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最新章节。
礼部拿出仪注后,嘉靖五年九月十一日,朝臣五品以上文官、四品以上武官身着祭服,从午门外把献皇帝的灵位迎入世庙。
次辅石珤首先跳出来劝谏嘉靖阴阳有别,不要让章圣皇太后和陈皇后进世庙拜祭:“思乾坤阴阳之义,畏祖宗创建之法”;“抑其情以合于道”,嘉靖批复说“语欠酌量,非大臣体国师保爱君之心”。
九月十九日,圣母太后、皇后照仪注完成了祔庙之礼,嘉靖与即位后第一代内阁的破裂已摆在明面上。
先是费宏想调新宁伯谭纶去担任京军奋武营的坐营官,被翰林学士兼兵部侍郎张璁拒绝;一次经筵上,嘉靖兴致勃勃与几位阁老探讨诗词技巧并唱和几首后,桂萼第二天就对嘉靖道:“诗词小技,不值得浪费时间学习;诗言志,费宏得以窥伺陛下的意图。他不但专权纳贿不知悔改,而且不害怕陛下。”
身为紫禁城里新来的年轻人,嘉靖没有詹事府的从龙班底。武将可用的只有郭勋,文官可用的人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文华殿里的太监都是潜邸旧人,嘉靖在台陛上来回走了几步道:“方献夫、霍韬无雄心壮志,陈洸又是一个小人,这三人躲在广东老家,皆不堪大用!只靠张秉用和你,哪天才能鼎新革故,中兴大明!”
张璁道:“陛下春秋鼎盛,不必急于一时。
既然子实与微臣凭议礼脱颖而出,那今后可不断制造议题以筛选出奸邪与忠贞,直到有足够的官员为陛下所用。”
嘉靖叹口气道:“我听人说: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若一个人连官都不会做,那他就太不中用了。
说这个话的,不过是当个两面人、裱糊匠罢了!不过你们说的对,先借张寅案清洗一批二、三、四品官吧!”
话说到这里,张璁、桂萼行礼告退。嘉靖凝视两人倒退出殿,沉默良久对张佐道:“你去让内阁拟旨,加礼部尚书席书为武英殿大学士。”
在职尚书加殿阁大学士是要入阁的。席书从病床上爬起来接了旨,第二天就上疏谢绝,甚至还请辞礼部尚书一职。
嘉靖以为席书走流程三辞三让,但席书的第二、第三封请辞奏疏写得并不客套,而是情真意切地求去。嘉靖非常失望,收到第三封奏疏的当晚,由骆安护卫安排,带着张佐黄锦,偷偷出宫前去席书府邸。
席书被锦衣卫扶着从卧室来到正堂给嘉靖见过礼,说过几句“陛下不以臣猥琐,感激涕零”的场面话后,嘉靖见席书双目无光,脸色灰黑,不禁悲哀。
最后一个跟父亲有交情的长辈亦要离世了!
“陛下,臣目不能视已是尸位素餐;北京四川山高水远,愿乞骸骨早日归乡,陛下亦应提前布局,找好接替之人。”
嘉靖盘算一下内阁及礼部尚书人选,问道:“张秉用推荐谢迁入阁,席先生你觉得怎么样?”
谢迁是浙江余姚人,孝宗时代的阁老。以品行高洁光明磊落着称。
谢迁虽然是状元出身,却不完全认可科举制,而是一心恢复被浙江前辈方孝孺倡导的举贤制。他入阁后,一口气提拔了老家余姚十几名不入俗流清高孤傲,因无心科举而没有秀才功名的高人隐士入京为官。武宗即位后,刘瑾立刻把那些高人全部充军发配到甘肃,并禁止余姚人今后入选京官。
刘瑾太监为了造反篡权当皇帝,对孝宗留下的顾命大臣,内阁阁老谢迁、刘健及尚书许进、马文升、刘大夏等数十名贤良痛下杀手,于正德初年迫不及待地将谢迁、刘健削籍为民赶出内阁,其他的尚书都被定罪流放,而且还追夺谢迁等阁老、刘大夏等尚书的出身以来所有文字。如果不是当时首辅李东阳据理力争,刘瑾甚至想把谢迁、刘健下狱抄家。
幸好朝中的正人君子于正德五年中秋之夜指挥京军、禁军将奸邪逆党一网打尽,刘瑾的种种倒行逆施才被拨乱反正,谢迁等上百名一、二品高官终于被恢复名誉及官身,返还家产。
嘉靖通读过翰林院编撰的孝宗、武宗实录,经筵上杨廷和、梁储、杨一清等人又不断给嘉靖讲述武宗本是纯朴少年天子,他想改革大明体制,用心是好的,却被野心家、阴谋家刘瑾利用改革来迫害忠贞老臣,以实现其篡夺大明政权的目的。
嘉靖虽与谢迁未曾谋面,但对谢迁颇有好感。今天想征求一下席书的意见。
张璁早在嘉靖三年十月就上疏举荐谢迁入阁,朝野皆知。席书对此已有看法,便回道:“张秉用与谢迁俱是浙江人,今日张璁举荐谢迁入阁,他日谢迁致仕前亦可举荐张璁入阁,以免到时候张璁与陛下尴尬。”
嘉靖点点头道:“确实如此。”
根据大明朝廷的潜规则,某人若想升官、起复、除罪、转迁其他部门,不能自己提出申请,也不能让皇帝直接提拔,而是要让其他官员先行举荐。席书当年就是因为没有走这个流程当上礼部尚书,才激起众怒。
但张璁桂萼方献夫霍韬入翰林院又不同,因为天子有权选择秘书、顾问,正如总督巡抚可自主聘请幕僚、参谋。
张璁未雨绸缪,已经为日后入阁做铺垫了。
席书答道:“历来浙江籍官员抱团排斥外人,而且他们与商人深度绑定沆瀣一气,只有利益没有立场。只恐张璁入阁后,浙江籍官员投靠于他,在朝中尾大不掉。”
嘉靖读过孝宗武宗两朝实录,认为孝宗、武宗一事无成的原因在于这父子俩性格软弱且不懂帝王心术,处处被大臣牵着走。权力是需要制约平衡的,天子与内阁互相监督制约,内阁与外朝也要互相监督制约。
无论张璁怎么起来的,若他为首辅,外朝的浙江籍官员再依附于他,内阁外朝的势力连为一体,那与杨廷和有何区别?
嘉靖迟疑道:“席先生有什么建议?”
“臣举荐翰林掌院学士罗钦顺为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席书顿了顿,没听到嘉靖出声,便继续说下去:“罗钦顺为人忠厚本分,从不拉帮结派,名望资历已有入阁资格;其学术同门只有丁忧在家的王廷相及侍讲学士杨植,不似浙、赣籍的中青年官员大多是心学同门,互相提携。”
嘉靖似乎有所心动,问道:“罗钦顺入阁,还有什么益处吗?”
“张璁、桂萼两人皆固执专横,罗钦顺、翟銮性格与之相反,一阴一阳,一张一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