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方剂杂论》最新章节。
李大夫看着药汤的颜色,又尝了尝味道,摇头道:"不行,药性太过温燥,需要调整比例。"
他重新取来四位药材,这次减少了人参的量,增加了白术和茯苓的比例。
"凭什么减少我?"人参不满地说。
"因为你是君药,"李大夫解释,"《医学入门》说:'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又次之'。但你的药性太强,需要适当减少。"
第二次煎煮,药汤的颜色变得柔和了许多。四位药材在水中交融,药性渐渐调和。
人参感受到白术的健脾之力,惊讶地说:"原来你的燥湿之力如此精妙......"
白术也感受到了茯苓的利水之效:"你的渗湿之力,正好化解了我的燥性......"
茯苓在甘甜的汤汁中舒展:"甘草的甘甜,让整个药汤都变得温和了......"
甘草轻声说:"这就是《黄帝内经》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我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李大夫终于露出了笑容:"成了!这才是真正的四君子汤!"
他将药汤分发给患病的百姓。很快,上吐下泻的症状得到了缓解,气虚乏力的患者也恢复了精神。
四位药材看着康复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
人参收起了傲气:"原来,我并非无所不能......"
白术也放下了固执:"需要你们的配合,我的药性才能发挥得更好......"
茯苓不再嬉闹:"原来,我们是一个整体......"
甘草依旧温和:"这就是中医配伍的精髓啊......"
从此,四位药材明白了君臣佐使的道理。他们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这剂流传千古的四君子汤。
每当有人需要补气健脾时,他们就会携手合作。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他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正如《神农本草经》所说:"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四位药材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在药园的阳光下,四位药材和谐地生长着。他们不再争吵,而是互相扶持。人参的叶片更加翠绿,白术的根系更加发达,茯苓的菌丝更加茂密,甘草的花序更加繁盛。
他们知道,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这就是中医配伍的智慧,这就是四君子汤的奥秘。
————————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去芦 白术 茯苓去皮(各9g) 甘草炙(6g)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菱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缓。
【证治机理】证乃脾胃气虚,运化不健所致。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菱白;脾为肺之母,脾气虚则肺气亦虚,故语声低微、气短;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失养,故乏力;脾胃气虚,胃纳不健,则纳差食少;脾运不健,湿浊内生,则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缓,均为脾胃气虚之象。正如《医方考》所云:“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治当补气健脾。
【方解】人参甘温,能大补脾胃之气,故为君药。臣以白术健脾燥湿,与人参相须,益气补脾之力更强。脾喜燥恶湿,喜运恶滞,故又以茯苓健脾渗湿;合白术,互增健脾祛湿之力,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既可加强人参、白术益气补中之功,又能调和诸药,故为佐使。本方是治疗脾胃气虚证之常用方,亦为补气之基础方。
【配伍特点】药性甘温,益气健脾助运,适脾欲缓喜燥之性。
【方歌】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