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孙膑深知魏军的勇猛和自身的优势,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
他故意减少军队做饭的灶的数量,制造出齐军士兵大量逃亡的假象。
这一计谋成功地迷惑了庞涓,使他误以为齐军士气低落,大量士兵逃亡,从而轻敌冒进。
庞涓在发现齐军灶的数量逐日减少后,确信齐军怯战,便丢下步兵,只带领精锐骑兵急速追击。
孙膑精准地计算了庞涓的行军速度和路线,预测他将在夜间到达马陵。
马陵地势险要,道路狭窄,是设伏的理想地点。
孙膑命令士兵在一棵大树上剥去树皮,
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字样,然后在附近埋伏了一万弓弩手。
他制定了一个信号:一旦看到火光,便万箭齐发。
庞涓在夜晚到达该地,出于好奇,他点火查看树上的字迹。
火光一起,齐军的弓弩手立刻按照约定发动攻击,魏军陷入混乱。
在这场混战中,庞涓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无法挽回败局,于是选择了拔剑自刎。
他的最后一句话“遂成竖子之名”表达了对自己失败的不甘和对孙膑成名的讽刺。
齐军在孙膑的指挥下乘胜追击,歼灭了魏军数十万人,并俘虏了魏国的主将太子申。
这场战役对魏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使其失去了霸主地位,而齐国则借此机会确立了在东方的霸权。
孙膑的军事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兵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孙膑兵法》一书中。
这部兵书继承并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膑在战争观方面的主张,体现了他对战争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战略的深思熟虑。
孙膑认为,战争并非儿戏,而是关乎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大事。
他强调,战争是解决国家政治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必须慎重对待。
他认识到,战争的胜利可以挽救一个国家于危难之中,
但战争的失败同样会导致国家的领土丧失和政权的崩溃。
因此,他反对无限制地使用武力,认为过度的战争行为会消耗国家的资源,
损害国家的长远利益,甚至可能导致国家的灭亡。
孙膑主张,国家应该积极做好战争的准备,以确保在必要时能够取得胜利。
他认为,只有通过充分的准备和合理的战略规划,
才能有效地利用战争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孙膑的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对“以战止战”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在孙膑看来,政治和经济条件是国家进行战争的基础。
他指出,没有强大的政治和经济作为支撑,军队就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因此,他提出“强兵”必先“富国”的观点,
强调只有在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
孙膑还特别强调民心和军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取决于军事实力,更在于是否能够得到人民和士兵的支持。
他提出,战争必须顺应民心和军心,只有做到“得众”、“取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