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最新章节。
他抬头看向杜如晦,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玄成兄所言极是,大炎此举,的确厉害。”
他语气沉稳,却透着一丝凝重,“釜底抽薪之计啊!抽走的,是我大唐的未来!”
杜如晦焦急地在房间里踱步,官靴敲击地面的声音沉闷而有力。
“如今之计,该如何应对?若是长此以往,我大唐的栋梁之才岂不都被大炎挖走了?”
他伸手捋了捋胡须,眉头紧锁,语气中满是担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房玄龄沉吟片刻,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事不宜迟,你我即刻进宫面圣,将此事禀报陛下!”
皇宫内,灯火通明。
李世民正批阅奏折,朱笔在奏折上游走,发出沙沙的声响。
他眉头紧锁,脸上带着一丝疲惫。
“陛下,房玄龄、杜如晦求见!”太监尖细的声音打破了御书房的宁静。
“宣!”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朱笔,揉了揉眉心。
房玄龄和杜如晦快步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臣等参见陛下!”
“两位爱卿深夜求见,有何要事?”李世民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威严。
杜如晦将大炎开科举的消息以及长安城寒门学子纷纷前往大炎的情况详细禀报给了李世民。
随着杜如晦的讲述,李世民的脸色越来越阴沉,手中的茶盏被他紧紧握住,发出咯吱的声响。
“岂有此理!”
李世民猛地将茶盏重重地放在桌案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茶水溅了出来,在桌案上蔓延开来,如同他此刻心中翻涌的怒火。
“炎国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挖我大唐墙角!”
“陛下息怒!”房玄龄和杜如晦连忙劝慰。
“朕如何息怒!”
李世民怒气未消,“这些寒门学子,为何如此轻易便奔赴大炎?难道我大唐待他们薄了吗?”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房玄龄上前一步,缓缓说道:
“陛下,并非大唐待他们薄,而是……我大唐,让他们失望了……”
李世民闻言一愣,目光锐利地看向房玄龄,“此话怎讲?”
杜如晦接过话头,语气沉重,“陛下,世族门阀盘根错节,寒门子弟上升之路何其艰难!纵然他们满腹经纶,也难有出头之日。而大炎科举,不限出身,只看才学,这对于寒门子弟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李世民沉默了,他背着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脚步沉重而缓慢。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只有李世民的脚步声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
“两位爱卿,你们说……”
李世民突然停下脚步,转身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我大唐的科举,已经有了门户之见了?”
房玄龄拱手道:“陛下,大炎科举,意在夺我大唐人才,长此以往,国之根本必将动摇!
臣以为,我大唐也应不论出身,广纳贤才,方能与大炎抗衡!”
他语气坚定,掷地有声,仿佛一记重锤敲在李世民的心上。
杜如晦也上前一步,补充道:“陛下,除了科举纳才,还需加强边境封锁,严防人才外流。如今大炎广纳贤才,我大唐更需固本培元,开源节流!”
李世民眉头紧锁,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脚步沉重,如同背负着千钧重担。
他深知开科举的利弊,一方面,可以广纳人才,增强国力;另一方面,又势必触动世家大族的利益,引发朝野动荡。
“摒除门户之见……谈何容易啊!”
李世民长叹一声,语气中满是无奈和苦涩。
他仿佛看到了那些世家大族愤怒的面孔,听到了他们声嘶力竭的反对声。
他能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如同大山般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房玄龄似乎看出了李世民的顾虑,上前一步,语气诚恳地说道:
“陛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世家大族固然重要,但天下寒门学子,亦是我大唐的基石!若寒门无路,国之栋梁何来?陛下万万不可因噎废食啊!”
杜如晦也附和道:“陛下,如今之计,唯有当机立断,方能化危为机!臣愿为陛下分忧,与世家大族周旋,力求将科举之事推行下去!”
李世民沉思良久,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在寂静的御书房内格外清晰。
他仿佛在权衡着什么,又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此事……朕还要再考虑考虑……”
李世民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和迟疑。
他抬头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位爱卿,你们先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