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最新章节。
安排好一切后,李世民疲惫地靠在龙椅上,心中却始终无法平静。
炎国的威胁,世家的叛乱,蝗灾的侵袭,仿佛一座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陛下,您已经一夜未眠,还是先休息一下吧。”长孙皇后心疼地看着他,柔声劝道。
李世民摇了摇头,朕要看着这大唐,在朕的手中,变得更加强大!”
他站起身,走到殿门口,仰望着蔚蓝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祷。
“但愿,朕的决定,不会错吧。”
此时,有太监来报:“陛下,程将军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
李世民听闻,嘴角微微上扬:“哦?这老匹夫,终于回来了,宣!”
程咬金风尘仆仆地站在太极殿外,往日里如铜钟般洪亮的声音此刻也带着一丝沙哑。
他摘下头盔,露出沾满尘土的脸庞,盔甲上还残留着几道未干的血迹,显然是一路快马加鞭赶回长安。
“宣程咬金觐见!”
太监尖细的声音划破长空,程咬金不敢怠慢,连忙整理了一下衣甲,大步走进大殿。
“末将程咬金,参见陛下!”
程咬金虎躯一震,朝着龙椅上的李世民单膝跪地,声音依旧中气十足。
李世民看着这个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猛将,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他摆了摆手,示意程咬金起身,“老匹夫,朕还以为你乐不思蜀,不愿回来了呢。”
程咬金咧嘴一笑,露出满口黄牙,“陛下说笑了,末将这条命都是陛下的,就算炎国再好,也比不上长安的繁华。”
李世民闻言,脸色稍缓,他迫不及待地问道:“说说吧,这炎国究竟是何情况?为何朕的子民宁愿背井离乡,也要投奔那里?”
程咬金神色一凛,将自己在炎国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禀告给李世民。
从炎国的官吏清廉,到百姓的安居乐业,再到田地的丰收,程咬金没有丝毫隐瞒,全部如实相告。
李世民听得脸色越来越凝重,他没想到,在遥远的东方,竟然还存在着这样一个国度。
而此时,长安城内的百官,也纷纷接到了进宫的旨意。
他们放下手中的公务,怀着忐忑的心情,朝着皇宫赶来。
“不知陛下如此着急召集我们入宫,究竟发生了何事?”
“听说是程咬金将军回来了,莫非是与炎国有关?”
百官议论纷纷,心中充满了疑惑。
与此同时,在接近炎国边境的官道上,都督柴绍和户部侍郎郭朝正率领着一队骁骑卫乔装打扮成商人,缓缓前行。
沿途的景象,却让柴绍的心情愈发沉重。
道路两旁,随处可见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流民。
他们扶老携幼,步履蹒跚,
柴绍勒住马缰,走到一个老者面前,关切地问道:“老人家,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老者抬起头,浑浊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希冀,他颤巍巍地说道:“我们是去炎国,听说那里有吃的,不会饿死人。”
柴绍心中一震。
“朝廷不是已经下拨了赈灾粮吗?你们为何还会如此饥饿?”柴绍疑惑地问道。
老者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官爷有所不知,那些赈灾粮,都被当地的世家大族给克扣了,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根本分不到多少。”
柴绍听得怒火中烧,他没想到,这些世家大族竟然如此胆大妄为,敢于克扣朝廷的赈灾粮!
他回头看向身后的骁骑卫,沉声说道:“传令下去,查明真相,如有世家大族克扣赈灾粮,一律严惩不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骁骑卫领命而去,柴绍看着那些面带菜色的流民,心中充满了无奈。
他知道,即便查明真相,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他们的困境。
“都督大人,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郭朝忧心忡忡地问道。
柴绍望着炎国的方向,那里炊烟袅袅,隐约可以听到孩童的欢笑声。
回头望向身后众多衣不蔽体的流民,他紧锁眉头,沉声道:“我们必须尽快将此事禀报陛下,让陛下定夺!”
“可是,即便禀报了陛下,又能如何呢?”郭朝叹了口气,语气中充满了悲观。
柴绍没有说话即便李世民知道了此事,也未必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毕竟,世家大族的势力根深蒂固,想要动他们,谈何容易?
他攥紧了拳头,望向长安的方向。
现在,他要立刻回去将这里的情况禀告给陛下,但百姓该如何解决?
“唉......”柴绍面对众多流民叹气,继续策马前行
马蹄踏碎了残阳的余晖,柴绍一路北行,心却越发沉重。
逃荒的流民如枯叶般飘零,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步履蹒跚地朝着北方缓慢移动。
奇怪的是,他们并非朝着长安的方向逃去,而是向着炎国的边境靠近。
“都督,这灾民越往北走越多,却都不往长安去,反而朝着炎国去了,这其中怕是另有隐情啊。”副将郭朝策马跟上,语气凝重。
柴绍眉头紧锁,顺着郭朝的目光望去,果然,逃荒的人流朝着北方蜿蜒而去,像一条黑色的长龙,在荒凉的大地上蜿蜒爬行,最终消失在远方。
“去前面那个庄子看看。” 柴绍一夹马腹,战马嘶鸣一声,朝着前方不远处的村庄奔去。
残破的土墙,歪斜的茅屋,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腐臭味。
柴绍和郭朝进入村庄,挨家挨户地敲门,却无人应答。
寂静的村庄如同鬼蜮一般,只有风吹过残垣断壁的呼啸声。
柴绍正欲再次敲响一户人家的木门,身后传来一声苍老的呼喊:“这位军爷,别敲了,人都走光了……”
柴绍回头,只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丈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了过来,脸上沟壑纵横,如同干涸的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