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蝉动》最新章节。
苏北第四军驻地,保卫干事将几份标着绝密字样的文件递了出去:“司令员,这些是电讯科的人员档案。”
“说说大概情况。”司令员接过档案边看边说道。
保卫干事闻言微微挺身:“电讯科现有人员14名,除了房子成,还有报务员六名,译电员两名,机要员和通讯参谋各一名,技术员三名。”
“其中译电员、机要员、通讯参谋是南方留守部队的老同志,技术员和报务员则是抗大华中总分校分配的学员。”
听到抗大华中总分校这几个字,司令员翻看文件的动作一顿,目光中流露出些许忧色。
根据山城代表处提供的情报,社会部认为策反房子成的日谍很可能藏身在电讯科。
要是日谍真的出自抗大华中总分校,后果比电讯科被渗透还危险。
抗大华中总分校有学员1500人,学员毕业后有的成为了基层部队的指挥员,有的成为了指导员,有的从事技术工作,人员遍及第四军和周边几个根据地。
如果这些学员出了问题,整个华中的抗日组织都将面临威胁,必须尽快找出电讯科的鼹鼠,再顺藤摸瓜一举扫清潜伏己方队伍的日谍。
想到这里,司令员连档案都不看了,直接问保卫干事:“以你的经验,日谍有机会对抗大分校下手吗?”
保卫干事沉思片刻给出了回答,抗大华中总分校有4个大队,即第一军事大队,第二政治大队,第三知识青年大队,第四女生大队。
其中,军事大队和政治大队的学员均是各部队推荐、选拔的尖子,经过多次政审,被日本人渗透的可能性不大。
至于知识青年大队、女生大队,人员背景较为复杂。既有从海外、沪上、苏北及皖东地区招来的青年学生,爱国华侨;也有已经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和进步青年。
而第四军电讯科的报务员、技术员恰恰是第三、第四大队的学员,所以确实有被渗透的风险。
司令员的表情更加严肃,他找出报务员、技术员的档案细细查看,发现保卫部门已经对这几人进行了详细调查。
【报务员汤若敏,女,28岁,沪上人,左派报社记者,家人在淞沪会战时遇难,后经当地地下党组织推荐入学】
【报务员邱芳,女,25岁,淡马锡华人,教会学校学生,家中在马来亚经营橡胶种植园,目前家人去向不明,由海外华侨推荐入学】
【报务员范宏,男,26岁,皖省第四高等中学毕业,商人家庭出身,全家被日本人杀害,独自前往江北投奔第四军】
【技术员伍九安,男,20岁,菲律宾华人,大学肄业,父亲是美国商行襄理,日军进攻菲律宾后与家人失散,接受了华侨组织的资助来华参加第四军】
【技术员雷勇,男,17岁,沪上电材商店伙计,孤儿,因目睹日本人杀害店主愤而投军】
一共五个人,家庭背景,出生地,参军理由各有不同。
司令员一时间有些头大,光凭第四军的能力无法对这些人进行进一步的甄别,像是来自海外的邱芳和伍九安,第四军就鞭长莫及。
想了想,他决定分两步走,一面是基于现有资料,由保卫部门调查电讯科所有成员的经历、近期活动情况,一面请求上级支援。
当然,求援电文肯定不能从电讯科发出,甚至不能用华中根据地的电台发出,司令员对保卫干事下达了一条命令。
“我记得仓库里还有一部缴获的果党电台吧,请江南地下党的同志派报务员来根据地,启用备用密码本,与西北建立秘密联络。”
-----------------
又过了几日,位于山城的薛正约见左重,两人在老地方碰了头。
刚一见面,薛正就提出了请求:“左先生,听闻FIRC在海外颇有门路,贵局能否外调这两人的家庭近况?”
说完,他把邱芳和伍九安的资料推了过去,里面只有两人的基本信息,没有敏感内容。
左重用一根手指掀开资料,瞥了几眼后对薛正点点头:“没问题,三天后给你答复,别觉得慢,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估计还要找英国人帮忙。”
对于薛正知道FIRC这件事,左重一点都不意外,果党就没有秘密可言,特别是非军事机密,地下党用不了半天就能收到风。
对面,薛正笑了笑:“左先生哪里的话,三天时间已经很快了,感谢。”
“言重了,请。”左重举起茶杯,笑着跟对方客气了一句。
几分钟后,薛正匆匆走出茶馆,而左重依旧坐在椅子上没有起身,目光望着窗外不知在想什么,不一会宋明浩走过来低声汇报。
“副座,总部近一年的新人档案已经整理完毕,您看要不要抓人?”
“抓个P,先严密监视,这次要是再出问题,老宋啊,你就要准备去东北或者鬼子本土喽。”
宋明浩掏出手帕猛擦冷汗,脑袋点得飞快,心里把日谍骂了个狗血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