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最新章节。
舞蹈班的汇报演出
9月11日,星期六,郭苗苗六点就醒了,她轻手轻脚地起床。推开窗帘,她深吸一口气,今天是个大日子——暑期舞蹈培训班的汇报演出。
厨房里,她快速热了杯牛奶,又出去买了一点包子吃了。七点整,她轻轻带上家门,骑上摩托车向培训班驶去。
清晨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微风拂过脸颊,带着初秋的凉意。郭苗苗的思绪不由飘回十年前,那时她还是西江中学舞蹈队的领舞,每晚在聚光灯下翩翩起舞。然而九年级时,她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放弃了学业,离开了熟悉的舞台。
“郭老师早!”培训班门口,几位家长已经等在那里,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化妆品和演出服。
“你们也好早。”郭苗苗连忙停好车,掏出钥匙开门。只见墙面上贴满了孩子们练舞的照片,角落里堆放着各种舞蹈道具。
“孩子们马上就到,咱们得抓紧时间准备。”郭苗苗指挥着几位热心家长布置化妆区。她动作利落地搬出折叠椅,排成一排,又从柜子里取出提前准备好的节目单和名牌。
七点不到,第一批小学员就到了。八岁的小雨蹦蹦跳跳地跑进来,小脸上写满兴奋:“郭老师,我今天要跳《小荷才露尖尖角》!”
“加油!小雨!”郭苗苗蹲下身,轻轻捏了捏她的小脸蛋,“先去换衣服,然后再化妆。”
很快,培训班里热闹起来。90名学员陆续到达,年龄从5岁到17岁不等。郭苗苗穿梭在孩子们中间,帮这个整理头饰,为那个调整舞鞋,不时停下来纠正某个孩子的站姿。
“肩膀放松,下巴微抬,对,就是这样。”她轻轻扶正一个孩子的肩膀,眼神专注而温柔。
九点整,所有孩子准备就绪。郭苗苗站在镜子前,深吸一口气,给自己也化了个淡妆。镜中的女人已不再年轻,眼角有了细纹,但那双眼睛依然明亮有神,那是舞者特有的神采。
“郭老师,您真好看。”十岁的小月站在她身后,仰着小脸说。
郭苗苗转身蹲下,平视着女孩的眼睛:“小月今天也很漂亮,待会儿跳舞时要记住,微笑是最美的妆容。”
汇报演出在县文化馆的小剧场举行。十点整,灯光亮起,音乐响起,第一个节目《彩云之南》拉开了序幕。十二个穿着民族服装的小姑娘翩翩起舞,动作整齐优美。郭苗苗站在舞台侧边,手指不自觉地跟着节奏轻轻点动,眼睛紧盯着台上的每一个孩子。
节目一个接一个进行着。民族舞的热情奔放,古典舞的含蓄典雅,现代舞的自由洒脱,孩子们用稚嫩却认真的表演赢得了台下家长们的阵阵掌声。
最后的节目是郭苗苗的古典舞《汉宫秋月》,这是她在全县舞蹈大赛获得一等奖的作品。
舞台灯光暗了下来,一束追光打在中央。郭苗苗深吸一口气,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舞台。音乐响起,是那首熟悉的古筝曲。她的身体仿佛有了自己的记忆,每一个转身,每一个抬手,都与音乐完美契合。十年的舞台梦,十年的教学路,所有的情感都融入了这支舞蹈中。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郭苗苗缓缓收势,向观众深深鞠躬。掌声如雷,她抬起头,却看到教育局王局长走上了舞台。
“郭老师,舞跳得真好。\"王局长微笑着伸出手。
郭苗苗有些意外,连忙握住局长的手:“王局长,您怎么来了?”
原来全县舞蹈大赛当天,王局长看到郭苗苗得了一等奖,就让教育局干部专门了解了下她。
“我侄女王婷婷是您的学生啊。”王局长笑着说,“就是今年中考前在您这儿培训的那个女孩。”
郭苗苗恍然大悟:“王婷婷!她考上了安城师范学校,对吧?”
“是啊,多亏了您的指导,她专业测试才拿了高分。”王局长语气真诚,“上次全县舞蹈大赛我就注意到您了,今天特意来看看您的教学成果。这些孩子跳得真不错!”
郭苗苗感到眼眶有些发热:“谢谢王局长,这都是孩子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郭老师太谦虚了。”王局长环顾四周,“您这培训班规模虽然不大,但教学质量很高。这样吧,我回去和县里几所学校的校长说说,让他们多推荐些学生来您这儿学习。”
郭苗苗惊讶地睁大眼睛:“这……这太感谢您了!”
“应该的,好老师值得支持。”王局长拍拍她的肩膀,转身下了台。
下午,郭苗苗决定给自己放半天假。她换上一条紫色连衣裙,准备去县城转转。走到电影院门口时,她遇到了熟人。
“苗苗姐!”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郭苗苗转头,看到林小华牵着陈雪儿的手向她走来。
“小华,雪儿,你们来看电影啊?”郭苗苗笑着打招呼。
“是啊,周末没事逛逛。”林小华笑着说。
闲聊时,郭苗苗提起教育局王局长到她的培训班观看表演的事情。
“王局长?”林小华来了兴趣,“他怎么会来看少儿舞蹈演出?”
郭苗苗把王局长侄女的事和他承诺帮忙宣传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林小华,她立刻意识到郭苗苗追求舞台梦的事情是个好题材。
“苗苗姐,我觉得你的故事特别值得写。”林小华认真地说,他又和郭苗苗聊了很久。
“就这么定了!”林小华拍板,“我要写一篇关于你的人物通讯,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一个舞蹈培训班女老板10年的舞台梦》。”
当天晚上林小华连夜写了稿件,又找郭苗苗要了一些汇报演出的照片,一起打包发给了陈明曦。这篇稿件,林小华不仅记录了郭苗苗的舞蹈历程,还描写了她丈夫支持,几位学生家长和老学员的学习经历。临走时,林小华信心满满地说:“这篇报道一定会引起反响的!”
一周后的星期二,郭苗苗像往常一样去邮局买报纸。当看到《安城日报》第三版上自己的照片时,她的手微微颤抖起来。照片上的她正在演出结束后向观众鞠躬,神情专注而满足。大标题《一个舞蹈培训班女老板10年的舞台梦》格外醒目。
郭苗苗站在邮局门口,迫不及待地读起报道来。文章从她幼时学舞开始写起,详细记录了她舞蹈生涯的起伏,特别强调了她在教学中的创新和坚持。林小华的文字朴实却有力,将她这十年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
“......当聚光灯不再属于自己,郭苗苗选择成为点亮他人梦想的那盏灯。从舞台中央到教室角落,变的是位置,不变的是对舞蹈的热爱与执着...... ”
读到这里,郭苗苗的视线模糊了。泪水无声地滑过脸颊,滴落在报纸上。十年的酸甜苦辣,在这一刻仿佛都有了意义。
走出邮局,九月的阳光温暖地洒在她身上。郭苗苗深吸一口气,拿出手机,给林小华发了条信息:“报道看到了,写得真好,谢谢你。”
很快,手机响起。不仅是林小华的回复,还有一连串的未读消息——家长们转发来的祝贺,老同学的问候,甚至有几个陌生号码咨询培训班报名事宜。王局长的承诺见效了。
郭苗苗站在阳光下,看着街道上匆匆而过的行人,忽然觉得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她的舞台梦没有结束,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在那些旋转、跳跃的小小身影中,她的梦想正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回到家,郭苗苗小心翼翼地将报纸对折,放进她珍藏奖杯的柜子里。然后,她换上舞蹈服,走向培训班的教室——下午还有一堂课等着她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