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正人君子,奈何系统坑我

第1071章 交易(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是正人君子,奈何系统坑我》最新章节。

李青云想起之前萧天均抓他之时,似乎有些怕一种花,他睁开眼睛四处打量,发现这山洞中恰巧有不少这种花,于是他隔空摘下一朵。

天机珠:检测到物品,阳玲花。

年份:二十亿年。

作用:为至刚至阳之物,制作神丹的材料,对阴邪之物有克制作用。

李青云大喜,有了阳玲花,应该会让自己有一些保障,旋即开始吸收了起来。

他要让这种神草流淌到身体和血液之中。

又过了六日,李青云的修为已经突破到了神尊境中期,实力暴涨,而且吸食了许多阳玲花之后,他原本的身体疼痛感也消失了。

神清气爽,他除了吸收大量的阳玲花之外,还用花粉涂抹全身。

萧天均吸收坠龙沼泽中的神草和神灵力恢复了不少之前的消耗,他睁开眼睛,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中暗道:“这小子的能量应该也吸收得差不多了!”

旋即喊道:“徒儿,吸收完了就出来吧!”

“好!”

李青云应了一声便走出了山洞。

“神尊境中期!不错!不错!”萧天均眼中闪烁着光芒,心中暗道:“有了这一具肉身,再加上我的实力,灭杀屠龙渊轻而易举。”

“徒儿,快过来让为师看看!”

萧天均示意李青云靠近自己,让他低下头,李青云想要试探出萧天均的真实意图,于是配合着他,不过心中却十分警惕。

突然,萧天均出手,将李青云的脑袋抓住,兴奋地大笑:“哈哈哈!好徒儿,你还是太单纯了!完全不明白什么叫做人心险恶。”

李青云装出很害怕的样子:“师尊,你这是在做什么?”

“我不是你的乖徒儿吗?”

“蠢货!这么容易就信了我的话,活该早死!哈哈哈!”萧天均笑的很痛快,他已经被困在坠龙沼泽中三百万年,感受到了无尽的孤寂,而这种生活即将结束,他心中无比喜悦。

突然,他发现自己的手正在被腐蚀,不过他的表情依然淡定:“你的身上为何会有阳玲花粉末?”

李青云笑了笑:“难道你真以为我很蠢?如果你之前对我下杀手,我断然不会是你的对手。”

“只是你太贪心,想要得到我肉身之时拥有更强的力量,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你的算盘落了空。”

“兔崽子,竟然阴我,你以为身上涂抹些阳玲花粉就能阻止我吗?异想天开,你现在已经被我所控制,没有反抗之力。”箫天均开始夺舍李青云的肉身。

突然,箫天均的神魂感到十分的难受,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你的体内竟然吸收了如此之多的阳玲花,该死!”

李青云趁机自爆,将箫天均震退,片刻后浴火重生:“箫天均,你虽然有些阴险,但是却阴得不够,不过,我的修为大增,这一点确实应该感谢你。”

箫天均气得咬牙切齿:“王八蛋,我要杀了你。”

李青云激活血脉,开启猛男霸体和神体,使出最强形态。

经过一番战斗之后,李青云依然敌不过箫天均,不过也能勉强应付。

“夫人们,助我!”李青云喊了一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太岁剑尊
太岁剑尊
秦夜遭家族背叛,被打入封印着太岁古神血肉的禁地。濒死之际,秦夜得到太岁血肉,获得诡异能力。“剑本凡铁,因修者而通灵我的剑,却是活的!”秦夜以血肉铸剑,吞噬万兵进化,创立太岁剑道!剑器活如凶兽,饮血则强!随着不断的修炼,秦夜方才明白,真正的太岁劫,从来不是来自外界,而在自己每一寸蠕动的血肉之中……一路踏上巅峰,是成为太岁邪神,还是成为太岁剑尊?
粥加三勺
阴诡异仙
阴诡异仙
陈墨生于破庙残垣,目睹双亲因一枚下品丹药命丧修士之手。被抛入青岚宗为最低贱杂役的他,在腐臭药田深处捡到半卷染血残页——。从此藏起眼底锋芒,将狠辣算计裹在卑微笑脸下:他人视修仙为求道,他视修仙为屠路。练气三层时,他能跪在执事面前磕头,却在深夜用淬毒银针洞穿算计他的同门后颈;突破瓶颈时,他敢以鲜血养丹、吞噬修士精魄,更敢在账本上动下层层诡局,让克扣丹药的执事死在自己的贪婪里。青岚宗的药田泥沼下埋着无
大爱仙尊blue
玄幻:万界聊天群,我靠投资封神
玄幻:万界聊天群,我靠投资封神
万界聊天群,我靠投资封神:张太玄觉醒逆天悟性,加入万界聊天群疯狂薅羊毛,投资嬴政造反、收雷电影救姐,星辰体铸就法,万界资源尽入我手,天下修士跪拜太玄道君!
我才是猫大王啊
越低调越无敌,我真的苟不住了!
越低调越无敌,我真的苟不住了!
当谦虚、示弱成为最强外挂,修仙界的画风突变!叮!你因谦称“平平无奇”,悟性+10000点!你因示弱“不堪一击”,获得顶级防御功法!你因推辞“略懂亿点”,剑法直接顿悟无上剑意!这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啊!外门考核将至,面对恶霸的欺凌和被逐出宗门的危机,是继续苟延残喘,还是“被迫”展露锋芒,引爆全场,甚至引来内门大佬的关注?
盈盈一水间
圣祖天宫
圣祖天宫
曾作为青龙的徐崇因想要反抗苍玄神被察觉,连同同伴白虎一同被贬下神河界,没想,在神河中,徐崇又再一次坐上顶尖之位,并察觉到其余世界的存在,后又回归苍玄神界,开启重新一轮的对抗苍玄神以及其他六位主神的故事。
忆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