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之丽嫔升职记

第193章 怒火中烧(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甄嬛传之丽嫔升职记》最新章节。

“本宫知道,所以本宫才要把那个贱人抓过来。“

年妃冷冷道。

听着这冷得像冰一样的声音。

颂芝先是一愣,很快明白年妃的意思。

如今她们手里没有证据。

不能对皇后怎么样。

但对曹贵人就不需要顾忌什么了。

以年妃的地位,只要不是光明正大的把曹贵人弄死了。

即便是做些出格的行为。

皇帝也不会追究。

年妃让周宁海抓曹贵人。

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出一口恶气。

另一方面,未尝没有从曹贵人入手,抓皇后把柄的意思。

见年妃没有被怒火冲昏头脑。

颂芝这才松了一口气。

和去年一样。

曹贵人的住处离年妃并不远。

更别说这一次周宁海传的急。

不一会儿的功夫。

随便梳了个发髻,套了一件宫装的曹贵人便匆匆进了长春仙馆。

“嫔妾给娘娘请……”

看着面色不善的年妃,曹贵人匆忙上前行礼。

然而膝盖才刚刚弯下去。

嗖一声,一只杯盏便朝着她头上砸来。

“啊!!”

曹贵人吓的魂飞魄散。

惊呼一声,顾不得失礼,慌忙往旁边闪躲。

啪!

杯盏砸在地上,碎成无数片。

曹贵人闪躲的太急,脚下一个不稳直接跌倒在地。

那飞射的碎片从她脸上划过。

留下一道浅浅的血痕。

曹贵人吃痛,下意识捂住面庞,惊慌失措的抬头看向年妃。

“年妃娘娘,您这是做什么?“

曹贵人彻底慌了。

完全不明白好端端的年妃为什么要这么对待自己。

又是慌乱又是委屈。

心底更是涌出一股悲凉与愤怒。

再怎么说她也是皇上的妃嫔,年妃怎么能这么对她?

“本宫要做什么?“

年妃怒极反笑,恨不得把曹贵人生吞活剥了。

怒声道:

“本宫倒要问问你,你想做什么?“

“你一个王府卑微的侍妾,当初连个格格都不是,如果不是本宫,你如何能生下公主,成为贵人?“

“本宫对你恩重如山,你却勾结皇后这个老妇来算计本宫。“

“你说,本宫应该做什么?!!“

唰!!!

曹贵人万万没想到年妃能发现自己暗中投靠皇后的事。

脸色一下子就白了。

瞳孔地震,手掌发颤,心脏疯狂的跳动起来。

无言的恐慌像是潮水一样将她淹没。

仿佛随时要溺死在这恐惧中一样。

“娘娘,娘娘,嫔,嫔妾,嫔妾……”

这一切来的太过突然。

饶是曹贵人再怎么诡计多端,能言善辩。

面对这铁一般的事实也说不出半个字。

看着她语塞的模样,年妃便是再蠢也知道费云烟给的情报都是真的。

心中本就汹涌的怒火更是犹如火山下沸腾的岩浆一样。

再也遏制不住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堪破三千世相
堪破三千世相
关于堪破三千世相:本书中的所有内容均属杜撰,不代表真实情况。本书是对人情世故的本质解析,揭示人际关系中更隐蔽的博弈维度。夫鸿蒙初辟,人伦肇始。往来成古今,交游化经纬。今有世道幽微处,潜龙隐鳞,白虎藏爪,非明镜无以照形,非灵枢何以度势。故作此篇,解构人间棋枰,勘破三千世相。是书凡六十卷,暗合甲子轮回之数。论市廛之交、庙堂之谋。析情伪之本,辨欲念之根。立九变之法,设六奇之策。昔太史公云:究天人之际,
湿水的石头
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
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
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苏城穿越大武王朝,成为前朝二皇子。开局就被篡位女帝逼去北荒和亲,而苏城听后竟然欣然答应!殿中群臣愕然,怒骂苏城软弱无能,大凉皇族血脉至此中断!但苏城丝毫不慌,甚至憧憬起到北荒后的美好生活!北荒那富到流油的黑土地,多到几百年开采不完的矿产,都是苏城以后称王称霸最坚实的后盾!多年后,女帝震怒。“北荒不是贫瘠寒冷吗,怎么现在粮食充足,能养百万兵马!”“北荒不是蛮夷猖獗吗
凉小城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在老朱手下干活,本着摸鱼的心态,谁知实力不允许,这官越做越大。战战兢兢中,郑雄鼓起勇气上了奏章。“臣,乞骸骨老朱“哥屋恩
郑家老二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我在永乐当灾星:韩力穿越成宁国驸马那夜,朱元璋连夜熔了御赐金瓜子:驸马要是敢碰我闺女,剥皮萱草都算轻的!谁知韩力一开口就报丧:公主二十天后必薨!当朱元璋发现女婿不仅能预言靖难之役,还能复刻蒸汽机图纸,当场把摔成烟花:竖子!你这是要提前把老四逼成永乐大帝?史书记载:洪武十六年,朱元璋抱着炸成烟花的仰天狂笑:好!好!好!这才是朕的好女婿!
脑袋蒙蒙
庶民崛起
庶民崛起
这是一个大旱人吃人的世界,野蛮与低纬度虚伪的文明并存。石毅,一个现代手工把件高级技工,莫名穿越到了一个山野废柴小民的身上。开局用一斤米换回了一个绝世美女,本想在山村和美女苟着种种田,打打猎,生几个娃,赚点三两碎银过悠哉小日子。可事与愿违,现实的生存压力,逼迫着他靠着现代人的知识积累,一路通商,冶铁发展,练兵,造城……多年后,他于那峰顶,执旗遥望京都怒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朝欺我,那我踏平了这
南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