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仵作笔记

第265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仵作笔记》最新章节。

囚车继续在官道上颠簸。

李大和王二的对话,像两块冰,丢进了林琛的心里。

大理寺。

这个名字对他而言,再熟悉不过。那是神都法理的最高殿堂,掌管着天下刑狱。他作为御史,也曾与大理寺的官员在朝堂上辩驳过法条。

他了解他们。

武三思的亲卫,是狼。狼的逻辑是强弱,是血腥,只要你表现得比他更弱,更无害,他就会失去兴趣。

但大理寺的官员,是蜘蛛。他们不在乎你强弱,只在乎你是否落在了他们的网上。这张网,由无数条规章、条文、印信和流程编织而成。任何一根丝的错位,都会引起他们的警觉。

元恕的计划,天衣无缝,可那是江湖的逻辑,是影子的逻辑。用江湖的逻辑,去应对朝堂的逻辑,就像用一把刀去绣花,稍有不慎,就会捅破整块布。

脖子上的木枷,似乎又重了几分。

那冰冷的木头,正一下下地撞击着他的锁骨,每一次颠簸,都像是在提醒他,他现在不是御史林琛,而是死囚陈六。

一个死囚,要如何从蜘蛛网下逃生?

“坐稳了,前面就是渭水桥。”李大的声音将林琛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林琛透过栏杆的缝隙向前望去。

远处的渭水如一条灰色的带子,横在天地之间。一座石桥横跨其上,桥头的位置,果然设了一处关卡。

和之前南山脚下的兵荒马乱不同,这里的关卡井然有序。

几张桌案一字排开,几个穿着青色官服的胥吏,正坐在桌后,低头翻看着文书。他们的身后,站着一队大理寺的寺丞卫,按着腰刀,神情肃穆,自有一股官府的威严。过往的商队和行人,都得在此停下,接受盘查。

气氛,比周通的关卡更加压抑。

那是一种程序化的,不带任何感情的冰冷。

囚车缓缓驶近,停在了最边上的一张桌案前。

“哪儿来的?”一个年轻的胥吏头也不抬,只顾着拨弄算盘,似乎多看他们一眼都嫌脏。

李大连忙跳下车,陪着笑脸,将那卷发黄的公文递了上去。

“官爷,我们是凤翔府那边过来的,押送犯人去大理寺南监。”

那胥吏这才懒洋洋地抬起眼皮,接过公文,随手展开。

“陈六……劫杀朝廷信使……”他用手指点了点公文上的字,“罪名不小啊。”

“是是是,穷凶极恶之徒。”李大点头哈腰。

胥吏没有再理他,而是站起身,走到了囚车前。

他没有像周通那样,用审视的目光去打量林琛,他的视线,落在了囚车本身。

“囚笼的锁,是凤翔府狱司的制式,没错。”

“车轮上的泥,是渭水西岸的红土,也对得上。”

他像一个经验老到的工匠,检查着每一个细节。最后,他的视线才落回到林琛身上,确切地说,是落在了他脖子上的木枷上。

“枷上的官印,是三个月前的旧印。按照规程,押解重犯出府,必须换用最新的朱砂印。你们这个,不合规矩。”

李大的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怎么也想不到,问题会出在这里。一个印章的新旧,这种细节,谁会去注意?

“官爷,您看,我们这一路赶得急,可能是狱司那边疏忽了……”

“疏忽?”胥吏冷笑一声,走回了桌案后,“大理寺的规矩,没有疏忽二字。要么是你们伪造公文,要么是凤翔府的狱司玩忽职守。无论是哪一个,你们这趟,都走不了了。”

他将公文往桌上一拍。

“来人!将车和人,都给我扣下!发文传驿,去凤翔府核实!什么时候有回文,什么时候再放人!”

这一句话,像一把锤子,狠狠砸在了李大和王二的心上。

去凤翔府核实?

那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案子,怎么核实?一来一回,至少十天半月。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