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

第102章 道行(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最新章节。

经过好几天坚持不懈的“抄家”,黄鼠狼们已经把指定地点掘地三尺,挖成一个大池塘。

与此同时,岳川也通过木咒将榆树种子、枣树种子催发,再加上水咒降雨的浇灌,几天时间就萌芽,小苗苗破土而出。

木咒可以生发草木。

榆树和枣树虽非五谷,不能享受“增产”的效果,但促进其萌芽,茁壮生长还是可以的。

小时候打下坚实的根基,以后也能更茁壮的成长。

算是赢在起跑线上。

白家老太太也有类似的术法,效果更立竿见影。

枣核埋入土壤,施法念咒催动,小苗苗直接破土而出,并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高,转眼间就长得比白家老太太还高。

那画面,就跟变戏法里面的种瓜植树一样。

好吧,其实也没多高,半米的样子。

但是已经可以移栽出去造林了。

两个法术各有优缺点。

白家老太太的法术见效快,岳川的法术见效慢。

但是,一个单体法术,一个群体法术。

白家老太太针对的是种子,岳川的法术针对土地。

木咒效果持续一年,一年内都可以作为培育基地,在此生发的作物都能享受效果。

得知木咒强大的功效,白家老太太除了目瞪口呆,就只剩我哩个乖乖。

“土地公,能不能把这个法术教给老婆子我呢?我愿意拿其他法术换。”

岳川并不吝啬,直接通过符诏,将木咒传授给白家老太太。

后者闭着眼睛深思许久,随即恭敬地跪倒在地。

“这……这个法术……不一般啊……”

“哦?怎么不一般?”

白家老太太深吸一口气,说道:“想施展这个法术,怕是得万年的道行啊!”

什么?

万年道行?

不是一万份香火吗?

白家老太太坚信不疑的点了点头,“确实是万年的道行,否则就只能找一定数量千年道行的精怪,合力施展,大家平摊消耗。”

岳川暗道:有那么难吗?不是有嘴就行?

但是听了白家老太太的讲解,岳川恍然醒悟。

精怪强弱取决于很多方面,比如体型、血统、天赋、战斗技巧等。

这些都没法量化。

但精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就是道行。

比如大黄说自己有一甲子的道行,炼化喉中横骨。

并不是说大黄修炼六十年就可以炼化横骨。

毕竟天赋有高有低,心性有勤有懒。

正常中规中矩修炼六十年,达到的水平,称为一甲子道行。

事实是,同样修炼六十年,有的精怪才十年道行,有的已经百年道行了。

道行只是一个强弱的参照,并非绝对。

但是在法术上,道行就是一个绝对的参照。

你没有万年的道行,就是用不出这个法术。

跟游戏里的MP上限一样,你蓝条只有80,怎么用蓝耗100的技能?

就拿白家老太太来说,它四百多年的道行,得找二十多个同等修为的精怪,才有可能合力施展木咒。

仅仅是有可能!

成功率很难说,效果也很难说。

听了白家老太太的话,岳川终于醒悟到香火成神的强大之处。

那就是没有蓝条的限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开局小杂役获神镜,狂截别人机缘
开局小杂役获神镜,狂截别人机缘
朱昌耀是丹城一名杂役,负责打扫卫生,挑水打柴等粗活,和炼丹沾不上一点边。其他三大派来卖买灵草灵丹的,正眼都不会瞧他一眼。这天,朱昌耀正在山下寒潭边打水,被路过来买丹药的剑客推入潭中,意外获得太乙神镜。这神镜功能逆天,其中一项是能预测周围之人的气运,朱昌耀凭此功能,毫不客气的疯狂截取别人的气运,机缘,从此,功法,丹药,灵石,各种好东西源源不断获得。朱昌耀修为一飞冲天,在四大宗门大比中夺冠,被位居苍
月映章江
在生存游戏里总被误认为是NPC
在生存游戏里总被误认为是NPC
善善搬过新家之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进入到一个游戏当中,在游戏里只有完成任务才能继续生存,反之则会变成游戏当中的一员。在冰雪游戏里,她在努力破坏火种,其他玩家开始破坏游戏。在深渊游戏中她在诱导人类进入深渊,其他玩家还在破坏游戏。玩家都在搞破坏,...
斩书
从研发易筋经开始登临彼岸
从研发易筋经开始登临彼岸
关于从研发易筋经开始登临彼岸:一场车祸,阎闯穿越到类似于古代的武侠世界,与他一同穿越而来的还有一座‘紫霄宫’——【《教学相长》(等级一):你的讲解会让听讲者提升50%的理解效率,并且,听讲者的理解跟思考将反馈给你,你将获得相应‘心得’。】【《大道蒲团》(等级一):紫霄宫中有六个大道蒲团,可以帮助听讲者更好的聆听讲解、领悟大道,《教学相长》效果+1000%。注:六个席位只有两个席位各有一次更改的机
我要一步一步
穿成反派的金手指后,我把他掰正
穿成反派的金手指后,我把他掰正
我穿成了暴君的贴身玉佩,每天在他耳边叨叨,不让他杀人放火,结果他看我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女主穿越成书中大反派随身佩戴的一块玉佩,成了他的“系统/老奶奶,必须引导他积攒“正能量才能重塑人身。
喜欢丝丁鱼的韩玄奕
世道万尊
世道万尊
关于世道万尊:修炼的道路总是漫长的————————————————————————————————————————
虚芯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