国末期决定搞一场新的社会实验,即以商立国,治国实行承包责任制,所有官员都打包聘请,接受全民监督……
亭云居士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平行时空中,长平之战身死的赵括穿越回几年前,竭尽全力避免了亡国命运,却遭赵王忌惮。蛰伏数年后政变夺权,面对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转变思路向外发展,历经苦战称霸西域,与中原王朝战少合作多,最终形成了华夏文明影响千年的两大帝国,改变了历史格局。
上班苦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关于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本书融合历史推演与权谋智斗,重塑一个杀伐果决、深谙帝王术的袁本初,书写不同于的河北霸业史诗。
左牵黄右擎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