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战争的后续发展中,清华简《系年》补充记载了三晋联军在攻入齐长城后的情况。
齐国即将发生陈子牛之祸,齐康公与三晋达成和谈,三晋派大夫入齐,与田和、陈淏在溋门之外立下盟约,要求齐国不得修复长城,不得再次攻打廪丘。
最终,三晋撤兵,晋公将齐康公献给周王,三晋伐齐之战宣告结束。
《系年》的记载揭示了三晋伐齐事件背后的一些疑问。
首先,尽管三晋在廪丘取得了胜利,他们却继续追击齐国,目标直指齐都临淄,这表明三晋可能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军事行动来巩固胜利成果,并向周王及其他诸侯展示力量。
其次,尽管三晋攻破了齐长城,但他们并未继续进攻临淄,而是选择了和谈,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意识到继续战争的成本和风险,或者已经达到了战略目的。
关于陈子牛的身份,学者推测他可能是《墨子·鲁问》中的齐军将领项子牛,也是《淮南子》中提到的采纳括子退兵之计的牛子。
括子建议陈子牛将齐康公作为人质交给三晋,以换取退兵,这一策略被陈子牛采纳,三晋因此停止了进攻,并带着齐康公去朝拜周威烈王。
这一决策引发了“陈子牛之祸”,表明他的行为在齐国内部引起了争议和不满,被视为背叛和不忠。
周威烈王的介入显示这场战争可能涉及周王室的权威和影响力。
他可能希望通过支持三晋来削弱齐国的力量,或维护周王室的尊严和地位。
陈子牛的决策和后果表明,他不仅是齐军的主将,还是田氏家族中能够参与决策的重要人物。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陈淏与田和一样,都是田氏家族的重要成员,拥有相当的地位和实权。
陈淏在溋门之外与三晋大夫会盟,显示了他在齐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关于陈淏后来的下落,历史资料中并未给出明确的记载,留下了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
《战国策》中提到的“齐和子乱”,可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
根据《吕氏春秋》的记载,齐庄子(即田庄子)曾有意让齐王攻打越国,而这里的“和子”很可能就是指田和。
而“缯”指的是姒姓的鄫国,尽管它在公元前567年被莒国所灭,但后来可能依靠齐国的力量复国。
《战国策》中的这段话暗示,在齐国内乱期间,越国趁机灭掉了缯国。
结合田和活跃的时间点,这次内乱很可能发生在三晋伐齐期间。
同时,齐宣公和田悼子在同一年去世,齐国随即发生了“公孙会在廪丘闹事”的事件。
这让人不禁怀疑,“齐和子乱”、“公孙会反”和“陈子牛之祸”可能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表述。
如果这些事件确实指的是同一场动乱,那么将其称为“田布之祸”或“公孙会之乱”可能更为合适,因为这场动乱是由田布和公孙会引发的。
由于动乱期间田和并未出现,这可能表明“齐和子乱”实际上是指田和发动的一场政变。
田悼子上位不到一年便去世,田氏家族因此陷入了权力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