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逃荒要命,我逃荒暴富遇美人

第112章 桃花村捐款(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别人逃荒要命,我逃荒暴富遇美人》最新章节。

这天晚上,正在吃晚饭的桃花村人,突然听到了锣鼓的声音。

大家看向广场的方向,“要开会来哎~! ”

家里的小孩子都很兴奋,而开会这个词,还是逃荒路上,跟苏南星学的。

桃花村广场,村长站在中间,修柏和山河,站在村长两边。

人到齐后,村长把捐款的事情,大概说了一下。

大家瞬间议论起来,都觉得不错,到时候捐款的数额多起来,桃花村的名字也能写上功德碑了!

说完之后,村长开始让大家来领取纸袋。

村长也多次强调,大家的捐款金额不能告知别人。

捐多捐少,只看心意,不捐也没事。

明天早上,村长会在水泥广场这,收取纸袋,现场清点记账。

苏家是苏南星去领的纸袋,这纸袋其实是作坊包装方便面的油纸袋。

村长拿了一些过来,后面可能也会捐款什么的,留着可以反复利用。

回到苏家之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零嘴,一边讨论,要捐多少钱。

小竹子最先站起身,“我要捐十文!”

说完就把身上的荷包拿出来,里面是他的零花钱。

小竹子卖花也赚了不少,但是都被他爹娘收走存起来了。

所以他是家里最穷的,身上的银子不会超过十文钱。

银宝也去房间,拿出自己的荷包,他赚的钱,苏家并没有收走。

但是村长带着他,大头都存在了城里的钱庄。

不过也给银宝留了十两银子应急。

“我捐五两。”银宝把五两银子,放在自己的纸袋里。

他吃喝都在苏家,平时还有卖花的收入,时不时还会打猎。

所以留个五两银子以防万一,就行。

苏爷爷把小孙子的十文钱,放进纸袋,“我们苏家,捐五十两银子。”

苏奶奶拿出家里的钱箱子,“捐了五十两后,家里大概还有两百两,你们觉得如何?”

村里的作坊,每个月都会有分红。

所以五十两虽然多,但是苏家也完全没有打肿脸撑胖子。

更何况,还有两百两的的存款。

要不是苏木出远门,带走了一点半的银子,苏家的钱更多。

因为苏南星每个月,都会把火锅店的一部分的收入,给苏奶奶。

本来没分家,苏南星赚得应该全交给苏奶奶才是。

不过苏奶奶和苏爷爷,本来一份都不打算要。

这大孙子本来就没靠着苏家养,这钱实在收着烫手。

后来苏南星撒娇打泼,才让苏爷爷和苏奶奶收下了一部分。

苏南星拿出十张银票,“这银票也放进去,我作为墨竹火锅店的老板,肯定得多出一点。”

一张银票一百两,十张就是一千两。

只是一个火锅店的老板,捐这个数量也算可以了。

要是太多,大家也该怀疑,钱是哪来得了。

所以苏南星虽然空间有很多金子,但也只能悄悄运给顾京墨。

秋菊和大山也出了十两银子,是从两人的私房里出的。

苏爷爷全都放进了纸袋,然后等明天,交给村长。

次日一早,天微亮。

苏南星洗漱完,期待着早饭。

家里现在只有早饭,是苏奶奶动手做的。

所以早饭,是全家人最期待的一顿饭,也包括苏南星。

来到厨房,苏爷爷和大山叔正在把早饭,端上桌子。

苏南星赶紧去帮忙,很快小竹子和银宝也出来了。

今天的早饭,有蔬菜瘦肉粥、小笼包、油条、鸡蛋饼、葱油饼。

这是主食,还有辣白菜、咸萝卜等小菜,以及两荤一素的炒菜。

分别是炒土豆丝、小鸡炖蘑菇和烤肠。

早饭这么丰盛,也是因为家里男人多,吃的多。

而且小竹子和银宝,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胃口那是大的不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关于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尤清之嫁进宁国府,丈夫贾珍胡作非为,小姑子惜春养在荣国府,便宜儿子贾蓉也是一摊烂泥。可惜尤清之家世浅薄不能挟制丈夫。整治宁国府,还得把出家的贾敬请回来。还好贾敬给力。儿子出去得罪人,打!儿子出言不逊,打!实在不行了,老子就给你下毒,免得你出去惹祸。公公给力,尤清之专注养娃,扳正贾蓉,抱回惜春。没想到回金陵还能有机会搞事业。尤清之在红楼梦中越过越好了。至于荣国府,看你跟
李九戒
王侯世家
王侯世家
关于王侯世家:百年煌煌王朝,千年碌碌世家。每百年必有王侯兴,每千年必有高楼塌。蓝春,你可明白了?那是属于时代的浪潮!(明朝背景,不是正史)
白日才子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关于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穿越到四合院,又是激情澎湃的年代,咱就主打一个躺平。
成人的童话
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
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
大明后军都督府真定卫舍人郑直梦到了六十年后的自己,从此大明揭开了新篇章;从此大明成了穿越众的禁区;从此地球提前进入到了统一新纪元。
叫你敢答应吗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苏瑾并不知晓他刷的短视频会被投放到万朝的观众面前。于是,无数的上古、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皇帝、士大夫、官员、读书人乃至普通人,都将这每天固定时间就会播放的天幕当做了学习知识的老师或是茶余饭后的乐子,引起了各个朝代的许多原本不会发生的变化:朱棣:“让我看看是哪个兔崽子给我上的成祖的庙号!崇祯:“对、对就是那个,快点进去看啊,朱由检看着天幕上的一个的标题,急的直跺脚。当康熙看到庚子赔
江北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