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河山

第76章 声声慢(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宋河山》最新章节。

王棣很是矛盾,因苏轼而起。

这位大文豪才情万丈,为人豁达豪迈,但一生颠沛、仕途多舛,人生境遇终是不圆满的。

而这一切与王安石密不可分。可以这么认为,苏轼的仕途起伏正好与王安石变法的成败相辅相成。

神宗时期,新政从无到有乃至雷厉风行展开,作为旧党的苏轼因反对变法太急而外放杭州通判、被贬黄州;神宗皇帝殡天、王安石去世,高太后听政、司马光拜相,尽废新法,新党干将或去或贬,旧党人马入政朝堂,苏轼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待他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乃知杭州;元佑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六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绍圣四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虽然大宋朝在华夏历史上的“国土面积”羞于启齿,但与唐代一样,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涌现出大量影响深远的文学、艺术创作以及许多为后世所称道的文学家、艺术家。从范仲淹、欧阳修到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唐宋八大家”占了六人,更有数不尽的词人留下名篇无数。是时,星光璀璨,百花齐放。

只是,文人固有相亲,更有相轻。所谓“新旧党争”,所谓“元佑更化”,说到底既是政治理念相悖,又何尝不是文人之间的“争风吃醋”?

苏轼的仕途因王安石而跌宕起伏,王安石又何尝不是因旧党的围追堵截而使得变法之路一波三折?文人之争虽未见刀光剑影,却更为云谲波诡。

但王、苏皆是谠言直声、胸怀坦荡的正人君子,虽曾针锋相对,却终究一笑泯恩仇。

穿越之前的王棣,是个文学迷,也勉强算是文字工作者,尤其喜好宋词,很是诵读了多篇名作。制词大家如大小晏、李后主、柳三变、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夔等的名篇更是熟读多遍,最推崇的便是东坡居士。

苏轼此人,尽管在仕途中没有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但并没有因为自己人生的跌宕起伏而就此消沉,反而乐在其中,拥有豁达的胸襟,展现出其豪迈慷慨和与众不同的气质。

文为心声,从他的文章中不难看出,这是个率真孤傲、豁达洒脱之人。也唯有如此,词坛方能留下多篇不朽之作。

他敬苏轼之才华无双,自也希望其有幸福美满的人生,至少能避免流放儋州之苦。

他不知道蝴蝶效应能对这个时空产生怎样的影响,又或许这本就是平行宇宙的某个位面,与原本的时空纵横交错,却互不影响?!

但,或许是能做些什么的,唯求心安。

至少就目前来看,已是有了不同于原本的历史轨迹。既如此,顺心意而为之吧。

此次杭州涝害固然损失惨重,后续进展却是不错。

期间的民乱被及时有效地控制,貌似消弭于无形。

灾民因灾后重建的如火如荼的进行而不至于人心惶惶,吃饭穿衣住房,始终是国人的追求,有了安身立命之处,大抵是不再思变的。

另外,“社仓”一事也提上了日程。

灾前,王棣在苏轼面前粗粗谈了谈“社仓”。

社仓,即义仓,但王棣口中的“社仓”并不等同于以往的社仓,二者有着本质之别。

隋代长孙平倡设义仓时即立仓于乡社。《隋书·食货志》:“劝课出粟及麦,于当社造仓窑贮之。即委社司,执帐检校。”此类设仓于社,并由社司管理的义仓就是后代的社仓。时社仓、义仓无别。唐贞观二年,戴胄奏请仿隋制,并正式以“社仓”命名,但实际上大多设于郡、县。宋代亦有义仓设于乡社者,亦称社仓。诏各地乡村立社仓,市镇立义仓。

此时的社仓也好,义仓也罢,皆为民营,效果远不如常平仓,聊胜于无罢了。

先前,高俅曾建言道:“可借常平仓或富人粮于乡社设仓,责富户主持,由都社首、保正及在乡士大夫协同办理。至于收息可集思广益,理出个切实可行的章程……”

这,与百年后朱熹创导的路数已是高度吻合了,王棣不由得又高看了高俅几分。

在原本那个时空,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建宁府大饥。当时在崇安开耀乡的朱熹,同乡绅刘如愚向知府借常平米六百石赈贷饥民。贷米在冬天归还,收息二成,小歉利息减半,大饥全免。计划待息米相当于原本十倍时不再收息,每石只收耗米三升。后来归还了政府的常平米,至淳熙八年已积有社仓米三千一百石。这一年朱熹将《社仓事目》上奏,孝宗“颁其法于四方”,予以推广。在福建路的建阳、光泽,两浙路的金华、宜兴,江南西路的南城、萍乡,荆湖南路的长沙等县都建立了社仓。在建仓地区,数十年间“人无菜色,里无嚣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熹分析社仓和义仓的区别,一在乡间,一在州县;一由民办(由“乡人士君子”主持),一由官办。义仓受益的是“市井游惰辈”,而且官吏“避事畏法”,不敢发粮救济饥民,粮食长期封闭直至化为尘土。他还分析了社仓收息同王安石青苗法的区别,其中提到青苗法通过钱、粮的折算增加了实际利率,为经办官吏的营私舞弊提供了有利条件。

嘉定十五年,真德秀以湖南安抚使知潭州,仿朱熹办法在十二县置社仓一百所,上奏后得到宁宗的批准。理宗时还有人创建新仓。但社仓在实行中也产生一些问题,如摊派粮食,只贷给有田之家,民困于纳息等。

王棣深知其中之弊,沉吟着说:“此议虽好,初期大抵效果显着,但长此以往必不可行。”

苏轼忙问其故。

王棣答道:“恐非蠧于官吏,而蠧于豪家。”

众皆不语,若有所思。

人心多贪,若是掌管社仓的豪户起了私心,定然无益于民。

但社仓之法又确是诱惑多多,究竟有些难以割舍。问题在于如何规避其中弊端呢?

王棣心知社仓之弊难以根除,但仍是有法子尽量不使其走上“邪路”的。

他整理思路,剖析社仓法要想真正发挥好作用,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推行社仓法离不开国家,必须保证国家不将社仓粮移作它用;二是不强迫借贷,不强迫还贷。这实际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官方办事,总是要讲政绩的。要见政绩,难免要有考核,难免要加入强制。贷者本应是穷困者,既是穷困者,到期不能还是难免的,到期不还的人多了,仓储就会越来越少,直至完全没有。这样,不加强制又几乎不可能。三是官必须是好官、主管的无官吏人必须是家境富裕而又品质高尚的人。这个要求也是难以达到的。如果官员有私心或者主管人有私心,如同上述是想借机盘剥百姓揩油水的人,社仓就会变味。

这一番长篇大论让苏轼等人陷入了沉思,大致是认同了王棣之言。

王棣趁热打铁,侃侃而谈:“社仓可为官督民办,即由地方官劝谕本乡之士民捐输。如准富民能捐谷五石者,免本身一年杂项差徭。有多捐一倍、二倍者,照数按年递免。超过四十石者,分别由州县奖给匾额,捐至二百五十石者,咨吏部给予‘义民’顶戴,照未入流冠带荣身。凡给匾额之民家,永免差役。仓米于春季支借,秋成还仓。遇灾荒则赈恤本地贫民。设正、副社长司其出纳,地方吏胥不得干预,但地方官有权稽查、监督……”

在那个时空,社仓之法几经变革停更,直至清末方消失。王棣采用的是清康熙五十四年的社仓法,虽有官方色彩,却是民办之仓,既杜绝了贪官污吏在其中上下其手,又尽可能避免主管之人从中牟利。

这种手法便是不懂经济官术的李格非也是频频颔首,更毋论是宦海沉浮的苏轼及精擅钻营的高俅了。

这套方案无疑是最完善的,当然,只是相对而言。

至少苏轼是高度认同并几乎全盘采用,朝廷的诏令很快下达,其中多有褒扬,深以为可“为国分忧解难、造福黎民百姓”,令以杭州一地试行之,而后可推行全国。

为官一地造福一方,此乃苏轼之所求,自是大力推行,这二日已有眉目。

杭州富庶,商贾云集,苏太守劝捐以建社仓,每捐粮几何可得相应褒奖,于豪商而言,乃是为己正名之举,怎不踊跃参与?那些个此前牟夺灾祸不义之财的粮商更是唯恐落人之后,不捐则已,动辄便是大手笔。

太守大人欣慰之余,不由苦笑:这些个奸商啊,倒是晓得趋避祸患,一时间不好拿他们开刀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那年那景那些人
那年那景那些人
兴盛强国败的莫名其妙,山河破碎,万民遥遥望北。外敌再犯,是谁热血未凉,纵身报国?又有谁与虎谋皮,在背后伺机而动?隐姓埋名离开战场的阵前小卒再投军去:“我这一生没有什么最想做,如果有,就是宰北招蛮子!一夜间从富商成首富的薛老家主,不惜散尽家财:“商亦有国。被君王抛弃的大将军九死一生,踏骨再登青云:“我想让大景的天,又再晴朗。有钱有兵,朝廷南安,宣有功之臣归京受赏。民心所向的大将军一睁眼,身上多
团灭发动机
哪吒:师尊,你又想逃去哪?
哪吒:师尊,你又想逃去哪?
靠剧透改天命,宅女师父杀疯了黎瑶,现实世界的顶级游戏宅女,刚刚通关了结果直接穿越到了哪吒的世界!不但成了天尊的亲传弟子,太乙真人的小师妹,开局就被天尊派去收哪吒为徒?!初见,他冷哼:“凭什么让我拜你为师?她早就剧透了他的成长路线,一巴掌拍过去——“现在服了吗?哪吒:……这个师父,好像不一般。她意外得知,黑悟空是这个世界的终极反派,将屠戮众神!她知道哪吒的未来结局,知道敖丙的悲剧宿命,甚至知道黑
迷你白龙马
名柯:开局捡到小哀,独宠她一人
名柯:开局捡到小哀,独宠她一人
关于名柯:开局捡到小哀,独宠她一人:注释:为了本小说的内容不会崩塌,所以不会有剧场版!不会有魔法!因为柯南的剧场版太扯淡了!介意的慎入!我叫林安,五年前穿越到了这个世界,获得了首富系统,在我花了三年时间完成任务,成为了华国首富,黑道一把手之后,系统就消失了。在一次前往日本和山口组首领谈完会议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穿越的是的世界!嘿嘿,小哀我来了~(~ ̄▽ ̄)~!————————我叫灰原哀,原名
心跳旋律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关于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个铮铮铁骨的汉人王朝,朱雄英的早逝对明朝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去世后,朱标一系的继承人空悬,使得朱允炆与朱允熥成为皇位继承人的候选人,最终朱元璋选择朱允炆为皇太孙。而朱允炆即位后的削藩政策引发了靖难之役。若朱雄英未早逝,以他的身份和地位,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极大,或许能够避免明朝初年的这场内乱,朱雄英作为嫡长孙,继承权无可置疑,无需急于削藩,可采取更稳健的
西风山鬼九千七
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
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
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御末年,匪徒横行,苛税如刀。萧辰从虎口捡回一命,却背上了三十两银子的阎王债。县衙悬赏二十两屠虎,员外逼纳娇妻为妾,猎弓朽烂,米缸见底。他握紧手中豁口的柴刀,冷笑一声。——这世道,猛虎在深山,更大的虎却在庙堂。从猎虎到猎天下,从寒门到开国帝。一柄精钢刀劈开东沟村的晨雾,也劈开了八百年皇朝的铁幕。“他们说猎户不配争天下?”“待我黄袍加身时,且看这万里山河,尽是猎场!”
几两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