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代末年

第205章 崩(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五代末年》最新章节。

柴荣收到信后,嗤笑一声,并不理睬,反倒下令武胜节度使侯章进攻寿州水寨。

见后周不理他,李璟慌了手脚,又派翰林学士钟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向柴荣奉表称臣,送上牛500头、酒2000斛、金银、罗绮数千。

柴荣扣留钟谟、李德明,要南唐皇帝李璟前来认罪。

同时又加紧筹划攻略江北诸州。

显德三年三月十六日,柴荣命韩令坤领兵轻袭扬州,临行前,叮嘱他要安抚当地百姓,争取人心。

二十二日,韩令坤遣先锋将白延遇以数百精骑,趁其不备,在天明时进入城内,直到周军进城,南唐守将还未发觉。

这一次有大收获,“五鬼”之一的东都副留守冯延鲁闻听周军进城,一时惊恐,藏匿在佛寺,被后周兵士活捉。

韩令坤乘胜自扬州东进,攻占泰州,刺史方讷逃奔金陵。

柴荣听说捉到了冯延鲁,有人建议杀了,他却不以为意,因为他想起了当年徐灏的话“五鬼在朝,对大周最为有利”

所以他命人好生相待,送去汴梁......

至此,南唐在长江北岸的光、泰、扬、和、舒、蕲等州都被后周军占领,黄州也被围困,南唐仅占领庐州(今安徽合肥),成为沟通金陵与淮河南岸寿州、濠州的重要通道。

这一下李璟真的害怕了,第三次派遣右仆射孙晟、礼部尚书王崇质向后周求和,表示仿照吴越、湖南的作法,采用周朝的年号,奉事后周,还献上金1000两,银10万两,罗绮2000匹。

见柴荣没有反应,孙晟与先前被后周扣留的李德明不经李璟同意,擅自向柴荣表示,南唐将取消帝号,割让寿、濠、楚、泗、光、海6州,每年贡金帛100万,请求罢兵。

柴荣不允,要求尽占江北14州。

李德明不敢作主,请求柴荣稍等五天,他回金陵劝李璟尽献江北之地。

李德明匆匆到回金陵,宋齐丘认为割地无益,枢密使陈觉、副使李徵古指责李德明卖国求荣。

李璟大怒,杀李德明。后周、南唐双方和谈不成,又诉之于武力。

这些人打仗不行,喷人一个顶俩,李德明确实有卖国的嫌疑,但是这个节骨眼上,实在不是杀人的时机,这不是明明白白告诉后周,我不服,我想打到底吗?

既然和谈不成,南唐只能继续调兵遣将,四月,李璟命诸道兵马元帅、齐王李景达统兵2万自瓜州渡江北上。

李璟真是病急乱投医,把希望寄托在宗室李景达的身上,但是被寄于厚望的李景达,根本就没有打过仗,犹犹豫豫、畏畏缩缩的,勉强过了长江,走到距六合二十余里处,便再也不敢前进。

被赵匡胤迎头痛击,杀俘南唐军近五千人,剩下万余人逃往江南,因争抢渡船,很多人淹死江中。

淮北捷报频传,但是重要的枢纽寿州却毫无进展。

进入七月,淮南大雨不止,淮河、淝河水位暴涨,后周攻城兵械居然顺水漂至南岸,为南唐兵所焚,周兵战死病死极多。

连皇后符氏都染了重病。

后周也打不下去了,有大臣建议班师,正在柴荣犹豫之时,一件事让他下定了决心。

正阳镇,皇帝临时“驻跸”之地。

房间内飘荡着浓重的中药味道,柴荣坐在榻旁,让榻上之人半靠在自己身上,亲自喂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关于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穿越到四合院,又是激情澎湃的年代,咱就主打一个躺平。
成人的童话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关于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尤清之嫁进宁国府,丈夫贾珍胡作非为,小姑子惜春养在荣国府,便宜儿子贾蓉也是一摊烂泥。可惜尤清之家世浅薄不能挟制丈夫。整治宁国府,还得把出家的贾敬请回来。还好贾敬给力。儿子出去得罪人,打!儿子出言不逊,打!实在不行了,老子就给你下毒,免得你出去惹祸。公公给力,尤清之专注养娃,扳正贾蓉,抱回惜春。没想到回金陵还能有机会搞事业。尤清之在红楼梦中越过越好了。至于荣国府,看你跟
李九戒
梦回真新镇
梦回真新镇
关于梦回真新镇:本书不会出现钛金化,不会有朱紫的任何精灵,因为本人觉得朱紫既垃圾又恶心!剧情也是大致跟着原着走,可能会加入少许漫画元素,基本设定也是动漫设定,不过,战斗环节会加入一些游戏设定,也会对原着做出一些修改。有些精灵在本书中也可以学会一些游戏中不能学会但动漫里可以学的技能,例于喷火龙可以自然学会雷电拳。并且,本书对于有些人物和精灵有着强烈的个人偏见,不止狗毫会被爆锤,有些人气角色和精灵也
S大摆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苏瑾并不知晓他刷的短视频会被投放到万朝的观众面前。于是,无数的上古、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皇帝、士大夫、官员、读书人乃至普通人,都将这每天固定时间就会播放的天幕当做了学习知识的老师或是茶余饭后的乐子,引起了各个朝代的许多原本不会发生的变化:朱棣:“让我看看是哪个兔崽子给我上的成祖的庙号!崇祯:“对、对就是那个,快点进去看啊,朱由检看着天幕上的一个的标题,急的直跺脚。当康熙看到庚子赔
江北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