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人,他们来到三辅地区当长官,都必须做好朝廷所重视的民生工作。
最能尽快恢复关中的自然就是屯田,由政府进行权力干涉,带领百姓集中力量办大事。
要设立耕地红线,这是生命线,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人就无法生存。
刘禅一直很重视掌握生产资料,上到皇帝下到升斗小民,没有人能不吃不喝,满足这些基本条件,政权才能稳定,才能建立强大的军队开疆扩土。
所以农业生产是天下最重要的工作。
户部每年都会核查一次全国耕地、人口变化,并五年进行一次大排查,以确保朝廷能将国家的粮食安全掌握在手里。
东方勤劳的民族自带种田基因,据说当年老刘在许昌的时候闲的无事,就去种菜了。
对于种地的重视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明白是必要的,刘禅如此,邓艾如此,普通百姓也是如此。
扶风地区的屯田工作做得最好,邓艾看着荒芜的土地被平整一新,心底很有成就感。
原本很多从关中逃走的百姓,在法正等人的倡导下,已经重新迁居回来。
再加上流民安置,以及一些大户在这里设立分家,整个扶风郡的人口迅速涨到了五万户,接近二十万人。
其中属于是屯田的军民约有一万劳动力,屯田规模四十万亩。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中的人口数量还会更多,主要是他们对朝廷的信任度逐渐增加的缘故。
而看着一茬儿又一茬儿的小麦、稻米、粟米等粮食以及葵、芥等蔬菜在土地上茂盛的成长,邓艾很高兴。
因为每一次丰收都是他的努力得到结果,都是朝廷和百姓的幸事,一切的丰功伟绩都来源于土地。
刘禅也很高兴,虽然他当了皇帝,但始终没有高高在上而忘记以农为本。
让老百姓有饭吃,生活有奔头,他们便会安稳。
能吃饱,脸上能看得到笑容,社会不仅会安稳更会向着繁荣发展。
如今的关中,对于那些亲身经历了自桓灵以来黑暗时代的底层老百姓来说,简直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便是现在,亲自经历过这么一段黑暗时代的人,还是有很多在世的。
法正、孟达等人便是其中一些缩影,他们还是颇有家资的人。
更多的是那些垂死挣扎的人,他们正是因为经历过,感受过那种惶恐不安和迷茫。
曾经失去过,所以对当下的生活极为珍视,对朝廷的拥护也达到巅峰,厌恶战乱。
如果有任何人敢来破坏他们来之不易的生活,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响应朝廷的征召,拿上武装去击败来犯之敌。
在长安周边,屯田事业也是重中之重,一个大城市,需要周边无数乡村的供养。
刘禅随着虞翻一起巡视了一番那些新建立起来的屯田庄,长安周围也安置了一万人规模的屯田民。
他们是将来长安粮食稳定的第一生产者。
长安城内一些土地已经赐给公侯勋贵,让他们自己出钱出人修建府邸。
一些规划的坊区里的空地,也已经被各地而来的富户大族们购置,他们自行在平地上修建宅邸。
根据爵位从高直到平民,他们的宅邸有房屋数量、规模大小、喷涂颜色等多方面的要求。
但只要不违背礼法规定,他们想怎么修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