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在政治制度上,秦始皇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实行三公九卿制,以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
九卿则是分管不同政务的官员,如宗正、奉常、郎中令等。
这一制度的建立,使得皇帝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国家,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
秦始皇继续推行自秦孝公变法以来商鞅所倡导的法家政策,
加强了君主专制,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
他通过实行严格的法制,确保了法律的统一和执行的严格性。
同时,秦始皇还提拔了那些因军功而上升的贵族,
这些新贵族对皇帝忠诚,有助于巩固皇权。
此外,秦始皇还信奉阴阳家所提出的“五德终始”说,
这是一种历史循环论,认为历代王朝的更迭是按照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规律进行的。
秦始皇认为秦朝代表的是水德,而周朝代表的是火德,水能克火,
因此秦朝能够取代周朝取得天下。
基于这一理论,秦始皇以十月为每年的开始,即岁首,
这与周朝以正月为岁首的制度不同,象征着秦朝对周朝的取代和新纪元的开始。
秦始皇的这些举措,不仅在政治、法律、文化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而且对后世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统治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也为后来的帝王统治提供了模板。
尽管秦朝的统治并不长久,但秦始皇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无疑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各国诸侯一般都被称为“君”或“王”。
战国后期,虽然秦国与齐国曾一度使用过“帝”这一称号,但这并不通行。
秦始皇在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之后,认为自己的德行和功绩超越了古代的三皇五帝,
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和至高无上的地位,于是下令让大臣们商议自己的称号。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大臣经过讨论,
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
其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他们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这一头衔,
因为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最为尊贵。
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决定只采用一个“皇”字,并在其下加一个“帝”字,
创造出了“皇帝”这一称号。
从此,“皇帝”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为了进一步巩固皇帝的神圣地位,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尊君”。
首先,他取消了谥法,谥法是周朝初期开始的制度,君王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秦始皇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合适,宣布废除谥法,禁止后代臣子评价自己。
其次,天子自称“朕”,这个字原本与“我”同义,普通人也能使用,但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能自称为“朕”。
皇帝的命令自称为“制”或“诏”。
第三,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
文件上遇到“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最后,只有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
通过这些举措,秦始皇不仅在政治上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