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些弊端与司马懿承诺的利益相比,又似乎显得渺小了些。
毕竟司马懿的承诺,很有可能改变自己家族的命运。
刘豹的汉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可是他无论如何都融入不到汉文化圈子里去。
虽然因为他麾下兵强马壮,但是这些士大夫们只是把他当成打手,当成工具,唯独没有当成自己人。
188年,由于南匈奴的动乱,刘豹因此留居汉地。
196年,其叔呼厨泉在於夫罗死后继位单于,他则成为左贤王。
统领匈奴五部中最强大的左部至今,这么些年的摸爬滚打让他明白了。
自己再有文化,不被士大夫圈子内的人承认和接纳就没有用。
哪怕自己论语比他们背的更熟也没有用,他们不会真的跟你辩论学问知识。
而是会问你父亲是谁、师父是谁,有没有名士大儒的传承?
门派学阀极度排外,没有传承,不得到承认,就始终融入不进去。
刘豹知道自己大概是没有机会了,所以便希望能为子孙后代争取一下,铺个路。
拜大儒为师,成为士大夫,能够加冠取表字,出仕为官。
比搁草地上风餐露宿安稳多了,草原虽好,然最后定然是中原王朝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这也是他跟太原王氏走的非常近的原因之一。
除了物产商贸的利益之外,他其实更看重的是对方的文化底蕴。
但毕竟家学渊源是一个士家大族最重要的传承,王黑始终没有轻易开口。
而现在,司马懿开口了,机不可失,下一处朝廷遇到这样的危机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于是刘豹答应了,并且迅速回去发动部众起兵。
“我是为了大家的富贵着想,不打这一仗,难道富贵会从天上掉下来吗?”
游牧民族互相攻伐是常有之事,匈奴部众对劫掠发横财也是非常熟悉的,于是纷纷响应首领的号召。
司马懿送走刘豹之后,迅速派人去将此事告知了去卑。
在去卑为盟友的跳槽感到惶恐的时候,司马懿又是一个大棒加甜枣。
表示只要你派长子到邺城当人质,并进贡一大笔牛马钱粮赔罪,朝廷便可赦免他的过失。
去卑现在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十岁,小儿子六岁。
原本小儿子已经送到邺城去当人质。
现在要是再把大儿子送去,可真就是套上项圈的走狗了。
然而形势比人强。
就像轲比能那样,去卑也面临缺粮的困境,维持大批人马的消耗很大,他也快坚持不下去了。
于是就跟司马懿商量,派人质可以,贡赋能否减一半,毕竟自己刚刚被打劫了。
而司马懿深知这时候必须强硬,胡人往往吃硬不吃软。
同时他也精准的拿捏了去卑的心理,知道对方现在的困境。
于是他拒绝了,表示如果去卑不按照他的条件去做,那朝廷就不得不问罪他杀害张景的事情。
果不其然,最后去卑认怂,送人质同时破财消灾。
如此一来,豪强、士族、刘豹、去卑一个个都被司马懿分化瓦解,将并州纳入掌控。
而在东边憋了一肚子火无处发泄的去卑,随后恶狠狠的盯上了西边的先零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