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最新章节。
李世民龙行虎步,带着房玄龄径直来到御书房。
他挥退了所有宫人,只留下房玄龄一人。
“玄龄,朕意已决,科举必须变革!”李世民的声音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房玄龄躬身应道:“陛下圣明!只是这变革该如何进行?”
李世民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下“七分实际,三分圣贤”八个大字,掷于房玄龄面前。
“朕意如此,即刻安排户部,昭告天下!”
房玄龄捧起御笔题字,心中波涛汹涌。
他知道,这八个字将彻底改变大唐科举的走向,甚至影响整个大唐的未来!
他不敢怠慢,立刻领命而去,安排户部拟定诏书,准备张贴告示,告知天下读书人明年科举的变革。
与此同时,弘文馆甲子一号学堂内,正值课间休息。
房遗爱偷偷摸摸地从袖中掏出一张纸条,递给身旁的杜荷。
杜荷看完,忍不住低声轻笑一声,将纸条递给了杜钩。
纸条上,赫然是一篇从大炎流传过来的策论文章,言辞犀利,观点新颖,与大唐传统的圣贤文章截然不同。
四人正看得津津有味,却没注意到夫子孔颖达正站在门口,将他们的举动尽收眼底。
“尔等在作甚?”孔颖达一声厉喝,吓得四人浑身一颤。
房遗爱连忙将纸条揉成一团,塞进口袋。
可惜,这拙劣的动作如何瞒得过孔颖达的眼睛。
他大步走到四人面前,伸出手:“拿来!”
房遗爱不敢违抗,只得乖乖交出纸条。
孔颖达展开一看,脸色顿时铁青。
纸上那与大唐截然不同的行文风格和观点,让他感到无比的愤怒。
“大胆!竟敢私下传阅大炎文章!尔等可知罪!”
四人吓得面面相觑,不敢言语。
孔颖达怒斥道:“罚尔等站到后面,抄写《论语》十遍!没有抄完,不准下学!”说完,他将纸条狠狠地拍在桌子上,转身走向讲台。
房遗爱四人垂头丧气地走到教室后面,开始抄写《论语》。
程处默小声抱怨道:“这老夫子也太古板了,看看大炎的文章怎么了?”
杜荷附和道:“就是,人家大炎的文章写得多好啊,比咱们的圣贤书有意思多了。”
孔颖达坐在讲台上,听着他们小声的议论,心中更加恼火。
他拿起那张揉皱的纸条,本想将其撕碎,却鬼使神差地再次看了起来。
“这……”孔颖达的声音戛然而止。
虞世南踱步过来,看着面色铁青的孔颖达,轻声劝慰:
“颖达兄,何至于此?不过是些许文章,孩子们年少好奇,也是常情。”
孔颖达拂袖,语气中带着一丝怒意,“虞兄有所不知,此乃大炎之论!歪理邪说,恐乱我大唐学子之心!”
虞世南闻言,眉梢微挑,好奇道:
“哦?大炎之论?拿来我看看。”
孔颖达虽有不愿,但碍于情面,还是将那张揉皱的纸条递了过去。
虞世南接过,细细读来,起初漫不经心,但随着目光的深入,脸色逐渐凝重起来。
那纸上的文字,字字珠玑,句句锥心,与大唐的四平八稳不同,带着一股蓬勃的朝气和锐利的锋芒。
“这……”虞世南惊叹一声,抬头看向孔颖达,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颖达兄,此文确有过人之处,不可小觑!”
两人屏气凝神,凑在一起,逐字逐句地研读起来。
文章中对时弊的辛辣讽刺,对民生的深刻关怀,对未来的大胆设想,都深深地震撼着他们。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股新的思潮,正从遥远的大炎席卷而来。
良久,孔颖达长叹一声,脸上怒色尽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神情。
“罢了,罢了,是老夫迂腐了。”
他走到房遗爱四人面前,语气缓和了许多,“尔等虽有错,但求知若渴,也值得嘉奖。今日之罚,免了。”
此事一出,弘文馆内一片哗然。
越来越多的夫子闻讯赶来,争相传阅那篇大炎文章。
一时间,弘文馆内,人人都在谈论着大炎,谈论着那股与大唐截然不同的思想。
孔颖达忧心忡忡地找到虞世南,“虞兄,这文章流传甚广,恐会动摇我大唐学子的根基啊!”
虞世南捋须一笑,“颖达兄多虑了。堵不如疏,与其禁锢他们的思想,不如让他们开阔视野,兼收并蓄。再说了,这大炎的文章,又岂是禁得了的?”
虞世南顿了顿,眼中闪过一道光芒,“我倒有个想法,不如我们主动出击,将我大唐的儒学传到大炎去,让他们也感受一下我大唐文化的魅力!”
孔颖达闻言,眼前一亮,“此计甚妙!我等愿与虞兄一同前往!”
消息传开,长安城内顿时沸腾了。
百姓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对即将到来的出使大炎充满了期待。
“听说弘文馆的夫子们,都要跟着使团去大炎了!”
“是啊,听说他们要将咱们大唐的圣贤书,传到大炎去!”
“不知道那大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就在这熙熙攘攘的讨论声中,即将出使大炎的使团,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孔颖达深夜难眠,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天空中闪烁的星辰,喃喃自语:“大炎……究竟会给我大唐带来什么呢?”
他似乎预感到,这次出使,将会给大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好是坏,却无人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