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地铁离去,安东星人废土旅程》最新章节。
2036年7月25日·大同前线谈判营地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临时搭建的谈判帐篷,来自东北联军和大唐的谈判代表已经在这里僵持了整整三天。帐篷中央的长桌上铺着一张泛黄的军用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双方控制区的边界线。
"从张家口到承德这一线必须划归大唐!"大唐礼部侍郎崔明远拍案而起,手指重重戳在地图上,"否则我军在燕山一线的防御体系将出现致命缺口!"
东北联军谈判代表、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赵志明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回应:"崔大人,您这个要求未免太过分了。按照实际控制线..."
"实际控制?"崔明远冷笑打断,"你们那些游击队也算实际控制?"
帐篷外突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一队东北联军士兵押送着三百余名大唐战俘从窗前经过。这些衣衫褴褛的战俘虽然形容憔悴,但个个面色红润,与大唐军营里那些面黄肌瘦的士兵形成鲜明对比。
赵志明瞥了一眼窗外,意味深长地说:"至少我们的战俘都吃得饱饭。"
崔明远脸色一僵,正要反驳,随行的户部官员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袖。这位官员刚从东吴战区调来,亲眼见过那里饿殍遍野的景象。
谈判陷入僵局,双方不约而同地宣布休会。赵志明走出帐篷,深深吸了一口带着青草香的空气。远处,几个东北联军的士兵正在教当地百姓如何辨别优质的乌拉草。
同日·哈尔滨总指挥部
郑安宙赤着脚踩在一堆晒干的乌拉草上,粗糙的草叶在他脚底发出沙沙的响声。
"老周,你还记得2035年那个冬天吗?"他抓起一把草叶在手中揉搓,"零下四十二度,咱们就靠着这玩意儿在长白山里跟张烨霖的人周旋了整整三个月。"
周勇正往嘴里塞着压缩饼干,闻言差点噎住:"咳咳...别提了!那会儿老子脚趾差点冻掉两个!"他脱下靴子,露出左脚缺失的小趾,"就因为这个,现在穿靴子都得垫三层乌拉草。"
林周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看到这一幕无奈地摇头:"根据最新统计,今年乌拉草的长势比往年好了三成。"他放下文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黑龙江流域预计可收割800吨,松花江流域600吨,辽河流域..."
"停停停!"郑安宙举手投降,"你就直接告诉我,够不够用?"
"如果按每人每天200克的标准计算,"林周推了推眼镜,"不仅够全军使用,还能支援三分之一的平民过冬。"
周勇突然眼睛一亮:"那能不能...做成乌拉草垫子卖到大唐去?反正他们那边冻死的人比战死的还多!"
郑安宙和林周同时转头,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他。
……
黑龙江畔·乌拉草收割现场
七月的阳光炙烤着黑龙江畔的湿地,上百名村民正在齐腰深的草丛中忙碌。六十岁的村长老马挥舞着特制的长柄镰刀,动作娴熟地收割着乌拉草。
"小崽子们注意了!"他朝几个年轻人喊道,"只割开花前的嫩茎,老的留给明年做种!"
不远处,一队东北联军的工程兵正在架设简易的晾晒架。中士王铁抹了把汗,对身边的战友说:"俺娘说,这乌拉草可是宝贝。当年闹饥荒的时候,俺们村就是靠这个熬过来的。"
"可不是?"战友小李接话,"听说指挥部那边正在研究怎么把乌拉草编成防弹衣呢!"
老马听到这话,忍不住插嘴:"后生,你们可别小看了这草。"他拿起一根草茎轻轻一搓,坚韧的纤维立刻分开成细丝,"当年抗联打鬼子的时候,就用这个编草鞋、做棉袄。现在你们当兵的用的那些高科技,说到底还不如老祖宗的智慧!"
夕阳西下,收割好的乌拉草在河滩上铺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村里的妇女们开始将晒干的草叶编成草绳,孩子们则把成捆的草料装上牛车。这幅景象,宛如一幅古老的农耕画卷。
……
大同前线·大唐侦察据点
侦察连长孙浩放下望远镜,眉头紧锁。他在日记本上写道:
"7月25日,晴。东北人疯了似的收割一种叫'乌拉草'的野草。据俘虏说,这种草经过处理后可以做成冬装、被褥,甚至能用来治疗冻伤..."
他的副官不以为然地撇嘴:"连长,您也太较真了。几根破草能顶什么用?咱们大唐有的是棉衣!"
孙浩冷笑一声:"棉衣?你去看看后勤仓库,去年冬天冻死的士兵比战死的还多!"他指着远处忙碌的东北百姓,"这些人能在零下四十度的野外生存,靠的就是这些'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