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河山

第113章 秋霁(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宋河山》最新章节。

“范祖禹……”王棣默默的念了念这个名字。饶是他前世对唐宋历史极为痴迷,也不可能记得住数以万计的众多官员,不过对这范祖禹倒是知晓一二。

范祖禹,字梦得,成都华阳人,武周丞相范履冰十四代孙。其乃着名史学家,“三范修史”之一。

所谓“三范修史”,三范为北宋着名学者范镇、范祖禹、范冲三人,为范家三代人,范祖禹是范镇侄孙,范冲是范祖禹长子。三人为宋代着名史学家。曾先后纂修《仁宗实录》、《起居注》、《新唐书》、《神宗实录》、《唐鉴》等书。

王棣脑子里飘过数行字:“少孤,闭门读书,所交皆一时闻人。举进士甲科。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王安石尤爱重之,范祖禹却不往谒见。书成,司马光荐为秘书省正字……”

不曾想,这位“不事进取”的官场小白却是入了礼部“屈就”了员外郎一职,更为重要的是“王安石尤爱重之,范祖禹却不往谒见”这句,显然他是反对变法新政的。

“范员外郎,我是信你不会公报私仇的哦……”王棣心中嘀咕。

不一会儿,那门子小跑着出来:“范员外郎恰好有暇,诸位贤生请随小的前去。”

王棣拍拍门子的肩膀,温声道:“有劳了。”另一只手不着痕迹地递过去一锭银子。

门子袖子一抖,施展出独家绝学“无影手”,脸上的笑容愈发的真诚,且多了一丝恰到好处的谄媚。

王棣显然是多虑了,登记备案,发放考凭,范员外郎认认真真的走完所有程序,并无丝毫刁难找茬,甚至还极其难得的在嘱咐了该注意的事项后,与几人聊了一会儿。

出了衙厅,王棣很是讶异:不应该啊,以直报怨么?这才是真正的文人君子该有的态度。

王旉轻轻咳了声:“梦得先生与四伯父相交经年,乃是好友。”

王棣愣了愣,醒觉“四伯父”便是王安石的大弟王安国。这倒不怪他后知后觉,他“出生”时王安国已魂归天国,缘铿一面哪。

王安国与范祖禹交好?确是极有可能的,咱们这位老王同学可是与三兄唱对台戏的,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嘛……

简单的说说王安国此人,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着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熙宁元年经大臣--三司使韩绮举荐,经神宗召试,赐进士及第,任西京国子监教授,教授西京国子。此时王安国已四十一岁,才从布衣入仕。

因他是王安石胞弟,熙宁四年任满回京,神宗召见,询问外界对王安石变法的反映。王安国对王安石变法不甚理解,颇有微词,直说道:“恨之人不明,聚敛太急耳”!。这与神宗的想法相悖,神宗不悦,未予重用,只授予崇文院校书,后改为着作佐郎秘阁校理,世称王校理。

王安国对变法由不理解到反对,因而对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吕惠卿和曾布也很有意见,当王安石劝他少沉溺于吹笛时,他则要其兄远小人。吕惠卿对此非常气愤,熙宁七年,趁王安石罢相,他任参知政事之机,借郑侠以《流民图》反对新法下狱事,认为王安国与郑侠属同党,削职放归乡里,“天下之人皆以为冤”。不久,朝廷决定再次起用他时,他却不幸因病亡故。熙宁七年八月卒,年四十七。

异类么?都说长兄为父,王安石虽非长兄,但也是三兄啊,你王安国倒好,处处拆兄长的台啊,这简直比挖朋友的墙角抢闺蜜的男朋友还要扎心。还有王安礼,一个两个的都不省心,就不能兄友弟悌阖家欢乐?即便不能如苏轼、苏辙那般兄弟情深,也不必直愣愣的站在对立面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吧?

可转念一想,嗬,古人真会玩呐。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筐里嘛,多方押注才是正理,指定不会亏呀。这一套玩的最溜的当属诸葛亮兄弟仨——诸葛亮跟随了刘备,诸葛瑾投靠了孙吴势力最终也坐的大将军位置,诸葛诞在魏国也做了不小的官。

三国时期非常看重出身世家,袁绍四世三公的显赫世家,这也就是为什么刘备刚出现时非要套个西汉中山靖王的后代,而且一般世家不会把所有筹码都压到一方势力上,这样可以避免整个家族全部覆灭的情况出现。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如果三人同时侍奉一位君主,君主为了王权不会让其三人同朝为官,必然会打压两人,只保留一人。

可王安石兄弟此举就似是东施效颦了,人家诸葛兄弟哥仨在不同的阵营里,但是他们都是忠心耿耿,没有互相勾结,见面时依旧兄弟相待。王氏兄弟呢?政见不合就差反目成仇了。当然,兄弟阋墙的最着名例子莫过于后世的周氏兄弟。

当然,兄弟不和只是因政见相左而致,与人品无关,否则王安国也不会举荐范祖禹至乃兄王安石处了。

不过,这范同志倒还真是不阿权贵、清正耿直啊,王安石当权时他倍受排挤,到了旧党专政仍是升迁乏术,多年厮混仍只是从六品的左司员外郎,扎不扎心?郁不郁闷?

倒未见得啊,老范表现的甘之如饴。也对,搞学术的人不贪恋权位,也做不好高官。

王棣胡乱想着,险些与人撞到一起,幸是反应够机敏,侧身让了让,方未出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
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
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御末年,匪徒横行,苛税如刀。萧辰从虎口捡回一命,却背上了三十两银子的阎王债。县衙悬赏二十两屠虎,员外逼纳娇妻为妾,猎弓朽烂,米缸见底。他握紧手中豁口的柴刀,冷笑一声。——这世道,猛虎在深山,更大的虎却在庙堂。从猎虎到猎天下,从寒门到开国帝。一柄精钢刀劈开东沟村的晨雾,也劈开了八百年皇朝的铁幕。“他们说猎户不配争天下?”“待我黄袍加身时,且看这万里山河,尽是猎场!”
几两碎银
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关于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太孙朱雄英病重,魂穿未来十年,带着现代的知识王者归来朱元璋:大孙,别当皇太孙了,当皇帝吧,咱当太上皇朱雄英: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生产队的驴都没有皇帝那没累,我爹就是这么被你累死的。朱雄英:要我当皇帝也行,你来给我打下手,我要摸鱼。朱元璋:行行行,都依你,其他事情可以放放,先把婚事定了吧……朱雄英:……且看魂穿现代的朱雄英回到古代愉快的称霸还要摸鱼的人生。
触摸黑白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关于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个铮铮铁骨的汉人王朝,朱雄英的早逝对明朝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去世后,朱标一系的继承人空悬,使得朱允炆与朱允熥成为皇位继承人的候选人,最终朱元璋选择朱允炆为皇太孙。而朱允炆即位后的削藩政策引发了靖难之役。若朱雄英未早逝,以他的身份和地位,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极大,或许能够避免明朝初年的这场内乱,朱雄英作为嫡长孙,继承权无可置疑,无需急于削藩,可采取更稳健的
西风山鬼九千七
八部云河
八部云河
大道不存,人心崩坏,三生石裂,神魂不齐,轮回不转。亿年钟情,穿书历险,捡拾碎片,修补轮回,重建大道。
木虽榆
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
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
主角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太平天国,且看主角如何在晚清重振华夏。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看透世间百态,享受恣意人生。然后大踏步走进历史的滚滚洪流。
独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