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贞观逆旅:归乡之途》最新章节。
贞观八年开年便纠纷不断。
二月,武曌被诊断有孕,欣喜若狂,在庄上大摆了三天流水席,
房遗玉得到了册封的圣旨,也是欢天喜地,一番舌战群女,终于得到了与冯云一样的权利。
却不想昙娘感觉自己像个药引,未能得到秦浩的承诺,拒绝再配合二人,导致双方闹起了矛盾。
三月,吐谷浑与西突厥南庭因边贸利益起了冲突,死伤多人,伏允宣布关闭互市。双方小股部队不断发生摩擦,隐隐有失控的风险。
李渊病情加重,已无法下榻,李世民下令大赦天下,为太上皇祈福。
四月,大唐第五批使者前去讨要赵德楷未果,李世民大怒,下令砍掉多种互市商品的种类,并令边关将士严阵以待。
五月,吐谷浑部落抢夺大唐承风戍互市的物资,双方发生械斗,得益于秦浩对商队的保护,未有死亡之人。
秦浩随即停止了所有物资的运送,双方互市正式宣告终止。
六月,天柱王向伏允进言,伏允出兵劫掠廓州和兰州通往西域的咽喉道路,导致长安与西域的贸易中断。
七月,松赞干布听闻西突厥与吐谷浑都娶了天朝的公主,不甘心落于人后,遣使正式进行官方接触。
李世民下令对吐蕃使者给予了礼遇,并派遣行人冯德遐?回访吐蕃,但对求亲之举委婉的拒绝。
-----------------
吐谷浑扰边的消息传回,李世民决定出兵,心中盘算着带兵的人选。
侯君集开口请命:“陛下,吐谷浑侵犯二地致商道阻断,对我大唐的声望不利,况吐谷浑扣押大唐使者不还,亦是对大唐天威的挑战,臣请出兵讨伐。”
李世民看了眼侯君集热切的眼神,摇了摇头:“吐谷浑的地势非常复杂,不宜大军深入,此等跳梁小丑实在讨厌,不将朕放在眼中。
传旨段雄为?西道行军总管?,步骑两万正面进攻,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骑兵一万侧翼配合,征讨吐谷浑。”
李靖眉头紧皱,隐隐觉得有些不妥,见侯君集面色阴沉不发一言,也便没有开口。
下朝之后,房玄龄有些不解:“药师,我见你欲言又止,不知何意啊?”
李靖左右望望,叹了口气:“吐谷浑地势极其特殊,且纵深过大,我担心陛下让侯君集领军,其独领一军尚可,若统领全军必败。
段志玄与樊兴两路出击,吐谷浑喜采用游击战术,若二人不能围而歼之,则亦会无功而返。”
房玄龄还欲再问,李靖摇摇头道:“我知玄龄想问我为何不道出想法,东突厥方灭,陛下如今气势正盛,
相劝无用,得经历几次挫折,陛下方能醒转,只希望志玄能全身而退。
正则先前的布局我如今方才明悟,他早已预料会有此战,才有契苾何力的西突厥之行,老夫觉得日后定有大用。”
-----------------
云中,唐军加大了训练强度,提高了伙食标准,士兵们每日挥汗如雨,却感到无比的兴奋。
秦浩尤其关注招募的突厥人部队,将自己三百精兵分散进队伍中担任各阶军官。
边防的唐军看着都护往死里练这些突厥人,纷纷窃窃私语,以为都护嫌弃这些突厥人太过能吃,所以才生了这么大的怨气。
马汉心中藏着秘密导致总是失眠,终是将心中猜测告诉了王朝之后才得以解脱,王朝则是早有准备,只默默的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李君羡带着李世民的期待踏上了去往陇右的征程,刚一到达指定地点,便接到了段志玄的军令,立刻率军向青海湖之南挺进。
一路上却只遇到了几小股溃敌,根本寻不到吐谷浑的大军,无奈之下只得原地扎营,令信兵如实上报,又派出斥侯搜索敌军的动向。
段志玄、樊兴兵分两路一路追击,一路侧翼拦截,伏允则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根本不与之接战,双方似是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
十月初,偶然之机,契苾何力终于预判对了伏允退却的路线,樊兴提早埋伏于前,双方展开一番焦灼的对战。
段志玄迅速出兵,前后夹击,三万大军憋了几个月的怨气,气势犹如猛虎下山,
伏允见势不妙果断从侧面逃逸,唐军又紧追八百余里,距青海湖三十里时无奈停下了追击的脚步。
此番三个月的征伐收获甚微,唐军也被这种战法搞得精疲力尽,奏报传到长安,李世民神情有些凝重,忙召李靖前来商议。
“陛下,吐谷浑地势复杂,段志玄、樊兴兵力不多,又不适应吐谷浑的战术,因此未能形成有效的包围,
战线拉长则我军粮草供应困难,机动不足故而导致处处被动,好在虽未能歼敌有生力量,战况亦不算太差。
另外需提防唐军懈怠或撤军时,吐谷浑会再度侵扰,此种游击战法在这种地势下颇为头疼,不下大决心恐难给予沉重打击。”
李世民深以为然开口询问:“药师可有良策?”
李靖思索片刻摇了摇头:“需以唐军与突厥部众结合组成大军,突厥人对草原沙漠的地形更为熟悉,利用迂回包抄,随机应变,
臣不在战场亦无法预判战机,说得再多也终究是纸上谈兵。”
李世民眉头紧锁:“药师觉得何人可以领军?”
李靖沉思良久,摇了摇头:“臣倒是有一人选,但恐其不能服众。”
李世民眼前一亮,旋即叹道:“若是正则还是算了,他太过年轻,在军中威望不足,恐难协调各路大军。
况朕不能太过冒险,此战目标不仅是军事胜利,还需震慑西域诸国,
伏允这种战法比之颉利还不好对付,根本不与你交敌,一直后退又打伏击,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只是可惜懋公脱不开身......”
见李靖没有接茬,无奈叹了口气,手指在御案之上反复敲击,
“高福,传旨,段志玄迁右卫大将军,改封褒国公,调任金州刺史?,派李大亮调任凉州都督。
令段志玄、樊兴缓缓退往州城,若伏允追击,命李君羡趁势发起突袭。”
李靖赞许地表示认可:“陛下此计甚是稳妥,若伏允胆怯,则可安然退兵,若伏允上当,便可收获战果,远胜于一味的盲目追击。”
听完宣读的圣旨,段志玄有些郁闷,被伏允这个狗东西溜了几个月,心中也是颇为无奈,下令樊兴与自己合兵一处,向鄯州方向缓缓退去。
葛米伦觉得机不可失,立即向伏允进言追击,伏允得意大笑欣然应允,亲率轻骑沿青海之南一路猛追,
不想行到悬水镇时被李君羡打了个伏击,劫掠的两万余头牛马又重新失去。
见势不妙伏允调头就跑,李君羡孤军一支未敢追击,只得带着得来的战利品,退回了鄯州。
十二月初,以为伏允认怂的李世民正有些沾沾自喜,高福走进殿中,不合时宜的开口禀报。
“陛下,伏允再次侵犯凉州,并一路押着赵德楷散布谣言,说唐军不守信诺,甚是嚣张。”
李世民将战报轻轻放下,脸现愁云,脑海中浮现出了秦浩的影子,随即摇了摇头,喃喃自语,
“正则太过年轻,确难服众,此为险棋!千里?缺乏全局战略,亦不适合!可药师,唉......”
立政殿,夫妻二人一番缠绵,见李世民有些郁郁寡欢,长孙有些委屈:“二郎,若是不喜臣妾这里,也不必总来臣妾的寝宫,去杨妃那里吧!”
李世民苦笑一声:“观音婢,你误会了朕,朕今日状态不佳,是苦恼没有合适的领兵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