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河山

第177章 琼台(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宋河山》最新章节。

三月初十,春暖花开,良辰吉日。

今日殿试,皇宫集英殿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开宝六年,翰林学士李昉知贡举,主持在东京贡院进行的全国会试。经过各场会试,共录取进士、各科及第者三十八人。其中有二人在召对时因“材质最陋,对问失次“而被黜落。落第进士徐士廉击登闻鼓,控告李昉“用情取舍“,要求殿试,以求公道。太祖下诏从落第者中选出一百九十五人和已中的三十六人,在讲武殿进行复试,由太祖亲自主持,结果又有一百二十七人及第,而原录取的人中又有十一人落选。张榜后,朝野大哗,李昉降职。这次科举案,成了殿试的发端。

开初,进士过省赴殿试,尚有被黜者,远方寒士,殿试下第,贫不能归,多有赴水死者。

仁宗得知后心有不忍,自此凡参加殿试者皆不点落,此举也被后世历朝所效仿。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可信度极高。

宋初的殿试,有末尾淘汰制。就是在殿试时排名最后的考生会被黜落。仁宗时,发生过一起举子因累举进士不第,便愤而投靠西夏,并帮助西夏攻打宋朝的事件。这位在数次殿试中都被黜落的举子叫张元,他自恃才高,负气倜傥,有纵横才,屡试不中后,愤而走西夏。当时正值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当政,且早有觊觎中原之意,元昊得张元后委以重任。当时与张元叛逃的还有另一吴姓书生——“华州有二生张、吴者,俱困场屋,薄游不得志,闻元昊有意窥中国,遂叛往,以策干之,元昊大悦,日尊宠用事,凡夏国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

在张吴的辅佐下,西夏国力大增,曾三次大败宋军,并有意夺取关中之地,攻占长安,但因宋军顽强抵抗,西夏军战败。张元当年的“走夏州”之事,给宋朝以极大震撼与教训,仁宗嘉佑二年,宋朝改革了当时科举进士中的殿试实行的末尾淘汰制,凡是进入殿试之人,一律录取,成绩只作为排名依据。

单以此论,张元之后的进士是得感激此人冲冠一怒的。

殿试只是一天,考一道策问题。

宋初承袭前朝旧制,殿试题为诗赋,太宗时又增加了策论的内容,但在实际评卷过程中,考官仍主要以诗赋的好坏来作为主要评判标准,策论好坏的重要度不高——

“进士先试策三道,次试论,次试诗赋,先考策论定去留,然后与诗赋通定高下。”

神宗始,用王安石推行变法,大力改革科举,取消了诗赋及明经诸科,增加进士科名额。殿试题从诗赋论改为策问一道,成为了后世效法的典范。

相比诗赋的浮华,策问就实在得多,可以让考生自由发表见解,针对国家现实进行思考,避免了死记硬背,也有利于统治者甄选出所需要的经世之才,顺应了科举考试趋成熟的必然要求。

殿试在辰时正开始,卯时正,新晋进士便齐聚皇宫城墙前,等待官家诏入大内集英殿。

千余名进士及诸科大宋日后的希望种子排成两列,浩浩荡荡。省元王棣与亚元马涓排在队首,挺胸收腹,傲然而立。

王棣第一次近距离观视大宋皇城,心下颇多感慨。

但凡大一统的中央王朝都会建造成金碧辉煌的宫殿来彰显身份、国力。秦朝有阿房宫、汉朝有未央宫、唐朝有大明宫,王棣去过明清两朝的故宫紫禁城,眼前这大宋皇宫确是够寒酸的,平淡无奇。

皇宫规模很一般,周回仅五里。所谓的“周回五里”指的是周长五里,要知道唐朝的大明宫,周长最少也达到十五里。而且宋朝的“宫城周回五里”指的还是皇城,皇城之内还有宫城,而大明宫的的周长十五里指的可是宫城。两相比较之下,宋朝的皇宫简直就是“四合院”。

这样的宫闱建造跟宋朝的经济实力可以说是背道而驰。要知道宋朝的经济在封建王朝当中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发动的商品经济、海外贸易经济为宋朝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其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二成左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按道理来说,在这种发达经济的支撑下,宋朝的皇宫就算不像大明宫那么磅礴大气,也不至于如此“小家碧玉”。

实际上,宋朝皇宫“小家碧玉”是有原因的。所有的宋朝皇帝都算比较平庸,除了宋真宗好大喜功去泰山封禅外,大部分皇帝的规规矩矩、本本分分的处理国家政务,没有特意的去追求物资的享受。

再加上宋朝建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一直在思考如何汲取前代教训使江山社稷得以永固,感怀前朝百姓因收到剥削压迫而最终奋起反抗,遂下令命人刻了一座石碑,立在太庙寝殿的一间密室里,平时遮蔽得很严,任何人不得进入,只有太庙四季祭祀和新天子即位时,这间密室才能打开,届时天子在一名不识字的宦官引领下进入,别人都不知道碑上刻的是什么。

呃,作为开挂的王棣知道那座石碑上刻的是:“保全柴氏子孙,不杀士大夫,不加农田之赋。”

也正因为“不加农田之赋”,所以宋朝治国也秉承着“勤俭持家”的原则,尽量不去增加百姓的负担,自然而然就减少了修建宫殿的频率。

当然这三句话更多的是要表达赵氏皇族对前朝皇室、对士大夫、对农民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之心,可不是口头说一下。事实上,在宋太宗继位后感怀皇宫太小,想要扩大皇宫的规模。当即找来了工程师傅,连图纸都画出来了,可是在马上就要施工的时候,却碰到一个难题,那就是拆迁。为了顺利修建皇宫,赵光义派出了许多说客去做周边农民/市民的思想工作,希望皇宫附近的这些人家迁走,但最终落得一个“居民多不欲徙”,赵光义只好放弃了扩建计划的结果。

还有就是但凡朝廷因故要拆一些房屋,如果这些房子都租出去了,所以在制定补偿标准时不仅考虑了对房屋主人进行补偿,对租房人也给予了补偿,但即使如此,仍有人提出标准不够高,朝廷于是再行审核,稍与添给,最后提高了补偿标准,并增加了一笔搬家费,才妥善处理了这件事。

大宋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敬畏之心、怜悯之心可见一斑。

王棣虽未进过大内,却也知道此间格局。

大宋皇宫是仿洛阳宫殿格式,在五代旧宫的基础上建造的。皇宫正殿叫大庆殿,是举行大典重大仪式的地方,大庆殿北侧是紫宸殿,是皇帝视朝的前殿,乃是朝会典礼完成时接受使节的地方。大庆殿西是垂拱殿,是皇帝平日听政的地方,相当于书房、客厅。紫宸、垂拱之间的文德殿是皇上下朝小憩的地方,还有集英殿,升平楼等。后宫规模不大,池阁亭台却是有的,以供后妃们娱乐。

辰时初,宦官尖锐的声音将王棣从神游太虚中拉了回来:“皇上有旨,诏令新科进士入集英殿。”

众进士鱼贯而入,井然有序,途中目不斜视,缄口不言。

皇宫礼仪繁多,有诸多禁忌避讳,自有殿中侍御史提前告知注意事宜,以免尊前失礼。

殿中侍御史虽只是正七品官,但职掌言事,分纠大朝会及朔、望、六参官班序,身份尊贵,可是轻易得罪不起。

这位殿中侍御史,王棣在苏辙府上曾与其有过一面之缘。

此人叫做韩川,字元伯,陕州人,元丰八年乙丑科焦蹈榜进士及第,授开封府推官。元佑元年以荐为监察御史,极论市易之害。元佑四年升任殿中侍御史。

说起元丰八年科试的故事,且有一桩事故。是年贡举,户部尚书权知贡举,众贤等寓贡院,焦蹈也在其中。四更夜时,火灾起,陈之方、马希孟皆焚死。其后择地另考,焦蹈为魁。曾有谚语:“不因南省火,安得状元焦。”

据传,姑苏有一盲者,能揣骨听声,为人算命。发榜之日,盲者嗟惋不已,有人询问焦蹈之命,并问仕途如何。盲者答:“不能食禄,安问官职也?”众人皆惊曰:“已为大魁,安得无官职,盲者之言必谬。”但不久,自京师来人道:“揭榜六日后,焦蹈死矣。”

这位状元公焦蹈可够悲催的,他通经史百家,四次首列乡荐,却均落落无为。元丰八年,试前南宫火起,由礼部改试日期,在考中进士四百六十人中,名列第一,却在中状元后第七天,未授官病卒。

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焦状元乐极生悲,魂归天国。此科进士入仕数年,混的好的也只寥寥数人,如榜眼刘逵,调任越州观察判官,后奉召入京,历任太学、太常博士,礼部、考功员外郎,去年任国子司业。再有一个便是这韩川韩侍御史了。

只见此君目如鹰隼,手里拿一本小册子,谁个殿前失礼便记上黑名单,便是丞相也是一般。

这算是大宋王朝权力最大的纪律委员了,可不敢让他盯上。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永历十三年,大明到了覆灭的最后关头。朱由榔睁开双眼,满朝奸佞,十面追兵,谁说我是逃跑皇帝?看我怎么战云南、定南洋驱鞑虏、拓边疆拳打吴三桂、脚踢尚可喜生擒洪承畴、福临当球踢让你们看看什么叫21世纪的降维打击!
黑咖啡少糖
出海两年半我直接无敌
出海两年半我直接无敌
「穿越+无系统+双果实+拯救艾斯+二极管勿入」前期原着内容较多…正在做化学实验的大学生罗杰突然穿越了,他来到了海贼王的世界,并继承了刚刚出海的路飞的一切。…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这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为了实现理想,他们要么努力变强拼尽全力,要么阴险狡诈无所不用其极…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世界,海军和海贼之间的矛盾,海军内部的矛盾,海贼当中的矛盾,天龙人和普通民众的矛盾…在穿越
梦四海
梦回真新镇
梦回真新镇
关于梦回真新镇:本书不会出现钛金化,不会有朱紫的任何精灵,因为本人觉得朱紫既垃圾又恶心!剧情也是大致跟着原着走,可能会加入少许漫画元素,基本设定也是动漫设定,不过,战斗环节会加入一些游戏设定,也会对原着做出一些修改。有些精灵在本书中也可以学会一些游戏中不能学会但动漫里可以学的技能,例于喷火龙可以自然学会雷电拳。并且,本书对于有些人物和精灵有着强烈的个人偏见,不止狗毫会被爆锤,有些人气角色和精灵也
S大摆
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
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
关于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在原神中变成迪迦奥特曼)(无女主)当黑暗降临时,总有一道曙光照耀着大地,黑暗过后终是黎明.........圆光古是个中二少年,同时也是一个特摄迷,和游戏迷,试问谁不想成为迪迦,拯救世界呢?在一次偶然的遭遇中,圆光古穿越到原神的世界中,可这个原神却有点不正常...“拜托,这是原神啊!这是提瓦特啊!迪迦里面的金字塔怎么会在这里啊?圆光古苏醒就看见了面前巨大的金字塔吐
又摸鱼的一天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关于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尤清之嫁进宁国府,丈夫贾珍胡作非为,小姑子惜春养在荣国府,便宜儿子贾蓉也是一摊烂泥。可惜尤清之家世浅薄不能挟制丈夫。整治宁国府,还得把出家的贾敬请回来。还好贾敬给力。儿子出去得罪人,打!儿子出言不逊,打!实在不行了,老子就给你下毒,免得你出去惹祸。公公给力,尤清之专注养娃,扳正贾蓉,抱回惜春。没想到回金陵还能有机会搞事业。尤清之在红楼梦中越过越好了。至于荣国府,看你跟
李九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