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影视穗禾

第311章 三生三世-瑶光92(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综影视穗禾》最新章节。

太晨宫,东华帝君在得知夜华历劫归来时,墨渊和瑶光的孩子也出生了,昆仑墟这下可谓是双喜临门了。

东华帝君亲自来了昆仑墟,一方面是道贺墨渊,瑶光喜得贵子,一方面是同夜华商量继承天君之位的事情。

东华帝君的意思是想让夜华即刻继任天君之位。

而夜华觉得自己资历尚浅,之前只是在凡间历劫,对四海八荒不甚熟悉,还需在这四海八荒历练一番。

最后东华帝君与夜华商定好,给夜华五千年的时间,让夜华熟悉四海八荒,熟悉天族的一切,之后在接任天君之位。

东华帝君离开之后,夜华就和哥哥,嫂嫂告别。

墨渊让子澜和令羽带着夜华游历四海八荒,熟悉各族风土人情。因为子澜和令羽两人是墨渊一众弟子中对四海八荒各族之间知道最多,也是一众弟子中脑子最灵光,鬼主意最多,出去绝对不会让自己吃亏的主,特别是子澜,那都快成人精了,原本老实木纳,有些古板的令羽都被他带的精明不已。

夜华,子澜和令羽,三人一起离开昆仑墟,开始他们在四海八荒的历练。

三人一离开就是四千年。

墨渊这天收到三人传的讯息,说是他们很快就要回到昆仑虚,因为令羽的上神劫马上就要到了,几人担心在外面杜绝不安全,特意赶回昆仑虚渡上神雷劫,有师父和师娘看顾着,会安全很多。

很快三人回到昆仑虚,令羽的上神历劫如期而至,他在昆仑墟专门渡雷劫的空地上,迎接着属于他的上神雷劫。

一道道天雷劈在令羽身上,令羽身上有墨渊和瑶光给的抵挡天雷的护身法宝,可是还是被天雷劈的口吐鲜血,好不容易撑到七七四十九道天雷劈完,空中降下灵雨,令羽松了一口气,坐在地上打坐吸收灵雨,等灵雨吸收完,令羽成功晋升为上神。

这时,一道庄严肃穆又低沉浑厚的声音传遍四海八荒:“今日,冥君令羽渡劫成功,冥界出,冥王归。六道轮回开,所有神仙妖魔死后魂归地府,四海八荒善恶有报,一切因果循环皆由天定,冥君令羽还不速速归位。”

这是天道苏醒了。

若水河从中一分为二,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传出,一座阴气恐怖的大门缓缓升起,上面写着鬼门关,黄泉路出,彼岸花开,黄泉路的尽头是忘川河,三生石从天而降落在忘川河边。

忘川河上奈何桥,奈何桥上望乡台,孟婆熬着孟婆汤。属于冥界的一切一一浮现,十八层地狱,十殿阎罗全都归位。

瑶光心有所感,指尖红莲业火祭出,分了一簇红莲业火出来,手指微抬,只见指尖的红莲业火朝着十八层地狱而去,红莲业火也是地狱之火,以罪孽业力为燃料,红莲业火一旦沾染无法扑灭,只有罪孽焚烧殆尽才会熄灭。

令羽叩首:“令羽谨遵法旨。”

天道降下金光,笼罩住令羽。

等到金光散去,令羽已经是一身黑色冥君冕服,头戴冕冠,面容冷酷而威严,眼神深邃又冷漠,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死亡的气息,独属于冥君的威压与气息扑面而来。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