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最新章节。
子攸忧愤交加,派人向尔朱荣传话:“天下帝王,兴衰无常。
如今四方大乱,将军举兵起事,所向无敌,这是天意,非人力所能为!
我生不逢时,遇上乱世,本不敢妄想帝位,只是将军逼迫,才勉强即位。
若天命已归将军,不如早日登基。
即便将军谦让,也该另选贤能,辅佐社稷。
我只求活命,将军不必多疑!”
尔朱荣听完,心中犹豫,召集众将商议。
都督高欢抢先开口:“将军既已掌握大权,何不直接称帝?”
话音未落,贺拔岳立刻反驳:“将军起兵,本为铲除奸逆,如今大业未成,就急着称帝,恐怕非但不能得福,反而招祸!”
尔朱荣眉头紧锁,一时拿不定主意。
他命人铸铜像占卜,可连铸四次,铜像皆不成形。
他又找来谋士刘灵助,命他卜算吉凶。
刘灵助掐指一算,摇头道:“将军称帝,并非吉兆。”
尔朱荣不甘心,又问:“若我不行,天穆如何?”
刘灵助依旧摇头:“天穆也不合适,唯有长乐王子攸才是天命所归。”
尔朱荣向来迷信灵助的预言,此刻心中又惊又愧。
他独自在房中踱步,从傍晚到半夜,不吃不喝,嘴里喃喃自语:“尔朱荣啊尔朱荣,你怎么会犯这种错?
不如一死谢罪,也算对得起朝廷!”
贺拔岳见状,趁机进言:“高欢怂恿将军称帝,居心叵测,不如杀了他,以安天下人心!”
尔朱荣本就心烦意乱,一听这话,怒火上涌,当即下令:“来人!把高欢——”
话未说完,左右亲信连忙劝阻:“将军息怒!
高欢虽有妄言,但罪不至死,况且他战功赫赫,若轻易斩杀,恐寒将士之心!”
尔朱荣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摆手道:“罢了,此事作罢。”
时已四更,夜色深沉。
尔朱荣独自骑马出营,直奔河阳幕府。
他翻身下马,快步走进帐内,见到元子攸,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磕了个头,高声道:“臣有罪,请陛下赐死!”
元子攸一愣,心想:“这人先前何等傲慢,如今却如此恭敬?”
但眼下局势微妙,他只得压下疑虑,伸手扶起尔朱荣,勉强安慰道:“将军何出此言?
快快请起。”
尔朱荣顺势起身,立刻换了一副恭敬姿态,主动为元子攸引路:“陛下,请随臣入营歇息。”
天刚蒙蒙亮,尔朱荣便准备护送元子攸入洛阳。
可他的部下们却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劝道:“将军,咱们在洛阳杀了那么多朝臣,他们家族岂会善罢甘休?
不如迁都北方,远离是非!”
尔朱荣一听,眉头紧锁,心里又动摇了。
他暗自琢磨:“迁都确实能避祸,可这样一来,岂不是显得我怕了他们?”
这时,武卫将军讯礼大步上前,朗声道:“将军,迁都绝非上策!
洛阳乃天下中心,若轻易放弃,人心必乱!”
尔朱荣沉吟片刻,终于下定决心,挥手道:“罢了,就依你所言!”
于是,他下令整备仪仗,亲自率领大军,簇拥着元子攸的车驾,浩浩荡荡进入洛阳城。
入城后,元子攸当即下诏,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建义”。
京城里的官员,已经死了十之八九。
剩下的几个小官,也都逃得无影无踪,没人敢露面。
皇宫守卫稀稀拉拉,官署里空荡荡的。
这天,只有散骑常侍山伟一个人来宫里谢恩,跪在地上高呼万岁。
尔朱荣站在殿外,看着这冷清场面,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转身对身边的谋士说:“偌大个朝廷,如今连个像样的官员都见不着,这成何体统?”
谋士叹了口气:“将军,自太后乱政,先帝暴毙,这朝堂早就乱了套。
您率兵勤王,也是不得已啊。";
尔朱荣眉头紧锁:“可那些枉死的王公大臣...终究是我造的孽。”
他握紧拳头,“得想个法子补救。”
第二天早朝,尔朱荣郑重地递上一道奏折。
年轻的皇帝接过奏折,疑惑地问:“爱卿这是?”
尔朱荣跪伏在地:“陛下容禀。臣世代受朝廷恩惠,这些年带兵打仗,只为效忠朝廷。
只是...”
他顿了顿,“先帝驾崩时,局势太乱,死了太多人。
臣这条命,都不够偿还啊!”
皇帝展开奏折细看,只见上面写着:
我世代受朝廷恩惠,多年来为国征战,忠心耿耿,愿以死报效。
但因太后淫乱,孝明帝突然驾崩,我才率正义之师,匡扶社稷。
陛下刚登基时,人心不稳,战乱纷扰,难以统一。
许多王公贵族无辜丧命,我粉身碎骨也难以弥补罪责。
但追封逝者可以彰显恩德,恳请陛下开恩:追封无上王为帝号,诸王和刺史追赠三司之位,三品官员追赠尚书令或仆射,五品官员追赠地方长官,六品以下追赠郡守。
死者若无后嗣,允许过继继承爵位,按等级封赏,使恩泽遍及生死,或许能稍赎我的罪过。谨上表奏明!
魏主子攸爽快地答应了尔朱荣的提议。
他先追尊已故的父亲彭城王元勰为文穆皇帝,母亲李氏为文穆皇后。
“陛下,神主牌位已迁入太庙,尊号定为肃祖。”礼官恭敬地禀报。
“好。”子攸点点头,又转向身旁的侍从,“传旨,追尊皇兄元劭为孝宣皇帝,皇嫂李氏为文恭皇后。”
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赶来:“陛下,彭城王世子元韶找到了!
他躲在民间,现已接回。”
子攸松了口气:“让他袭封彭城王吧。”
朝堂上,大臣们议论纷纷。
有人提议:“高阳王元雍是先帝的伯父,始平王元子正是陛下的弟弟,也该追封谥号。”
“准奏。”子攸环视群臣,“还有那些为国捐躯的忠臣,一律按尔朱将军的建议抚恤。”
尔朱荣上前一步:“陛下,臣还有一事。
应当派使者慰问旧臣,文官加二阶,武官加三阶,百姓免除三年赋税。”
子攸微微一笑:“将军考虑周全。
传旨照办。”
消息传出,京城百姓欢呼雀跃。
“终于能喘口气了!”
街边的小贩擦着汗说。
旧臣们陆续回到朝中。
一位白发老臣颤巍巍地走进大殿:“老臣拜见陛下。”
子攸连忙扶起他:“爱卿不必多礼,官复原职便是。”
退朝后,尔朱荣的部将们聚在一起喝酒。
一个满脸胡茬的将军举杯大笑:“跟着尔朱将军就是痛快!
咱们都升了五阶!”
众人哄笑着碰杯,酒洒了一地。
诸将士担心日后生变,纷纷劝尔朱荣请魏主迁都。
尔朱荣被说动了,便入宫向魏主子攸提议北迁。
朝堂上,都官尚书元谌站了出来,高声反对:“迁都乃国之大事,岂能轻率决定?”
尔朱荣脸色一沉,怒喝道:“迁都与你何干?
轮得到你多嘴?
河阴之变,你难道没听说过?”
元谌毫不畏惧,直视荣道:“天下事,天下人皆可议!
你拿河阴惨案来吓唬我?
我元谌乃皇室宗亲,位居尚书,活着未必有益,死了又有何惧?
今日即便粉身碎骨,我也绝不退缩!”
这番话掷地有声,满朝文武皆惊。
尔朱荣勃然大怒,当即要处死元谌。
尔朱世隆见状,连忙上前劝阻:“大人息怒,元尚书直言敢谏,杀之恐失人心。”
荣这才勉强压下怒火,悻悻作罢。
朝臣们个个战战兢兢,唯独元谌神色如常,缓缓退下。
过了几天,北魏皇帝元子攸和权臣尔朱荣一起登上高处,俯瞰洛阳城的宫殿楼阁。
只见宫阙巍峨壮丽,御道两旁树木成行,气象恢宏。
尔朱荣望着眼前的景象,不禁感叹道:“唉,前些日子我真是糊涂,竟然想着迁都北方。
如今亲眼见到洛阳如此繁华,才明白元尚书的话确实有道理。难怪他宁死也不肯同意迁都!”
元子攸微微一笑,顺着他的话安抚道:“爱卿能明白就好。
洛阳乃百年帝都,根基深厚,岂能轻易舍弃?”
尔朱荣点点头,终于彻底打消了迁都的念头。
然而,朝廷的麻烦并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