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进城吃上商品粮》最新章节。
杨为民自己有一辆自行车,跟同事又借了一辆,几人骑着车子出发。
孟庆磊坐在前面的大杠上,不服气的撅着嘴。
他又不是小孩子了,凭啥还要坐大杠上?
车子吱呀一声停下!
“就是这里,这会儿她们应该在家,要是不在家的话,可能去附近菜场买菜了。”
“咚咚咚。”
杨为民上前敲门,过了好一会儿里面才传来脚步声。
“谁啊。”
里面的人并没有第一时间打开院门,反而警惕的问了一句。
“邓大娘,我是派出所的,您儿子有战友过来看您。”
话音落下,院里院外安静了一会儿,随后有脚步声靠近,邓敏文打开院门,透过门缝朝外面看过了来,确定杨为民身上穿着制服这才放心的把门打开。
她才搬家没多长时间,心里其实还是有点打鼓的,她担心林家的那些人找过来。
虽然街道的工作人员,和派出所的民警都向她保证,绝对不会透露她的住址。
但毕竟两边离的并不算特别远,如果林家那伙人在附近打听,或者找到这附近的话,难保不会被他们发现。
为了防止他们找不到她们祖孙俩的住址,会直接找去小瑶的学校,她直接给小瑶换了一所学校。
如果再被他们找到的话,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杨为民见邓敏文这么警惕,也知道是什么原因。
下面的民警跟他说了关于林家的事情,也知道她们搬家的缘由。
解释道:“邓大娘,您不用担心,如果以后林家再有人找过来,您直接让人去派出所找我,我们绝不会让您跟您孙女被欺负。
我们会去林家大队警告他们大队长,林家再敢过来打扰你们,抢到烈士家属头上,直接给他关起来,所以您不用担心。”
烈士遗属一直是他们关注的对象,从生活,安全,老人孩子,如果真的让他们出什么事,那还怎么对得起为国牺牲的烈士。
“大娘,这几位是您儿子林刚树的战友,特意从京城赶过来看看你们。”
邓敏文这才把视线移到后面一行人的身上,尤其是看到孟庆磊时,目露惊喜:“小孟,是你。”
邓敏文当然认识孟庆磊。
孟庆磊跟林刚树同属一个军区,家属院的房子离得也不算远。
以前住在家属院的时候邓敏文在家带孩子,跟王欣之间也很熟悉。
孟庆磊见邓敏文满头白发,瞬间红了眼眶。
同时失去唯一的儿子儿媳,邓敏文可以说一夜白头。
明明才五十多岁,但看起来跟六七十似的。
“大娘,我来看你们了。
我出任务回来之后才知道大林的事情,那时候你已经带着小瑶离开部队了。
我让人打听才知道你们回了徐阳市,我还担心打听不到你们的消息。
小瑶呢?那孩子还好吗?”
“好,好着呢。
小瑶上学去了,我刚从菜场买菜回来。
看我,一直拉着你们在院外说话,快快屋里坐,一大早外面可冷呢。 ”
把几人请进屋里,邓敏文回屋提了一壶热水。
孟庆磊打量着面前的小院子。
屋里屋外收拾的很整洁,外面搭了一个柴棚,里面整整齐齐摆满了木柴。
孟庆磊皱眉:“大娘,每个月不是有煤炭供应吗?院里怎么还码了这么多柴火?”
邓敏文看了一眼柴棚:“有煤炭,只是马上要冬天了,家里做饭取暖,需要的炭比较多。
而且我看这院里有灶锅,上次有人进城卖柴,我就买了一车。”
招呼几人在堂屋坐下,邓敏文尴尬道:“家里没有茶叶,我给你们冲糖水喝。”
“不用大娘,喝杯热水就行。”
“小孟,这就是你家老大吧?我记得叫孟轻舟,我没记错吧?”
孟庆磊笑笑,摸了摸孟轻舟的小脑袋:“对,叫孟轻舟,小舟,你叫邓奶奶,邓奶奶家有个妹妹,叫小瑶。
你以后见到了要多照顾妹妹,知道吗?”
孟轻舟睁着一双大眼睛:“邓奶奶。”
“好好,好孩子,奶奶给你拿糖吃。”
让孟轻舟自己玩自己的,孟庆磊才有机会问起邓敏文离开家属院之后的生活。
邓敏文叹了口气。
“小树走了,我知道部队领导对我们祖孙的照顾,但是我们也不能一直待在家属院,这不是给领导们添麻烦吗。
小树他爸以前从部队退下来之后,就在厂里做保卫员,我们在市里有房子,所以我就带着小瑶回来了。
小树和他媳妇是烈士,国家每个月给我们发钱,说是最少发到小瑶成年为止,再加上部队里发的抚恤金,足够我们祖孙生活了。
小孟啊,我知道你这趟过来的意思,不过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好,大家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对于我们都很照顾。
不缺钱不缺东西,逢年过节社区送东西过来探望我们,日子挺好的。
你也有一家子人,我这里真没需要帮忙的。”
她办完儿子儿媳的丧事,当机立断的就带着小瑶离开了部队家属院。
就是不想消耗部队领导的情分,作为部队领导,林刚树的战友,人家能帮的,能做的已经做到位了,她不能不识好歹。
能留个好印象,以后小瑶有什么事情还能有一份情,总比过早把情分消耗了要好。
她已经这么大岁数了,谁知道还能活几年,她不得不为孙女再多考虑一些。
孟庆磊心里也不好受。
他跟林刚树是多年出生入死的战友,对方出事后他没有第一时间过来看望他的家人,他心里不好受。
“大娘,我跟大树啥关系,您有事儿别跟我客气。
明年王欣跟着我去部队随军,我们打算把家里两个孩子送到孩子外公外婆家,到时候都在徐阳市,我还想让您帮我多看顾两个孩子呢。”
“两个孩子?王欣生了?”
“对,孩子刚满月,是个闺女。
您也知道部队那边条件艰苦,实在不想让孩子跟过去受苦,留在城里上学啥的也方便。”
邓敏文点头认同,她在家属院住了多少年,再清楚不过了。
从家属院到镇上买东西,坐车三个来小时。
部队里虽然有供销社,但是也仅限于普通的生活用品,而且部队人口众多,时常供不应求。
每次出趟门都得买上够家里用上半年的东西,毕竟出去一趟是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