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最新章节。
“从食盐销量入手,与地方官员上报的数据相对比。毕竟人人都需要食盐,如果某个地区的销量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在相同生产条件下销量更高,那就可以推测该地区可能存在隐藏的人口。”
“反之,若某地人口众多却食盐销量明显异常,就说明该地可能私盐泛滥。”
“仅做表面数据对比还远远不够,还可借此监督地方官员,防止他们欺瞒朝廷。”
“朝廷获取地方信息的途径十分有限,几乎只能依赖地方提交的报表。”
“然而,像京都盐业这种扎根于地方的企业,却相当于朝廷多了一双眼睛,也开辟了一条新的情报来源,有助于朝廷全面了解地方实情。有了横向对比后,也可大大减少被地方蒙蔽的可能性。”
听完夏白的话,朱元璋目光微凝,眼底闪过一丝惊讶和疑惑。夏白所言完全超出他的预料,这也是他未曾想过的视角。一直以来,他对民间事务始终抱有好奇,但由于国库紧张,无法扩充官僚体系,此事便始终搁置。
如今,夏白给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让他耳目一新。
朱标也是一副震惊模样,眼中闪烁着惊喜。他已看过夏白递上的奏章,原本并未太过重视,但经由对方阐述后,才发现账簿中竟然蕴含如此丰富的信息。
甚至
这些数据还能成为朝廷监察天下的工具。
朱标心中一凛,默默将此想法记录下来,准备待空闲时召集众臣商议可行性。
夏白神情严肃,续说道:“食盐只是其中之一,民生相关的方方面面,朝廷都应有所掌控,但目前大明的情况是,朝廷只垄断了生产环节,对流通状况却全然不知,这无疑形成了巨大的监管盲区。”
“另外。”
“道路、驿站等基础设施同样重要。”
“大明的驿站,利用率实在不高。”
“除了*与递送公文,几乎完全不涉足民用领域。”
“这种做法并不妥当。”
“实际上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驿站占据了全国最优质的道路,本应成为货物流通的核心枢纽,却仅发挥了很小一部分功能。若能将部分驿站转为商用,必将带来巨大益处。”
“这对朝廷来说也是有力的支持。”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推动商业发展。”
“朝廷掌控驿站,完全可以效仿‘盐引’的方式发行‘票引’获利,同时通过对各地商品流动的统计分析,掌握各地区货运状况、供需差异及流向等信息,从而大致了解天下的经济动态。”
“至少有助于预估税收。”
“防止地方偷漏税。”
“而且贸易越活跃的地方,往往经济越发达。”
“朝廷借此能够观察到地方的真实情形。如果某些地区的税收偏低,就可能表明存在隐瞒收入或偷逃税款的问题,朝廷可以据此展开调查;反之,若官员奏报某地治理良好,但经济表现*,则说明这些官员有虚夸之嫌。”
“商业数据并非孤立的数字,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来看,它们就是最基本的民生信息。”
“可惜陛下始终未曾重视这一点,甚至有意忽视乃至破坏这类信息源,使朝廷失去了一双重要的眼睛。若无别的途径获取地方实况,朝廷只能依赖地方官自行汇报,但陛下真的信任他们吗?”
答案显而易见。
朱元璋对此毫无疑虑。
他对地方官员始终抱有戒心,认为他们私下里有所图谋,只是苦于缺乏确凿证据。如今夏白提出的建议让他耳目一新,却又感到困惑不已。
夏白傲然而立。
他平静地注视着神情迷茫的朱元璋父子。
如今的人们对于数据的运用实在太浅薄,也过于轻视。
朱元璋出身贫寒,从未有机会接触此类知识。
这是他的局限性。
毫无关联的路径可循。
长久以来的生活背景,使得朱元璋对所谓数据完全不屑一顾,他对数据的重要性毫无认知,也难以体会到数据作为朝廷掌控与了解天下的最直接工具的价值所在。
夏白抬起头。
他目光直视朱元璋,平静地说:“陛下确实不了解经济。”
------------
朱元璋怒视着夏白。
他对这个人深感厌烦,总是喜欢试探他的底线。
然而这次朱元璋忍住了没有发作。
他拿着玉如意,一边挠背一边思考。
思索片刻后,朱元璋不得不承认,夏白指出的问题确实是自己当年构建治理体系时忽略的,如果真的采纳,也不会对现有的明朝体制产生冲击。
更不会影响到税粮。
税粮是朱元璋体系的核心。
本就数量有限,绝不能轻易变动。
为确保这套体系顺畅运作,朱元璋刻意削减了官*构的规模,以减少开支。
这是他从历史中汲取的经验。
历朝历代的官府都过于臃肿,每年都要支付巨额的官俸,这对民众来说是沉重的负担。而他的体系本就劳民伤财,若再维持庞大的官*构,必定会让地方百姓不堪重负。
维持小型官*构的最大优势,便是无需支付巨额官俸。
而且大部分官员的俸禄直接来源于官田的租金,根本无需触及税粮,至于官*构的其他事务,大多依靠徭役和杂差等方式维持。
当初建立这套体系时,他并未考虑过商业因素。
因此,商业相关内容并未列入规划。这意味着,即便按照夏白所说的去做,对现有体系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反而几年后朝廷可能获得可观收益,并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监管。
朱元璋默默点头。
但官府从事商业活动却是天下的禁忌。