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仵作笔记

第274章 四海脚店,爱住不住(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仵作笔记》最新章节。

最终,在一股浓烈到几乎化不开的腥臊气味指引下,他们找到了猪市街。

街如其名,地上满是黑色的污迹和不知名的液体,空气里的味道,足以让任何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当场呕吐。

而在猪市街的最深处,他们看到了一块歪歪斜斜的招牌。

“四海脚店”。

店门是两扇破旧的木板,虚掩着。

林琛推开门,一股更加浑浊的热气夹杂着浓重的脚臭和汗酸味涌了出来。

店里的大通铺上,横七竖八地躺满了打着赤膊的汉子,鼾声和梦话此起彼伏。

一个缺了只眼睛的男人,正坐在油腻的柜台后面,用一根手指,慢条斯理地剔着牙。

他听到动静,抬起那只独眼,扫了三人一眼。

那只眼睛里,没有任何情绪,只有一种长年累月浸泡在市井底层所磨砺出的、看透人心的精明和冷漠。

“住店?”

“是,店家。”林琛走上前,将两枚铜钱放在了柜台上,“我们兄弟三人,找个最便宜的铺位就行。”

独眼龙瞥了一眼那两枚铜钱,又瞥了一眼林琛身后的王二和李大。

“新来的?”

“是,刚从乡下过来。”

“看出来了。”独眼龙哼了一声,“一身的晦气。”

他从柜台下摸出三块满是油污的木牌,扔在桌上。

“柴房,一晚上三文钱一个人。通铺没位置了。”

王二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柴房?你这破地方还要三文钱?”

独眼龙的独眼眯了起来,一股凶悍的气息从他身上散发出来。

“爱住不住,滚蛋。”

林琛一把按住王二,又从怀里摸出几文钱,凑够了九文,推了过去。

“店家别生气,我这兄弟脾气冲。”他陪着笑,“我们就住柴房。”

独眼龙收了钱,用下巴指了指后院的方向,便不再理会他们。

三人拿着木牌,穿过臭气熏天的大堂,来到后院。

所谓的柴房,只是一个用木板和茅草搭起来的棚子,里面堆满了杂物,只留下一片勉强能躺下三人的空地。

地上铺着一层发霉的干草,散发着潮湿的霉味。

王二一脚踢开一块挡路的破瓦罐,低声骂道:“这他娘的是人住的地方吗?连猪圈都不如!”

李大一进到这个狭小的空间,就缩到了角落里,抱着膝盖,一言不发。

林琛却像是没有看到这恶劣的环境。

他走到唯一的那个小窗户边,透过窗户的缝隙,观察着外面。

后院连着一条更窄的巷子,几个身影在黑暗中晃动,似乎在进行着某种交易。

这里,就是神都的阴沟。

“少爷,我们真要在这待着?”王二的声音里充满了不甘。

“待着。”林琛转过身,靠在墙上,闭上了眼睛,“睡觉。明天,我们还要去找活干。”

王二还想说什么,但看到林琛疲惫的样子,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他找了块还算干净的干草铺开,让林琛躺下,自己则和衣躺在最外面,将林琛和李大护在里面,手依旧没有离开腰间的刀。

夜,越来越深。

柴房里,只有三人粗重的呼吸声。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林琛的意识即将沉入黑暗时。

“砰!”

一声巨响。

柴房那扇本就摇摇欲坠的木门,被人从外面一脚踹开,碎成了几块。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