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秦:开局得到瑶池蟠桃》最新章节。
但这类机器虽然高效,也有一定的弊端——它并不能确保将所有的种子从植物上摘取干净。
当然,到了后来农业机械化年代,这一问题仍旧存在。但那时粮食产量提高,小小的损失不足挂齿。
而且很多农民直接在田头售卖,再用所得钱款请人操作翻地或播种机械,然后自己外出工作赚钱养家。
因此曾经被视为灾害的麻雀反而得到一定保护。
但在这个年亩产仅有百斤左右的时期,粮草对民生意义非凡。
公子章制造这个机器的主要意图便是尽量缩短从收割到烘干之间的时间,咸阳附近有许多重要建筑工程等待工人结束务农返回施工位置呢!
改进后的农具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至原来的十倍甚至更多。
在他的设想里,农户可先处理大部分作物,剩余小部分则交给家中的老人和孩童后续拾遗补缺。
同时妇女此时正值忙丝之时,需要及时采集和加工茧丝供官方征税使用。
这一切促使人们尽可能提早完工,尽快投身建筑劳作,因为在工地赚的钱不但无需缴纳赋税,且三餐全包,解决了家庭基本生活难题。
每当公子章利用闲暇时光做些动手实验时,郑然走入门来低声报告:“大王,齐女请求觐见。”
这么炎热的天不来自己住所凉快一下,跑这里来准没好事……公子章心中暗自嘀咕一番后轻轻点头。
“这里的凉气真好!”齐女扶腰进来看着四处感叹不断。
唉,花了大价钱才弄出这冰室效果,要是不理想可就得换人了……公子章瞥了一眼齐女略显富态的身影,心中暗讽道。
“说吧,来所为何事?”
齐女瞧见凉室中央那冰柜模样装置,双眼眯得只剩下一条缝,悄无声息靠近同时漫不经心说道:“大王,王后让我问今年何时移驾兰池
《周礼·天官》有云,邦家无三年之积谓之国非其国;无二年之备则曰急;无一年之储则谓之匮。每三岁耕种所得必有一年之粮,九度耕耘则可储粮足供三载食用,以三十年平均计之,则虽遇灾年水患,民众亦不失色。
子玉未临之时,心中始终忧惧‘炎龙焚仓’的情状,因此月前便秘密命人监控这座官方粮仓,并随后宣布巡察粮仓的命令。
现观之下,却是自己顾虑多余了。
“拜见殿下。”
治理谷仓的大内史石安携太仓丞匆匆前行,抱拳为礼。
子玉轻点头,径向仓内行去。
“此乃孤首次来访,汝这主人何不为孤引荐一番?”
太仓令含笑道,“臣不过殿下的门丁犬马罢了,实不敢妄称主人两字……”
他停顿一下,指向远处粮堆说道,“殿下眼前所视乃是咸阳二十三库中的通广仓,其规模仅次于京都的恒丰库。”
“仓储粮食多是沿渭河水路从雍县及陈县转运而至。”
“此处东西绵长两千六百尺(按秦时标准),南北横贯三千二百尺,计地下圆仓二百六十个,每一窖可供八千斛食粮。”
真是不愧为富庶之地也…… 子玉轻颌首问道:目前存粮余几许?
太仓丞思索片刻肯定答曰,“因出兵羌地与平粜政策施行,现存粮堆共七十二处。”
即七十二乘八千等于五十七万斗米量,再算舂米去壳损四成,则精良至少三十四万余石,保守依每月人均二斗计,则无忧…子玉轻拍其肩言道,“兵马无粮不可行,君调配有序,厥功至伟!”
后者自称不敢,低身再礼。
子玉回身顾见颤颤巍巍之石安全语道,待夏获过后,请确保先填充通广仓库存量!
毕竟其靠近渭河要道,便于粮食顺流向东输至涵谷关域。
石安会首令一名随行文吏在板简记下圣命词句。
随后笑叹,“老矣,心思迟钝多忘事焉…”
老者应思致仕还乡才为正途,占位不理公务实在不该…子玉暗中腹诽但一直思将其替换却又奈何老儿狡猾如鲇,且业务上总得当差,更兼每次想抓点小错处置之际他又献疏论议恰切。
故此对待这个势利眼之人始终有种爱恨交织之情。
子玉微笑而言:“哪闻大内史年迈?朕观起码还可相佐二十年之久!”
“二十年?” 石安苦笑摇首, “恐旁人早已恨碎牙骨矣…”
这是影射萧公无疑了,子玉转身不与纠缠,反正是乐见两者相争的局面。
既粮产定额有限,治粟内务属官职辖四丞一侍者独居宫禁参决大政之萧某人压力可想而知也。
“咦?这边何来这般众多植栽?”子玉奇目环顾遂询问道。
那近身解释说是为了侦测粮腐变质而设置者。
望见依旧不解表情,又徐释述曰, “官方粮仓存储最忌虫蚁害和湿腐萌芽。”
“殿下可见这每座谷囤建制精细颇讲究,择高地造窖防潮。”
”先柴燃壁燥土壁,再铺设草木灰层、束杆、木板条、芦席还有谷壳保温防潮。”
这种技法被称作“芦席夹糠”,而且如植于囤顶泥土上的苗木凋萎泛黄,则显示内部发热发霉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