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最新章节。
看到常何,李世民知道承乾也在这里,再看常何如释重负的表情,他就知道承乾接下来要干的事情,会让常何十分难受。
“太子也在,他……”
话音未落,李承乾与魏叔玉以及魏家其他人匆匆赶过来,向皇帝行了大礼。
“都起来,您们忙你们自己的去,朕今日来是探望玄成,弄得你们人心惶惶,倒是朕的不是了。朕可不想改日玄成上朝,还要唠叨朕兴师动众。”
魏征尴尬一笑:“陛下,臣也不是什么都唠叨。”
李世民笑道:“唠叨用得好,玄成还是颇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个唠叨的主儿。”
魏征道:“陛下许臣唠叨,臣唠叨几句,陛下不容臣唠叨,臣早就没机会唠叨了。”
言外之意皇帝心胸宽广,察纳雅言,他魏征才有机会唠叨。是老生常谈,可这一通彩虹屁捧得,李世民心情格外舒畅。
“承乾也来探望你师傅,咱们父子倒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常何补了一句:“父子连心,可不是想到一块儿去了吗?”
歪打正着,常何马屁拍顺了,李世民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魏征在正厅会客,同皇帝闲聊,李承乾坐不住,拉着魏叔玉向皇帝告辞:“父亲,师傅,我想着今日出城去散散心,就先行离开了。”
散心,长安春日里风大,何况只是一月份,不仅风大还冷,李世民气不打一处来,正要呵斥,就听魏征道:“殿下,这两日风大,你才从病中过来,还是别出去了。”
魏叔玉余光瞥见皇帝不怎么开心的脸色,一拍脑袋:“还是父亲想的周到,儿都把这事情给忽略了,殿下尚未完全痊愈,合该静养,怎么可以出去吹风呢?”
话说到这里,魏叔玉又道:“殿下,臣新写了几幅字,觉得还不错,您过去指点一二呗?”
李承乾不傻,不用去看皇帝脸色,他都明白众人为何这么推拒,便也就坡下驴。
“那父亲和师傅慢聊,臣同叔玉玩儿去了。”
魏叔玉带着李承乾到自己书房,确定四下无人,他看得出来太子有心事,便问:“这些日子病着,将殿下憋坏了吧?”
“陛下宣布立皇太孙的消息,你知道了吗?”
魏叔玉点头,知道,不仅立了皇太孙,还做出了军事上的部署调整,原本驻扎在长安南郊的五千新军被调出长安,主帅也由薛礼和苏烈换成了程知节。
皇帝这是在名份上诏告天下,自己维护太子的决心,但在权力上,防的滴水不漏,不允许有任何变数。
“臣为官多时,程知节这个人还是有几分了解的,不到尘埃落定的时候,他不会轻动。那一支新军到了他手里,说一句不敬的话,除非陛下万年,否则殿下你动不了。”
皇帝这样防着,不怪太子烦心,名份上的稳固并非真正稳固,没有实权,所谓名分有无,不过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天家无父子,殿下不必苦闷。”
李承乾苦笑,他哪里是为了父子之情苦闷,早就对皇帝没什么父子情义了。
“就是眼下我这个处境,这个看似稳如泰山,实则轻若鸿毛,真是憋屈的不行啊!”
魏叔玉思索片刻,向太子道:“殿下,该示弱的时候就要示弱。”
李承乾默了一瞬,听明白了魏叔玉的意思:“你是说,国舅?”
“不错!”魏叔玉目光凌厉,全然不似当年初入东宫时的懵懂和稚嫩:“殿下,你的左右卫率掌握了在手里,可用的兵力就是那五千新军,可眼下陛下将这五千新军直接调出去了。
东宫三少和太子太师,以及左右庶子,平日里处理机要朝政还能帮着您。要是其他,比如说玄武门那种野路子,他们根本帮不上殿下什么。
臣的意思,不是让殿下行不轨之事,而是居安思危。就像殿下所言,您这个太子看似稳固,实则经不起一丝风雨。陛下哪天看您不顺眼,要一脚踹开您。他要是不在乎名声了,刀斧手列阵太极殿两侧,您无罪也会生出许多的罪,让陛下顺理成章的废了您,这是其中的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陛下嫡子基本废的差不多,可儿子还有一堆,您说要是在东宫挖出什么东西来,或者说东宫搜出甲胄出来,您可就说不清了。人家戾太子有卫子夫撑腰,还能调兵跟武帝干一架?
您呢?手上没有兵,权柄就是一碰就碎的泡沫。您必须和长孙国舅绑定,东宫之前就是他管着,后来有一部分移交出去了。无论殿下用什么方法,将东宫防卫重新塞到长孙国舅手里。除非您有法子,从陛下手里拿到东宫防卫的指挥权。臣感觉这个可能,微乎其微。”
李承乾苦笑,他知道魏叔玉的判断没有错,他原本也想这么干。不过,让他学李治跟长孙无忌撒娇卖萌,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哭,他做不出来。所以,他决定从皇帝入手。
“你想的这些,我也都考虑过了。今日出来,原本想着出去跑跑马,缓解一下憋闷。”
魏叔玉笑道:“您可别了,跑马吹风,回来了又病一场?您在大臣眼里,就是一尊瓷娃娃,一碰就碎。陛下那里不知道会不会这么想,别是他也这么想,到时候就是万年社稷,怎能交付与多病难永之人手里?
臣可不是危言耸听,魏武帝要是知道文帝一脉短寿,绝不会将曹魏交给文帝,到最后三代人的积蓄,都给司马氏做了嫁衣。”
“好,听我家军师的。”
魏叔玉道:“殿下实在憋得慌,我陪您跳舞如何?”
李承乾拊掌:“好。”
来到这里之后,李承乾已经渐渐接受了这个时代的风俗习惯,人伦物理,有些时候他就在想,若是有一天回去了,他还能喜欢吗?
……这里普及一个知识,曹魏和蜀汉的正统之争,从两晋到北宋之前,曹魏都是正统。这一段时间的大一统或半一统王朝,有一个特点,七八成都是“禅位”得来的,所以他们推崇“禅位”的曹魏政权,以维护自己的正统性。
到了南宋,出于抗金的需要,开始尊南方蜀汉为正统,到了明清,这两代都是直接打出来的,不存在禅位,加上《三国演义》的兴起,蜀汉取代曹魏作为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