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布中华

第169章 水井、玉米、番薯(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武布中华》最新章节。

他对此也颇感兴趣,如果那两种作物,真耐旱又高产,他考虑在河南,甚至上书朝廷,在北方推广。

这时高欢与丁启睿来到附近一片旱地,李武带人已经调好了湿泥土。

高欢遂即拿起一个打钵机,先在草灰上一杵,然后捅入湿泥土中,再用脚一踩,便出现两个杯子搬的土脖子。

丁启睿目光惊异的看着高欢操作着,他从没见过的农具,不一会儿,高欢便打了几十个土钵子。

这时高欢拿来一代玉米,蹲下将一粒粒的玉米,按入土钵子中,然后一边操作,一边对周围学习的各村甲长、保长,还有他们带来的种田能手解说。

“打完钵子,每个钵子放一粒种子,然后用拌过大粪的细土覆盖薄薄一层,最后铺上一层麦秆,定期浇水,等种子发芽,苗儿长到三寸,就可以将钵子移植了!”

众多甲长和老农,都听得很认真,不敢遗漏任何细节,有经验的老农,看见高欢的操作,都纷纷称赞高欢老把式了。

高欢示范几遍,打了上百个土钵子,然后又教众人种植番薯。

这个就比较简单,在地上犁条槽,放些鸡鸭粪便,然后将切成块状的番薯放在槽中,覆盖一层土,盖上茅草,水都不用浇,便完事了。

高欢这边掩饰完,又看着老农们,按着他的方法,种了几亩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时,打井处忽然一声欢呼,“打穿了,打到了!”

高欢闻声,随即又对丁启睿道:“督宪,井打好了!”

丁启睿满脸震惊,没想到高欢真不到半天就打了口井,于是连忙赶过去查看。

众人赶来时,手压水井已经装上了龙头。

这手压水井,并非什么高技术,部件明朝都能够打造,龙头内的垫片,用皮革代替,塑胶水管用铁管或者竹管子取代,便能勉强造成一个手压水井。

这时刘铁匠与学徒们,打下三根木桩,用铁丝将龙头固定,便宣告井成了。

丁启睿皱起眉头,“这是水井?”

高欢见周围百姓,也都摇头不已,怀疑这东西怎么可能出水。

高欢却来了兴致,让刘铁匠给龙头内加水,他则一手堵住出手口,一手卖力的压着手柄,不一会儿,便听井口嘎吱嘎吱的响着,带着泥沙的井水,就从龙头中溢出。

“出水了!真出水了!”周围军政府的官员,还有围观的百姓,顿时一阵惊呼。

高欢遂即松开出水口,他每压一下手柄,便喷出一股井水。

激动的欢呼声,从周围响起,丁启睿大围震惊,接过把守压了几下,井水从浑浊逐渐变得清澈,他喝了一口,居然还是温的。

“朝阳,你真乃国之栋梁啊!”丁启睿不禁大声赞叹,整个人兴奋不已,“这太神奇了!”

军政府的官员也都吃惊,没人再怀疑,“没人比我更懂打井”的话语。

高欢却不太满意,“气密性还是不好,出水量不够,好在不是种水稻,浇浇旱地是足够了。”

(求月票,推荐,追订)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堪破三千世相
堪破三千世相
关于堪破三千世相:本书中的所有内容均属杜撰,不代表真实情况。本书是对人情世故的本质解析,揭示人际关系中更隐蔽的博弈维度。夫鸿蒙初辟,人伦肇始。往来成古今,交游化经纬。今有世道幽微处,潜龙隐鳞,白虎藏爪,非明镜无以照形,非灵枢何以度势。故作此篇,解构人间棋枰,勘破三千世相。是书凡六十卷,暗合甲子轮回之数。论市廛之交、庙堂之谋。析情伪之本,辨欲念之根。立九变之法,设六奇之策。昔太史公云:究天人之际,
湿水的石头
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
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
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苏城穿越大武王朝,成为前朝二皇子。开局就被篡位女帝逼去北荒和亲,而苏城听后竟然欣然答应!殿中群臣愕然,怒骂苏城软弱无能,大凉皇族血脉至此中断!但苏城丝毫不慌,甚至憧憬起到北荒后的美好生活!北荒那富到流油的黑土地,多到几百年开采不完的矿产,都是苏城以后称王称霸最坚实的后盾!多年后,女帝震怒。“北荒不是贫瘠寒冷吗,怎么现在粮食充足,能养百万兵马!”“北荒不是蛮夷猖獗吗
凉小城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在老朱手下干活,本着摸鱼的心态,谁知实力不允许,这官越做越大。战战兢兢中,郑雄鼓起勇气上了奏章。“臣,乞骸骨老朱“哥屋恩
郑家老二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我在永乐当灾星:韩力穿越成宁国驸马那夜,朱元璋连夜熔了御赐金瓜子:驸马要是敢碰我闺女,剥皮萱草都算轻的!谁知韩力一开口就报丧:公主二十天后必薨!当朱元璋发现女婿不仅能预言靖难之役,还能复刻蒸汽机图纸,当场把摔成烟花:竖子!你这是要提前把老四逼成永乐大帝?史书记载:洪武十六年,朱元璋抱着炸成烟花的仰天狂笑:好!好!好!这才是朕的好女婿!
脑袋蒙蒙
庶民崛起
庶民崛起
这是一个大旱人吃人的世界,野蛮与低纬度虚伪的文明并存。石毅,一个现代手工把件高级技工,莫名穿越到了一个山野废柴小民的身上。开局用一斤米换回了一个绝世美女,本想在山村和美女苟着种种田,打打猎,生几个娃,赚点三两碎银过悠哉小日子。可事与愿违,现实的生存压力,逼迫着他靠着现代人的知识积累,一路通商,冶铁发展,练兵,造城……多年后,他于那峰顶,执旗遥望京都怒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朝欺我,那我踏平了这
南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