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河山

第205章 犯花(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宋河山》最新章节。

据秦敏学陈述,此次械斗虽然发生在潘店,但潘家却是未参与其中的,所谓的朝贡份额之争只是那些个散户。

花?之贡,潘家占了八成,这是固定了的,剩余两成则由另外十几家散户自行约定分配,每年都有所不同。

王棣插了句:“这贡品不是向来都由一家供应的吗?怎地花?有十余家贡商?”

“盖因潘家念乡邻之谊,不欲一家独大。”秦敏学赞叹一声,说道:“本地丝绸之家数千户,以此营生的近十万人。花?、平?、绵?三大贡品,凡沾贡字必然获利多多,一些织户便主动投靠贡商,无非是吃肉喝汤的区分。”

对本县这些事情原委,秦敏学知之甚祥,娓娓道来:“原本这花?贡商只潘家一家,但潘家言道当造福乡梓,要领着乡亲共同致富,遂拿出两成份额给其他散户。但有一条,贡品必须依照潘家的标准。如此一来,虽然说贡商有十多家,但标准是统一的,贡品亦是一致的。”

顿了顿,他难得露出笑意:“这种事,并不违规,只要贡品没问题那便一切都没问题。潘家,在本地的声名因而大涨,算是丝户的龙头老大。”

王棣沉吟着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潘家能做到这一步,委实难得,掌有本行话语权理所应当。”

他不解道:“那些散户又因何事闹将开来?都是合作伙伴,喊打喊杀的,何以至此?”

秦敏学慢慢解释:“两成份额十几家织户分派其实也没多少,获利不多,关键的是贡商这个资格。很简单的道理,能上贡皇家的必是一等一的上品。一分价钱一分货嘛,东西好价钱高。这么说吧,即便是两家差不多的东西,贡品的价格一定远高于非贡品。所以,就为了这两成的花?贡品名额,也是有很多织户抢的头破血流。”

王棣点头表示同意:“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秦敏学看王棣一眼,深以为然:果然是状元,看问题的确透彻,直击核心本质。

“那十几家散户并非固定的,每年都有变化,为了竞争这个名头可没少出争端,只不过是今年更严重些。”

王棣点点头:“乡民争斗,可大可小,好在秦县丞处置及时妥当方未酿成大祸。”

秦敏学似乎犹觉后怕:“十几家散户纠集了近千乡民,若非潘家出面调解,县衙这些人手全拉去现场也是无法及时控制事态恶化的。”

王棣“嗯”了声,道:“有潘家这等肯担当的乡绅实乃元城之福,待有闲暇吾自当前去拜会拜会潘老爷子。”

新官上任三把火,王棣却是“火”不起来。

先前宗泽到任后明察暗访,并未发现元城有何异样不妥之处。王棣上任后这些日子亦是如此。本县主官空缺,卢主簿病休,秦县丞以一己之力将大小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这能力管理一县……太屈才了吧。

王棣总觉得哪里不对,尤其是见了秦县丞家的三郎之后。

三郎,又见三郎,真是三郎何其多也。

都在县衙大院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终得遇上。

秦三小郎君刚过了周年,粉雕玉琢的甚是可爱。聂、蔡二女一见便稀罕的不得了,待那婴孩咿咿呀呀的冲着人笑时,她们便再也矜持不住,争相去抱,在红扑扑的小脸蛋上左一口右一口的亲个没够。

这个时代的女子过了二十岁便算是老姑娘了,虽非人老珠黄,却也是大女难嫁了,见到正是逗乐的小孩,又哪有不喜爱的?

二女虽然脱了乐籍,名义上是“良民”,却终究身背污点,除非寻个老实巴交的乡农嫁了,是定然入不了大户做正妻的,要么就终身不嫁孑然到老。

情根深种亦非旦夕之事。

男欢女爱这种事无非有三。首先当然是“色”,不论男女总是好“色”的,形象出众之人予人的第一印象总是好的,让人下意识的便想亲近。其次是才,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幽默风趣,都是“才”,如鹤立鸡群,想不吸引人都难。再有便是“财”,腰缠万贯方能骑鹤下扬州,有钱固然不是万能的,没钱注定万万不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总结起来,便是“高富帅”或者“白富美”。

于聂、蔡二女而言,很不幸的是,这三点王棣恰好都有,再加上种种机缘巧合,竟是都将一颗芳心都系在了他身上,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幸运的是,良人绝非那种朝三暮四、始乱终弃之人,否则便不会美色当前坐怀不乱了。

其实,她们又哪里晓得倾慕着的这位郎君心里装着的是跨越千年的灵魂,娥皇女英、齐人之福这等好事自是有想过的,终究是……有贼心没贼胆,着实可恶呢。

对聂胜琼与蔡云英自是有情的,否则也不会假装糊涂不离不断了,反而是苏静嘉“深明大义”允了二女“进门”。只是妾室而已,也用不着明媒正娶,什么时候想“吃”便也“吃”了,换个称呼而已。

再者,王棣这具身体正是血气方刚,与苏静嘉成婚后仿似将一头上古猛兽放出了樊笼,食髓知味,百伐不倦。只不过甫上任这些日子劳心费神的,还真是忘了有这档子事。

看见那叫秦桧的,真是三郎相见分外眼红。

王棣眯了眯眼,按捺住想伸手去掐的心思,淡淡笑道:“这孩子……极具慧根,秦县丞可得花些心思好生培育,说不得便能长成参天大树。”

谁家的孩子不花心思培育?好像一个不好咱家三郎便会长成歪脖子树似的。秦敏学心下忿然,却是不好发作。他能感受到这位上官对自己的疏离甚至提防,百思不得其解,这些天表现的无懈可击呀,也尽量放低身段丢迎奉附合了,对方的反感却是从何而来?更让他愤怒的是王棣对自己最喜爱的三郎所流露出来的厌恶,这真真是不可理喻,欺人太甚。

秦敏学家门不显,其父靠着数亩薄田勉强供其读书,期间多亏有当地大户强氏慧眼识珠,常年资助其进学,且将家中小娘子妻之。其与强氏婚后育有二子秦彬、秦梓,但强家却家道中落,及其取中进士后更是连年丧亲,强氏也于四年前病殒。三年前,秦敏学续弦王氏,乃是一官宦家小娘子,婚后夫唱妇随、琴瑟和鸣,去年生下三郎秦桧。爱屋及乌,秦敏学极是喜爱家中三郎。而且秦桧学步、学语都早于同龄人,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慧,眼瞅着便会是“神童”,愈发让秦敏学视若珍宝。王棣对三郎的异样态度,着实是惹怒了秦敏学。

不就仗着家世显赫且结了一门好亲事吗,猖獗狂妄如斯,太目中无人了……护犊心切的秦敏学暗自咬牙,却也自动忽略了王棣的状元身份以及他种种妖孽般的表现。

王棣倒是不晓得自己无意中惹毛了自己的佐贰官。他非决绝之人,否则说不得便会狠下心来除了那祸国殃民之人。

又过了二日,县里的案件骤然间多了起来,一天便接了十几份案状。

附郭之县何以难为?与府衙同城,就在上官眼皮底下呆着,辖治一有风吹草动都隐瞒不得,一出差错便要倒霉。背锅侠嘛,抗压能力一定得是天赋异禀的。首先一条,积案是不能有的,得及时判决,还得能服众,能给上官给治下百姓一个圆满的交待。

摆上王棣案头的案状可非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亟待侦破的是一桩命案。

命案历来是影响最严重的案件,老百姓人心惶惶不说,上官更是死盯不放,限期破案是一定的。

也该王棣头痛,元城县不小,这么些年可鲜有命案发生,他一上任就遇上了,运气……真好。

案件发生在卢家庄,报案的是卢家庄的都保正卢成。

熙宁初,王安石变募兵而行保甲: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斡力者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一人为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选为众所服者为都保正,又以一人为之副。

卢家庄有六百多户近四千人,与潘店相仿,乃是元城大镇,卢姓超过六成,更是本县最大的宗族。

卢家庄,卢俊义,看样子又得去会会这位大名府英豪了。

玉麒麟运气不错,海捕文书到大名未多时,赦令也到了,便与燕青回了卢家庄。当然,深居简出的甚是低调。

至于宋江与吴用、李逵却不知是否回了郓城,余者并没什么,王棣对那黑脸宋三郎倒颇警觉,可不是安分守己的主啊。闹出了那么大的祸端,是回不去县衙做押司了,丁大有可是对宋公明恨的牙痒痒的。要知道,丁知县可是为此受了牵累,仕途再无升迁的可能。就算宋江遇赦,丁知县免不了要找找茬给他小鞋穿穿。县官不如现管,宋某人若回了郓城,日子可是不好过喽。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关于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尤清之嫁进宁国府,丈夫贾珍胡作非为,小姑子惜春养在荣国府,便宜儿子贾蓉也是一摊烂泥。可惜尤清之家世浅薄不能挟制丈夫。整治宁国府,还得把出家的贾敬请回来。还好贾敬给力。儿子出去得罪人,打!儿子出言不逊,打!实在不行了,老子就给你下毒,免得你出去惹祸。公公给力,尤清之专注养娃,扳正贾蓉,抱回惜春。没想到回金陵还能有机会搞事业。尤清之在红楼梦中越过越好了。至于荣国府,看你跟
李九戒
南疆少年走天下
南疆少年走天下
一个南疆小寨中的平凡少年陶小满,从没见过南疆外四大国的繁华世界,极其崇拜葬在南疆的程国远征大将军李草,梦想有一天能去到四大国开开眼界,更幻想着有一天能成为像李草一样伟大的将军。他神秘的爷爷从他会走路时就将毕生武学传授于他,他的命运也在这一招一式中注定与众不同。斩夜,破军刀法伴随着他成长,他的爷爷知道,终有一天他会踏上去四大国的路....他将带着南疆才有的蛮荒气息,书写属于他的故事。他将经历美好,
点桐一生
出海两年半我直接无敌
出海两年半我直接无敌
「穿越+无系统+双果实+拯救艾斯+二极管勿入」前期原着内容较多…正在做化学实验的大学生罗杰突然穿越了,他来到了海贼王的世界,并继承了刚刚出海的路飞的一切。…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这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为了实现理想,他们要么努力变强拼尽全力,要么阴险狡诈无所不用其极…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世界,海军和海贼之间的矛盾,海军内部的矛盾,海贼当中的矛盾,天龙人和普通民众的矛盾…在穿越
梦四海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永历十三年,大明到了覆灭的最后关头。朱由榔睁开双眼,满朝奸佞,十面追兵,谁说我是逃跑皇帝?看我怎么战云南、定南洋驱鞑虏、拓边疆拳打吴三桂、脚踢尚可喜生擒洪承畴、福临当球踢让你们看看什么叫21世纪的降维打击!
黑咖啡少糖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苏瑾并不知晓他刷的短视频会被投放到万朝的观众面前。于是,无数的上古、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皇帝、士大夫、官员、读书人乃至普通人,都将这每天固定时间就会播放的天幕当做了学习知识的老师或是茶余饭后的乐子,引起了各个朝代的许多原本不会发生的变化:朱棣:“让我看看是哪个兔崽子给我上的成祖的庙号!崇祯:“对、对就是那个,快点进去看啊,朱由检看着天幕上的一个的标题,急的直跺脚。当康熙看到庚子赔
江北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