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风云录:大宋

第1166章 李崇仁的小心思(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谍战风云录:大宋》最新章节。

“顾师爷,要是紧闭城门,可是会出乱子的。”

“怎么讲?”

李崇仁心说:还能怎么讲?难道说,我和这事有关,要是让你们抓到刘奇,我也会跟着倒霉?

“这个……,这个,哦,对了,此前,辽国兵临城下,咱们大夏又痛失夏凉二州。前些日子,东征大军又久战无果,灰溜溜的打道回府。这一连串的事情,已经对民心影响很大。若是此时再紧闭四门,在城中大索。怕是百姓会人心惶惶,继而影响到朝局啊!”

李崇仁可谓是苦口婆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只想着对方打消关闭四门的念头。至少,也要等到刘奇几个逃跑了再说。

顾师爷沉吟半晌,最终还是摇头说道:“使君,此言大谬!若是放跑了贼人,才会影响到军心士气。誓问,明知道刺客有三个,却不管不问,那些个将军会如何想?会不会寒了众人的心?”

说罢,顾师爷再不理会对方,转身就向店门外走去。

李崇仁盯着对方背影看了良久,这才狠狠的一跺脚,小跑着追了出去。

就在对方翻身上马的同时,李崇仁一把扯住缰绳。

“先生,既然你坚持,本官也不再劝说。只望把本官刚才的话,转告国相得知。请他做出判断。”

顾师爷上下打量了一番,只觉今日的李崇仁有些反常。

思忖片刻,就点了点头:“使君放心,我自会将话转告给东翁。”

说完,就催促从人赶回相府。

就在李崇仁派人去提人犯的同时,张义已经骑着快马出了兴庆府,沿着官道跑出去十余里,这才转到向北,一头扎进了茫茫群山。

等他转过一处山脚,进入山谷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魏海的声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郎君!郎君!”

张义勒紧缰绳举目四望,就见魏海和丁泰从灌木丛里探出头来,正向他挥舞双手。

见此,他翻身下马,就向着二人迎了过去。

“我还怕你俩找不到呢!”

“总管画的地图那么详细,我俩要是再找不到地方,不成蠢猪了!”

丁泰说笑一句,就接过对方手里的缰绳。

张义又看向二人身后:“峰子和老钱呢?”

“不知道啊!我俩一直等在这里,没看见他俩。”

“哦!可能还没到吧!”

片刻功夫,三人就来到一座巨石后面歇脚。

“总管,这次咱们算是立大功了吧?”

丁泰说话的同时,将水囊递了过来。

张义喝了一口:“肯定的啊!拓跋厉无论是威望还是资格,都是西夏最高的。这次把他杀了,也算是给西夏朝廷一个震慑。省的他们三天两头,来我大辽找麻烦。”

魏海对于功劳不功劳的不太关心,而是蹙眉询问:“郎君,那老爷那边呢?能交差不?”

“差不离吧!”

张义假意沉吟一番,就轻声解释:“这个拓跋厉可以说是害得老爷丢失大同的罪魁祸首,手上也沾满了咱们大辽勇士的鲜血。此番把他杀了,不仅可以向朝廷有个交代,也能告慰那些在天之灵了。”

话音刚落,不远处就传来马蹄声。

片刻功夫,魏峰的身影就出现在几人视线当中。

“峰子!这呢!”

“郎君!”

“嗯!”

张义应了一声,就看向对方身后:“你来的路上,没看见老钱?”

“没啊!”

魏峰转回头看向来时方向:“我这一路,就看见几个赶脚的百姓。还真没遇上老钱。”

“哎!那就再等等吧!”

张义随后说了一声,就吩咐魏海把马匹藏好。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白话三国志
白话三国志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将为你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以通俗易懂的白话语言,生动再现那个英雄辈出、战火纷飞的时代。本书以陈寿原着为蓝本,精心雕琢,摒弃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表述,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毫无障碍地沉浸其中。从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到魏、蜀、吴三国的鼎立纷争,再到最终的三家归晋,书中详细描绘了众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义薄
诗韵拾梦人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关于穿越古代儿孙满堂:赵清虎穿越古代农村,成了半大老头,儿孙满堂!可是,上面有偏心的爹娘,下面有吸血的弟妹!堂堂新时代五好青年,赵清虎岂能给别人当牛马?反正儿子女儿一大堆,努力赚钱让儿女去拼搏,当我的老太爷摆烂享受它不香?
钓雪寒江
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
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
蓝星宅男穿越大夏,遭遇极品渣爹。渣爹抛妻弃子攀附权贵,得以位列朝堂。看主角如何逆袭打脸,喷渣爹,以蓝星诗词和发明,成就大夏词仙与首富之名。
飞翔的叭戒
港综:最强嚣张恶霸
港综:最强嚣张恶霸
关于港综:最强嚣张恶霸:1982年深水埗码头,我浑身刀伤瘫在咸腥血水里。垂死时刻,垂钓系统突然激活——首抽竟是剑圣传承!当十二把西瓜刀劈头砍下,我迎着暴雨甩出钓线,寒光闪过,二十四截断刃插进青石板。邓伯在茶楼轻吹杯沿:
思绪的海洋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通过改良火药技术获得李世民赏识,巧妙化解与武则天的第一次交锋。在曲江诗会上一鸣惊人,与上官婉儿结下不解之缘。李世民临终托付传国玉玺,李琰在凌烟阁前立誓永保大唐。改革科举制度,设立军机处,为盛世奠基。
轩辕靖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