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

第230章 齐国三将(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最新章节。

卫姣有有孕在身,已经两个多月。

不过这也正常,后宫三女之中,卫姣体质最强,这让严洛最为尽兴。

因此这段时间,严洛也是经常和她在一起探讨人生大事。

当下严洛欣喜之余,便下令赏赐卫姣诸多财物,以及从各处搜罗来的古籍。

并让程灵素悉心照料其身体。

随后,严洛便将新得到的郑、姜两国城邑土地,也规划进了大秦州郡县辖区之内。

首先丰登、观云两郡,划入钦州所辖。

郑甲郡,划入丰州所辖。

吕城、盘龙、邻墨、北邙和独龙关,则划入晏州所辖。

原属于晏州的凤梧郡,划入丰州所辖。

原属于晏州的落鹰关,和临川郡一样,隶属于禹州所辖。

这是为了避免某个州郡县过多,实力太大。

至于攻灭郑、姜的功勋,则算在孙武等人,以及周亚夫、包拯头上,等到攻打黑水关的战事告一段落之后,统一封赏。

......

宣州,秦、齐前线,颜良此刻披甲率军,正在猛攻隶属于龙誉郡的风云县。

虽然如今秦国大战略,是集中力量攻打凉国,但无论是颜良、郭子仪,还是宣州文武,都不可能坐视齐国在眼前耀武扬威。

齐国人最近也很飘,自以为能与大秦军队在路上僵持,便开始从原本的防守姿态,转为偶尔派兵袭扰。

就在一个时辰之前,颜良亲自领军击溃了齐国袭扰虬城郡阐县的两千轻兵,随即一路追击,直接打到了风云县下。

一颗颗伪装成盗匪的齐军士卒头颅被摆成了京观,颜良带着不过五千人马,抬着一些云梯,便直接杀到了城头。

此刻郭子仪的后援才刚刚抵达,颜良已经在风云县城头大杀四方。

所到之处,齐国将领、士卒,无一人是三合之敌,惨叫声此起彼伏。

这让后续秦军铁甲轻松登城,郭子仪也是瞅准了时机,立刻下令冲车出击。

此时的风云县守军完全没有招架之力,大部分预备队都上城头阻击颜良了。

十几声宛若惊雷般的撞击声中,风云县城门被冲车轰塌,郭子仪当下便率领万余大秦士卒冲入县城。

风云县被攻陷,严洛虽然只是获得了区区800召唤点。

但这却意味着齐国构建的“龙誉--海陵--文秀三郡防线”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两万大秦士卒立刻驻守风云县,同时传信后方。

随后秦琼、刘黑闼合兵一处,进驻蟠城,对已经沦陷一县之地的龙誉郡虎视眈眈。

而宣州代防御使杨再兴,也率领数万人马进驻虬城郡。

加上已经宛若钉子一般嵌在龙誉郡内的郭子仪、颜良部,原本固若金汤的齐国防线,此刻岌岌可危。

尤其是最北面的龙誉郡,已经被秦军三面合围。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齐王齐昊都震惊不已。

不过就是让一些齐国士卒伪装成盗匪,在秦人境内烧杀劫掠、袭扰作乱而已,怎么一下子反被攻陷一座县城了?

但齐昊也知道,如果风云县不立刻夺回,任凭秦军钉子一般嵌在此地,那龙誉郡迟早会被秦军吞并。

一旦龙誉告破,那齐国国都海陵城,在北面将毫无屏障,岌岌可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白话三国志
白话三国志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将为你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以通俗易懂的白话语言,生动再现那个英雄辈出、战火纷飞的时代。本书以陈寿原着为蓝本,精心雕琢,摒弃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表述,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毫无障碍地沉浸其中。从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到魏、蜀、吴三国的鼎立纷争,再到最终的三家归晋,书中详细描绘了众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义薄
诗韵拾梦人
太子城传奇
太子城传奇
关于太子城传奇:历史考究者慎入,逻辑缜密者慎入。需避雷:真的是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如胡亥扶苏/刘彻刘据),接受不了的大人手下留情。扶苏推会各外偏爱扶苏一点点,接受不了的大人手下留情,感谢支持感谢支持!…………当历史上那些未登基的太子们陆续来到太子城,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往后看就知道了……当刘荣到来时,扶苏表示大秦二世而亡?他想静静。当刘据到来时,刘荣表示某人出息了嘿,嫡长子都送来了。当
慕酒栀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关于穿越古代儿孙满堂:赵清虎穿越古代农村,成了半大老头,儿孙满堂!可是,上面有偏心的爹娘,下面有吸血的弟妹!堂堂新时代五好青年,赵清虎岂能给别人当牛马?反正儿子女儿一大堆,努力赚钱让儿女去拼搏,当我的老太爷摆烂享受它不香?
钓雪寒江
港综:最强嚣张恶霸
港综:最强嚣张恶霸
关于港综:最强嚣张恶霸:1982年深水埗码头,我浑身刀伤瘫在咸腥血水里。垂死时刻,垂钓系统突然激活——首抽竟是剑圣传承!当十二把西瓜刀劈头砍下,我迎着暴雨甩出钓线,寒光闪过,二十四截断刃插进青石板。邓伯在茶楼轻吹杯沿:
思绪的海洋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通过改良火药技术获得李世民赏识,巧妙化解与武则天的第一次交锋。在曲江诗会上一鸣惊人,与上官婉儿结下不解之缘。李世民临终托付传国玉玺,李琰在凌烟阁前立誓永保大唐。改革科举制度,设立军机处,为盛世奠基。
轩辕靖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