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朝秘史

第二章初科举蒋博上任,首探案君岐南下(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寒朝秘史》最新章节。

德正元年,九月,君岐封太子的第二个月。

朝堂上,之前那名不敬的官员走出

“陛下,科举完毕,此乃此次科举前三甲之姓名”说着,递上了一张纸。

君闵让太监王礼拿过来,接了名单,开始看看他们的名字。

状元:蒋博

榜眼:张旭

探花:胡传

君闵看完,道:

“封蒋博为少傅,张旭为礼部侍郎,胡传为中郎将,明日上任!蓝初程,此事你来负责,不得有误!”

“臣遵旨!”

蓝初程回到队列,徐正又走了出来,望着君闵。

“陛下,臣有本奏!”

“准”

“陛下,臣听闻湘州刺史刘风有贪污腐败之嫌,拐卖人口之罪,臣恳请陛下严查!”

此言一出,整个宣政殿都静了下来,比上次蓝初程不敬之时还寂静。

君闵此时脸色阴沉

“传令太子,令太子与刑部的人,还有户部的人,一起去查查这个刘刺史!”

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君闵这人,最恨的就是拐卖人口,他小时候也有些不愉快的经历。

“臣遵旨!”

散了朝,君闵气鼓鼓地回到养心殿,折子也没心情批,都给了内阁的人。

“这是怎么了?”殿外响起一道女声,君闵本想发怒,但是看见来人,就老实了下来。

“媳妇,你怎么来了?”来人正是君闵的老婆,当朝皇后,沈氏。

君闵与沈氏感情极为深厚,那时的君闵只是个农民,而沈氏却是富甲一方的沈山之女,她不顾家里的阻拦,非要与君闵在一起,君闵也待她很好,没有纳其他女人。

“哼,你呀,就是喜欢气自己,还老是瞒着我,要不是岐儿告诉我,我还不知道呢。”沈氏虽说着责怪之言,但语气却满是宠溺。

君闵也只是憨憨的笑着,两人对视,什么都没有说,但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君岐这一边,带了十几个人,伪装成商人,从水路南下,这期间,还碰到了正在执行任务的蓝初程。

“臣见过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万福金安”蓝初程在岸边行礼。

“蓝大人免礼,本宫奉父皇旨意,私查刘风案,不便久留。”君岐此时只想查清事实,以免失了太子之位。

“殿下且慢!”蓝初程连忙大喊,君岐这才发现他身后还有一个人。

那人只有二十多岁,长相俊朗,气宇轩昂,身上的衣袍是少傅的配置,没错,此人正是蒋博。

“蓝大人,你身后那人是...”君岐望着蒋博,不免疑惑。

“殿下,此人正是陛下钦点的少傅,科举状元,蒋博,蒋学义!”蓝初程介绍完蒋博,蒋博却还呆呆地站着,不禁着急起来。

“状元郎,还不快见过太子殿下!”蓝初程拉着他的袖袍,不断地扯着,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蒋博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行礼“臣见过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万福金安!”

君岐摆了摆手,“无妨,你既是少傅,便与本宫一起行事。”说完,又打量了一下,啧了一声

“你且换身布衣,本宫此行是密探,不可张扬!”

“是!”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关于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洛尘穿越古代平行世界,成为科举考场上抓耳挠腮的穷书生。离金榜题名只差最后一篇治国策论,可他连毛笔都不会用。好在穿越时绑定历史推演器,在虚拟推演中可以练习文章,锻炼技能,只要辅助皇女登基,就能将练习的才能带回现实。本想着随便选个最有优势的皇女速通游戏,却误打误撞选中政治头脑为零的秦王李瑾瑜。与此同时。得到天道推演能力的秦王李瑾瑜好奇之下开始未来推演,却发现自己的父皇将
灰色的灰
朱门风流
朱门风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穿越千疮百孔的封建王朝,陆清河却只是个七岁小娃娃。父母双全,外加个呆萌小妹,可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读书,必须读书!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我读他个太平盛世!
幸运的七号
阿姐,我中举了!
阿姐,我中举了!
陈秀才苦读一辈子也没能中举,临死之前对大女儿嘱咐道:“一定要让你弟弟读书,让他考取功名,不然爹,死不瞑目!”长兄如父,长姐如母。陈招娣带着爹的遗愿,毅然决然放出了自己的条件,“想要迎娶自己,就必须要送小弟去读书。”村里其他人沉默不语的时候,逃难来的糙汉眼巴巴将陈招娣与陈及冠两姐弟带回了家,任劳任怨供养小舅子读书。多年以后,衙役敲锣打鼓,簇拥陈及冠来到村里。“阿姐,我中举了!”......意外落水
螳螂爱跳舞
七色花
七色花
新房里,马文才骂道:“祝英台,没想到你是这么一个不知廉耻的女人,既然你嫁给了我,就不要再想着别的男人,原来你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真爱……”“我不懂,我不知廉耻?”祝英台辩到:“是你自己要娶我的,还来怪我?”“我又没拿刀逼你,你走吧,你根本就不...
难怪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苏治只是一个普通的短视频制作者,直到有一天他点进了一个小网站。只要在该网站发布的视频,就能被平行世界里各个朝代的人物所看到。他不仅可以获得点赞奖励,还能得到大哥们的打赏。半信半疑的苏治,发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于是,皇帝们轰动了。秦始皇:朕灭六国,一统华夏!第一名,不为过吧?汉武帝:朕扫平匈奴,建汉家脊梁,前三名,应该有吧?李世民:朕文治武功,打得周围番邦磕头求饶,不是第一,也肯定是第二!朱元璋:咱
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